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48岁。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微进食梗噎感,抬头时加重,未予治疗。近半年,梗噎感加重,并出现胸闷、咳嗽,痰中带血,遂来我院就诊。胸部CT显示:左后纵隔食管后方见一长条形低密度影,密度不均,其上方见环形斑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9岁。左足背反复糜烂5年,躯干部红斑5年。9年前于左足第2、3趾间出现瘙痒,抓破后第2处背出现糜烂,长期不愈,在当地医院按“足癣”治疗无效。近5年来在前胸、后背、双臂、腹、臀外侧都相继出现19处大小不等鳞屑性红斑,并逐渐扩大,无感觉异常,为确诊治疗来我院。体检:全身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足第2趾背一境界清楚鲜红糜烂面,表面呈颗粒肉芽状,不易出血。前胸腹、后背及左臀外侧散在19处大小不等鳞屑性红斑,形状不规则,面积从 1.0cm×1.0cm到 4.0cm × 5. 5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和高压静电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和血管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其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模型组)、半导体激光治疗组(激光组)、高压静电治疗组(高压静电组)、高压静电和半导体激光联合治疗组(联合组)。各治疗组给予相应的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取各组大鼠静脉血以及心、肾组织标本,检测其血糖、胰岛素、内皮素(ET)并观察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小血管壁增厚,血糖和ET水平增高,胰岛素活性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光组、高压静电组和联合组治疗后,ET水平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的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出现血糖、胰岛素和ET严重失调,心、肾组织小动脉壁增厚、肾小球水肿以及系膜细胞增生。半导体激光和高压静电治疗对糖代谢紊乱所致的血浆ET水平增高和微小血管损害具有预防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骨矿物质的含量过去缺少灵敏、简便的测量方法,人们容易忽视对甲亢骨密度改变的测定。本文采用BM—4型骨密度扫描仪,对40例甲亢及38例正常人进行了骨密度测定。资料与方法使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单光子BM—4型骨密度扫描仪。测量部位采用前臂挠,尺骨下1/3位点(BMC、BMC/Bw)表示。测量对象 40例中,女性21例,男性19例。年龄20~50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关于肝胆系统一体化PET/MR标准化检查规范的探讨,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国内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和参考文献,以及在临床实践中获得的临床扫描经验,针对联影一体化PET/MR系统特点,对肝胆系统PET/MR检查的扫描方案进行了优化、细分及规范化,对临床适应证、扫描方案及图像质量控制等内容达成专家共识,以期规范一体化肝胆系统PET/MR检查方案,更好地为临床提供精确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常规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的治疗方案已将DLBCL的治愈率提高,但是不同患者的预后差异较大,目前预测预后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已广泛应用于DLBCL的诊疗中,其代谢参数代谢肿瘤体积(MTV)是DLBCL预后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但如何将MTV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尚存在一些争议,笔者就MTV在DLBCL预后预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基因联合32磷(32P)胶体的抑瘤效果.方法 制作细胞Walker-256大鼠皮下移植瘤的模型并分为对照组、32P组、内皮抑素基因组(基因组)和32P+内皮抑素基因组(32P+基因组),通过瘤内直接注射法分别给予生理盐水、32P胶体、携带内皮抑素基因的质粒及两者混合物,观察肿瘤生长率、HE染色、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细胞凋亡指数(AI). 结果对照组、32P组、基因组和32P+基因组10、20 d肿瘤生长率分别为:(8.99±1.48)%、(21.95±3.98)%;(3.87±0.92)%、(7.28±2.34)%;(4.18±0.86)%、(8.05±2.45)%;(2.22±0.78)%、(3.24±1.76)%,对照组高于其他3组(P<0.01),基因组与32P组无明显差别(P>0.05),32P+基因组最低(P<0.01).结论 通过实体瘤内注射的方法给予32P胶体、内皮抑素基因及两者混合物后,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两者联合治疗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比较犬心肌梗死 (MI)模型的静息心肌显像、潘生丁介入心肌显像、硝酸甘油 (NTG)介入心肌显像所测定MI面积及存活心肌与病理性MI面积。方法 选择 12条杂种犬建立MI模型 ,给予NTG1.0mg后行心肌显像。次日将犬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进行常规静息显像 ,另一组进行潘生丁介入显像 ,采用靶心图测定MI面积 ,并与病理性MI面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犬病理性MI面积为 ( 17.80± 3 .0 7) % ,NTG介入显像、静息显像、潘生丁介入显像测定MI面积分别为 ( 19.98± 3 .16 ) %、( 2 5 .5 3± 3 .91) %、( 31.82± 2 .82 ) %。其中NTG介入显像测定MI面积与病理性MI面积大小最为接近 (P >0 .0 5 ) ,并有很好相关性 (r =0 .91)。静息显像有 ( 2 1.5 2± 4.8) %、潘生丁显像有 ( 37.80± 4.5 ) %的梗死心肌在使用NTG后得到恢复。结论 利用NTG介入显像后可以降低静息显像、潘生丁介入显像所测得的MI面积与实际MI面积的误差 ,并可提高两者存活心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周冰  徐岩松  侯丽丽  谢耀萍  付鹏 《安徽医药》2019,23(6):1091-1094
目的探讨活动期肺结核病人外周血中微小RNA-144(mir-144)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活动期肺结核病人98例,另外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液中(mir-144)和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水平,分析mir-144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 与活动期肺结核病人相比,对照组血液中mir-144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53±0.35)比(0.78±0.21)],而血浆中TNF-α[(5.03±1.04) pg/mL 比(30.63±7.23) pg/mL]、IL-10[(3.26±0.85) pg/mL比(24.08±5.17) pg/mL]及MCP-1[(201.33±46.87) pg/mL比(252.12±58.63) pg/mL]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肺结核病人血液中mir-144的表达水平与血浆中TNF-α、IL-10及MCP-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绘制血浆mir-144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44,用最大约登指数法确定血浆mir-144诊断活性期肺结核的截断值为1.47,用其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88%和96.77%。结论 活动期肺结核病人外周血中的mir-144的表达水平异常降低,并且与相关指标密切联系,临床诊断意义重大,能够作为临床诊断活动期肺结核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0.
γ心功能仪检测心肌炎患儿左心室收缩功能张晓娴,孙玲娣,王竹颖,赵长久,李艳敏我们对45例心肌炎患儿应用,γ功能仪进行左心室功能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检测对象:按九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华儿科杂志,1984,22:1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