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在临床实验室测量频率较高。目前,我国临床检验领域不同T-Bil测量方法的室间变异可达150%(30μmol/L)[1],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惑。理论上讲T-Bil是化学定义明确的小分子,可溯源至SI单位,溯源途径明确。按ISO17511[2]规定,T-Bil测量结果应溯源至T-Bil参考方法[3]。本研究尝试采用"与T-Bil参考方法比较"的方法评价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建立的两种血清T-Bil常规系统测量结果的正确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背景:mi RNA通过调节特异靶基因的表达,在疾病的发展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探索mi RNA-21在宫颈癌Hela细胞中对TLR4基因的调控关系。方法:通过miR NA靶基因预测网站寻找可能与miR NA-21相互作用的靶基因,利用已构建的携带pri-mi RNA-2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包装并大量扩增病毒感染Hela细胞,检测荧光蛋白的表达水平,提取感染48 h蛋白,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TLR4蛋白表达。从蛋白水平验证在Hela细胞中mi RNA-21与靶基因TLR4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与结论:100 MOI的重组腺病毒p Ad/pri-miR NA-21、p Ad/neg可以成功感染Hela细胞。生物信息学方法显示mi RNA-21和TLR4存在可能的结合位点。发现感染pA d/pri-miR NA-21组与对照组pA d/neg及空白组相比,TLR4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证实了mi RNA-21可以负调节靶基因TLR4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观察2010年10月~2014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68例,按照中毒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取同一时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患者入院后2h内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24h内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和对照组比较,ACOP轻、中、重度组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LVEF则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中、重度ACOP 3组NT-proBNP相互比较,重度组高于中度及轻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LVEF则呈相反变化趋势,NT-proBNP和LVEF具有负相关。结论 ACOP患者血浆NT-proBNP升高,LVEF则下降,且NT-proBNP随中毒程度加深而显著升高,与左室射血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ACOP的常规检查,对ACOP后心功能评估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阴沟肠杆菌引起的感染,特别是医院ICU感染的报道越来越多,尤其是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已成为引起医院感染流行的典型菌。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是导致其对新型广谱β-内酰胺酶抗生素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AmpC酶多数由染色体介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我国实验室运行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酶学测定参考方法情况和参加IFCC参考实验室室间质评(RELA)结果,了解我国酶学参考测量水平.方法 目前国内有8家实验室运行全部或部分IFCC酶学参考方法.各实验室按IFCC参考方法建立测量程序,评价各自程序的精密度与准确性,精密度评价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5进行,准确度评价采用国际有证参考物质.7家实验室参加2006年RELA.结果 各实验室目前能达到的批内变异系数(CV)均在1.5%以内,批间精密度在2%以内.部分实验室进行了有证参考物质分析,测定结果偏倚在给定的不确定度范围内.我国酶学实验室在2006年RELA中具有与除外组相似的室间CV,只是样本A乳酸脱氢酶(LDH)及样本B ALT的室间CV较大,但剔除可能离群值后室问CV与除外组相似.结论 中国酶学实验室经过5年的发展,现在无论从硬件配置还是技术力量上均已接近国外同类实验室,我国临床酶学参考实验室网络已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评价方法对标准物质互换性评价结果的影响。方法以A、B、C 3个血清总胆红素候选标准物质、甲厂家校准品D的互换性评价为例,采用血清总胆红素参考方法和甲常规方法同时测量A、B、C、D 4个待评价样本和无溶血、乳糜的26份单人份血清样本的总胆红素含量。分别采用EP30-A、EP14-A3和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互换性评价更新方案3个互换性评价方法评价待评价样本的互换性,EP30-A和EP14-A3方法的互换性评价判断依据为标准物质应落在Y预测值的±95%置信区间内,IFCC互换性评价更新方案中的互换性评价判断依据为标准物质的偏移/差±不确定度应落在医学允许偏移的固定范围内(该研究设定为5%)。比较采用3个不同判断依据对标准物质互换性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A、B、C、D 4个样品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的测量结果分别为108.10、44.60、53.16、200.70μmol/L和94.93、38.27、48.70、189.50μmol/L;26份人血清样本的总胆红素浓度范围分别为4.69~679.73μmol/L和4.2~684.17μmol/L;A、B、C、D 4个样品采用EP30-A、EP14-A3方法评价时均具有互换性,但采用IFCC互换性评价更新方案评价时仅有A和C 2个样品具有互换性。结论评价方法不同,相同样品的互换性评价结果有可能不同,IFCC互换性评价更新方案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医学预期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利用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工作组互换性评价更新方案评价总胆红素候选标准物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实验当日1.9~273.8μmol/L不同总胆红素浓度无溶血、乳糜的单人份血清25份,每个血清分成2份;采用IFCC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同时测量单人份血清和各待评价候选标准物质材料的血清总胆红素含量;采用IFCC工作组互换性评价更新方案评价8种不同来源的总胆红素候选标准物质材料的互换性。结果 采用血清总胆红素参考方法分别测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9184和GBW09185,测量结果分别为108.1μmol/L和44.8μmol/L;测量CFAS 10次,CV为0.55%。25份新鲜单人份血清参考方法的测量结果为1.9~273.8μmol/L,常规方法的测量结果为2.1~312.6μmol/L。8个待评价候选标准物质材料的参考方法的测量结果分别为32.3、53.9、139.4、89.6、229.2、72.2、22.8、99.2μmol/L,常规方法的测量结果分别为37.4、64.4、159.8、100.5、187.5、87.5、26.8、113.8μmol/L,常规方法结果偏移分别为15.8%、19.5%、14.6%、12.2%、-18.2%、21.2%、17.5%和14.7%。按IFCC方案以各样本常规方法与参考方法测量结果的均值为X轴、以常规方法与参考方法测量结果的偏移为Y轴绘制标准物质的互换性结果评价图,以WS/T 403-2012标准中血清总胆红素的5%允许偏移为临床预期需求判断8个候选标准材料的互换性,其中材料3、4、8有互换性,材料2、5、6无互换性,材料1和7需进一步研究。结论依据IFCC工作组互换性评价更新方案可建立起一种新的能满足临床实验室预期要求的血清总胆红素候选标准物质材料的互换性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测定对高血压及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法对合计140例各类型人群进行了血清Hcy检测,其中单纯性脑梗患者35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35例,脑梗合并高血压患者35例,对照组为35例本院正常体检者。结果各疾病组中Hcy的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各组血清Hcy异常程度表现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单纯性脑梗死组〉单纯性高血压组,而且3组疾病组中Hcy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Hcy浓度与高血压病存在正相关性。血清Hcy测定对于诊断治疗高血压、脑梗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还可用于两种疾病的预防和患病后的长期监控。  相似文献   
9.
血球计数仪因其高效、快速、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等优点,已被各级医院广泛使用,但如何保持仪器处在最佳状态,确保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非常关键。笔在使用F-820血球计数仪过程中,发现一些检测故障及产生误差的原因,现将其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我国医疗市场血清总胆红素试剂盒中校准品测量不确定度的现状。方法根据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网站信息收集国内医疗市场用户排名前十位的血清总胆红素试剂;采用购买试剂盒和与厂家技术支持沟通的方式获取各厂家校准品不确定度信息并汇总;与相关国际、国内标准比较并分析各校准品测量不确定度信息的合理性。结果 11个校准品说明书中均不带有校准品不确定度信息,但各厂家均可提供其校准品的不确定度信息,其中5个校准品不确定度以"%"形式提供,其他以"μmol/L"形式提供。11个校准品的示值范围为33.0~228.2μmol/L,不确定度值范围为1.21~19.0μmol/L,相对不确定度值范围为0.57%~10.0%。部分校准品不确定度信息不完整,表现为无包含因子值;2号、6号校准品的不确定度值低于总胆红素参考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水平,缺乏合理性;8号校准品的不确定度超过WS/T 403-2012中总胆红素的允许偏移标准5%,缺少实用价值。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校准品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表述方式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