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疫情期间南昌市新型冠状病毒外环境污染情况,为采取针对性的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2个重点场所为采样点,采集环境涂抹样,采用RT - PCR法对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2个采样点共采集样本647份,其中核酸阳性样本5份,均来源于确诊病例的居家和办公场所,分别为病例居家的卫生间洗漱台面、卫生间蹲坑冲水开关、冰箱把手、床头柜以及办公室的卫生间马桶冲水按钮。结论 疫情期间,病例居家与办公场所外环境检测到COVID - 19核酸阳性,其中卫生间污染严重,其他公共场所外环境未检测到核酸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江西省南昌市艾滋病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5—9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南昌市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调查对象粪便,采用PCR法检测粪便基因组中人芽囊原虫DNA以判定感染状况;同时采集调查对象血液样本,检测其中CD4+ T淋巴细胞数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南昌市艾滋病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5—9月在南昌市累计调查艾滋病患者505例,人芽囊原虫感染率为4.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南昌市艾滋病患者感染人芽囊原虫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职业([χ2] = 8.595,P = 0.049)、受教育程度([χ2] = 14.494,P = 0.001)、日常饮用水类型([χ2] = 10.750,P = 0.020)、感染HIV途径([χ2] = 8.755,P = 0.026)、是否接受抗HIV治疗([χ2] = 23.083,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日常直接饮用自来水是南昌市艾滋病患者感染人芽囊原虫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 = 7.988,95%可信区间(confidential interval,CI):(1.160,55.004)],接受抗HIV病毒治疗是人芽囊原虫感染的保护因素[OR = 0.183,95% CI:(0.049,0.685)]。结论 南昌市艾滋病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率为4.16%。日常直接饮用自来水是南昌市艾滋病患者感染人芽囊原虫的危险因素,接受抗HIV治疗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南昌市一起农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了解农村疫情传播可能的危险因素,分析和比较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 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大数据轨迹开展病例调查,用病例关系示意图展示传播关系。结果 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续发率分别为45.45%和12.50%,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77),罹患率分别为27.27%和0%,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25);核酸全员筛检前后新冠病毒感染率分别为0.49%和0%,两者有统计学差异(〖XC小五号.EPS;P〗=7.09,P=0.008);确诊病例发病前5天和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农村居民串门聊天、聚众打牌等行为可能促进农村疫情的传播。结论 此次疫情因病例B引起,轨迹大数据分析可帮助寻找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可能弱于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4.
程文娟  薛琳  周坤  吴景文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1):1379-1380
目的 分析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 结果 本次事件共报告病例596例,临床表现主要以腹泻(98.32%)、发热(87.75%)、腹痛(74.16%)为主,发病潜伏期中位数为13 h( 1~53 h)。所有病例均表示发病前食用过某食品公司制售的糕点“爆浆松松”和/或“流心泡芙”。43份病例标本及7份剩余食品标本中均检出肠炎沙门氏菌,抽取11株不同来源标本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菌株经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检测具有完全相同的PFGE图谱。 结论 该起事件是一起因食用被肠炎沙门氏菌污染的糕点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河南省结直肠癌患者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2021年3—7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河南省肿瘤医院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其粪便样本,采用巢式PCR法扩增蓝氏贾第鞭毛虫磷酸丙糖异构酶(tpi)基因以确定感染虫种基因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结直肠癌患者307例,其中男性176例(占57.3%)、女性131例(占42.7%)。巢式PCR检测粪样基因组DNA发现,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为8.1%[25/307,95% 可信区间(CI):(0.056,0.117)],其中男性感染率为9.1%[16/176,95% CI:(0.057,0.143)]、女性感染率为6.9%[9/131,95% CI:(0.037,0.125)]([χ2] = 0.495,P = 0.482)。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患者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534,P = 0.675)。多因素分析发现,使用粪池[比值比(OR)= 3.336,95% CI:(1.201,9.267)]、日常使用水井水[OR = 3.042,95% CI:(1.093,8.465)]及饲养家畜[OR = 3.740,95% CI:(1.154,12.121)]是结直肠癌患者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危险因素。结直肠癌患者中,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者腹痛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感染者(P = 0.017)。25例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者中,24例(占96.0%)为聚集体A型感染、1例(占4.0%)为聚集体B型感染。结论 河南省结直肠癌患者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相对较高,感染的蓝氏贾第鞭毛虫主要基因型为聚集体A型;使用粪池、日常使用水井水及饲养家畜是结直肠癌患者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蜱虫能携带很多病原体,在畜牧生产和公共卫生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蜱虫与病原体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开发、研究防蜱控病的药物、疫苗。孔蛋白存在于大量生物体中,也包括蜱虫。它穿梭于线粒体膜,形成膜通道,通过阴阳离子调节电压开闭通道,进而控制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流。本文阐述了孔蛋白的结构、进化关系和功能,并重点概述了蜱虫孔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影响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亦对蜱虫孔蛋白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与构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南昌市2011—2019年登革热流行特征,为本地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南昌市2011—2019年登革热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9年,南昌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128例,其中输入性病例67例,本地病例61例,平均发病率0.026 8/10万;除湾里区没有病例报告外,其它8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个县区报告本地病例;除1、2月份外,全年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报告高峰时间为6—10月,占所有病例数的91.41%;病例输入的高峰为6月和8月,占所有输入性病例数的83.58%;本地病例报告高峰为9月,占所有本地病例的78.33%;患者年龄最小4岁,最大84岁,中位数39岁,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69.53%;男性75例,女性53例,男女性别比为1.42∶1;职业以家务及待业者最多,达48例(37.50%);其次为农民22例(17.19%),商业服务10例(7.81%),工人8例(6.25%)等;境外输入病例70.18%来自柬埔寨。血清型主要以登革I型为主(97.37%),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南昌市登革热疫情主要以东南亚输入并引起本地暴发流行;加强来自东南亚疫区入境人员的健康教育和本地区媒介伊蚊的监测和控制,对控制登革热疫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度南昌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分布规律,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南昌市2010—2020年度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南昌市第三医院3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监测数据、病原学监测数据和暴发疫情资料,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 南昌市2010—2020年度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illness,ILI)各年度总体趋势先降后升,≤4岁年龄组构成比占比最高,占49.04%(155 064/316 223);共检测ILI样本25 813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检出4 045份,阳性检出率为15.7%,不同年度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44,P<0.001),且各年度流感优势毒株不同;共报告54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绝大部分发生在托幼机构和中小学,其中26起是由B型流感导致。结论 2010—2020年度南昌市流行性感冒疫情冬春季高发,每年的流行毒株各不相同,呈交替或混合流行,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是较易发生流感疫情的场所,应加强流行性感冒监测和防控并提高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模型预测南昌市HIV/AIDS发病情况,为该市艾滋病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HIV/AIDS病例人数建立SARIMA模型,用2017年1—6月HIV/AIDS病例数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然后用建立的模型预测2017年7—12月HIV/AIDS病例数。结果南昌市2007—2016年共报告HIV/AIDS病例数2218例,且HIV/AIDS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最终建立的最优模型为SARIMA(0,1,1)×(0,0,1)12,赤池信息准则(AIC)为771.0,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为29.6%,且通过Ljung-Box检验,模型残差为白噪声(P=0.686)。模型对2017年1—6月发病数进行预测,均在95%置信区间内,且与实际报告病例数变动的趋势一致,验证了模型合理性。模型预测2017年7—12月HIV/AIDS病例数也符合之前流行趋势。结论 SARIMA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南昌市HIV/AIDS按月发病人数的动态变化,可用于HIV/AIDS疫情的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