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3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时,选择适宜时机进行手转胎头,以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92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分为观察组96例,对产妇选择适宜时机(宫口开大6~10cm,胎先露在坐骨棘平或坐骨棘下1~2cm)进行手转胎头;对照A组53例,对产妇选择宫口开大<6cm,胎先露在坐骨棘上进行手转胎头;对照B组43例,选择宫口开全后,胎先露在坐骨棘下≥2cm进行手转胎头。结果:观察组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1分钟阿普加评分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结论:手转胎头是处理头位难产的重要方法,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手转胎头,使难产变为顺产,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有效降低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利用美国流行病学监测和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构建老年鼻咽癌患者(≥60岁)生存预后风险预测列线图,预测老年鼻咽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数据库中提取2004-2015年期间的老年鼻咽癌患者共1 366例,随...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分析鼻咽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为鼻咽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352例鼻咽癌初治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有无鼻咽癌家族史、病理类型及来源、TNM分期、原发灶剂量、颈部剂量、有无后装、是否化疗及化疗方案等因素作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随访1~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352例患者中169例死亡,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9.1%、61.8%、51.3%;Ⅰ~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1.2%、72.3%、46.8%、31.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鼻咽部剂量、颈部剂量、有无后装、有无化疗与鼻咽癌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N分期、M分期及鼻咽部剂量是影响鼻咽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年龄越大预后越差;临床分期、N分期及M分期越晚预后越差;根治性放疗能够提高生存率,放疗联合不规范的化疗不能改善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分析二段式柱状(BLB)种植体的植入并修复,观察其成功及失败相关因素,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共54颗牙列缺损行BLB种植体的植入并修复,进行3年不同时期的观察,统计种植体成功率、种植体骨吸收及满意度调查等。结果 30例共54颗种植体3年成功率达98%,满意度为90.7%,骨吸收量1个月、1年、3年分别为(0.52±0.20)mm,(0.74±0.25)mm,(1.02±0.31)mm。结论 BLB种植体植入后骨结合形成良好,短期内成功率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牙列缺损的种植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种植体。  相似文献   
95.
目的了解梧州地区地中海贫血高风险儿童地中海贫血的检出率及基因型构成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降低发病率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跨跃断裂点PCR和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2010—2018年的梧州地区地中海贫血高风险患儿进行α地中海贫血4种缺失型、3种点突变以及β地中海贫血的17种点突变进行检测和构成分析。结果地中海贫血初筛阳性为1421例,经基因确诊为地中海贫血共871例,阳性率为61.29%。涉及4种缺失型,14种突变类型。α地中海贫血452例(51.89%);β地中海贫血337例(38.69%),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82例(9.41%)。梧州地区儿童α地中海贫血常见基因型为:-SEA/αα,-SEA/-α3.7,-α3.7/αα,-SEA/αCSαCS,αWSα/αα,-SEA/-α4.2,-α4.2/αα,αCSα/αα。梧州地区儿童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以CD41-42、CD17、-28、CD71-72等4种基因型最为常见,双重杂合子以CD41-42/-28、CD41-42/IVS-2-654、CD41-42/CD71-72等3种基因型最为常见。纯合子以CD41-42/CD41-42、-28/-28,2种基因型最为常见。结论控制地中海贫血预防是关键,加强政府投入,大规模筛查突变基因携带者,阻止重型地贫患儿出生。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MRI精准模拟定位在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0)和研究组(n=100),两组行调强放疗治疗,对照组只进行CT扫描,研究组经临床评估后行MRI及CT扫描,对比分析MRI精准模拟定位在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放疗计划中平均靶区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计划放疗靶区的CI、HI值低于对照组,更接近1(P<0.05);研究组脑干、右侧视神经放疗计划中照射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3、5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1、3、5年野外复发率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精准模拟定位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大体肿瘤靶区中可有效提高肿瘤靶区勾画的适形度及均匀性,减少不必要的照射体积,降低部分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7.
崔晓娟  奉建芳  陈颖  严炯艺  熊万娜  黎芳  梁健钦 《中草药》2019,50(16):3872-3879
目的考察龙血竭(CDB)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以及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CDB潜在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方法利用DSS诱导小鼠UC模型。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DB组高、中、低剂量组及美沙拉嗪对照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各组小鼠自由饮用3.0%DSS溶液,连续7 d,CDB组、美沙拉嗪组在造模期间ig给予对应的药物,每天称量小鼠体质量,进行隐血实验,观察动物粪便性状,进行DAI评分,实验末处死小鼠,取结肠进行HE染色并评分。通过TCMSP、String、Cytoscape等在线数据库构建"化合物-化合物靶点-疾病靶点"网络,提取核心化合物靶点、化合物作用的疾病靶点,对相关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分析CDB治疗UC可能调控的生物过程及作用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大量杯细胞消失,病变程度波及肌层甚至全层;CDB组大鼠杯细胞重新长出,病变程度仅限于黏膜层,炎症减轻。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CDB的作用靶点112个,其中ABL1、F2、JAK2等14个核心化合物靶点可作用于ICAM1、IL-6、PTGS2、MTOR等11个疾病靶点。GO分析中包含415条富集通路,其中生物过程389条,分子功能9条,细胞组成17条。利用KEGG数据库对入选靶点进行相关通路富集,筛选出84条通路与UC有关。结论 CDB可以缓解DSS诱导的UC小鼠结肠黏膜损伤,可能通过剑叶龙血素C等黄酮类成分调控ABL1、F2、JAK2等靶点表达,然后间接调控IL-6、PTGS2等疾病蛋白表达,进而干预JAK2/STAT3、PI3K-Akt-m TOR通路,调节炎症因子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最终缓解UC小鼠结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98.
99.
便秘是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由于长期卧床不能自主活动和禁食,使肠蠕动慢从而引起便秘。临床护理患者过程中为保持大便通畅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传统灌肠法、外贴敷、按摩等。本文就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便秘给予各种干预的相关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0.
简述几味活血化瘀中药的作用,其在抑制血小板活化、抗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中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给临床治疗血栓相关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活血化瘀中药在血液流变学、血液黏度、血小板功能、抗凝、保护血管及内皮细胞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内科领域治疗血脑血管疾病方面应用广泛,取得较好而公认的疗效;在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活血化瘀研究是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手段,探讨和阐明活血化瘀治则、原则、机制的研究课题,积极发现和提取其有效单一化合物,探寻新配伍,研究新剂型,其将成为开发活血化瘀中药及新药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