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D-2-hydroxyglutaric aciduria (D2HGA) type II is a rare neurometabolic disorder caused by germline gain-of-function mutations in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2 (IDH2), resulting in accumulation of D-2-hydroxyglutarate (D2HG). Patients exhibit a wide spectrum of symptoms including cardiomyopathy, epilepsy, developmental delay and limited life span. Currently, there are no effectiv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We generated a D2HGA type II mouse model by introducing the Idh2R140Q mutation at the native chromosomal locus. Idh2R140Q mice displayed significantly elevated 2HG levels and recapitulated multiple defects seen in patients. AGI-026, a potent, selective inhibitor of the human IDH2R140Q-mutant enzyme, suppressed 2HG production, rescued cardiomyopathy, and provided a survival benefit in Idh2R140Q mice; treatment withdrawal resulted in deterior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We observed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multiple genes and metabolit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cardiomyopathy, which were largely reversed by AGI-026.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benefit of an IDH2R140Q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D2HGA type II.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定量评价翼点锁孔入路对鞍区各解剖间隙的显微暴露。方法:在15例(30侧)经颈内动脉、椎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头上模拟经翼点锁孔入路,观察鞍区各间隙显微解剖结构,并在神经导航下量化可观察到的Ⅰ、Ⅱ、Ⅲ、Ⅳ、Ⅴ间隙面积。结果:各间隙面积Ⅰ(22.23±2.12)mm2、Ⅱ(63.42±7.84)mm2、Ⅲ(64.96±5.43) mm2、Ⅳ(26±5.85) mm2、Ⅴ(16.64±2.97 )mm2;可观察双侧视神经及视交叉、鞍隔、垂体柄及对侧颈内动脉、眼动脉、垂体上动脉及其分支;所有标本通过间隙Ⅱ、Ⅲ均可很好显露后交通动脉(PcoA)、脉络膜前动脉(AchA),清楚显示PcoA发出5-7支穿支,经下丘脑和后穿质穿入脑实质,从AchA发出6-7支小分支,分布于视束、钩回、脉络丛并穿入脑实质;大脑前、中动脉及分支,基底动脉分叉及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动眼神经也可以良好暴露;调整显微镜视野还可观察动眼神经外侧间隙及海绵窦。结论:(1)翼点锁孔入路可良好显露鞍区各解剖间隙;(2)经Ⅱ、Ⅲ、Ⅴ间隙观察鞍上、鞍旁解剖结构较好;(3)更好显示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起始和分支。  相似文献   
54.
凌霞  沙丹  肖勇  张敬平  吴家林 《检验医学》2009,24(2):101-105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空肠弯曲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方法根椐空肠弯曲菌mapA基因序列、单增李斯特菌的编码溶血素(hly)基因序列和大肠杆菌的O157抗原(rfbE)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3对特异引物,PCR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为589 bp、360 bp和194bp;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对3种致病菌检测,多重PCR检测DNA的敏感度分别为空肠弯曲菌2.264 ng、单增李斯特菌37.92 ng、大肠杆菌2.100 ng,样品检测时间6-8 h。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周期短,特异性和敏感度高,为同时检测污染样品中空肠弯曲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56.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4 6 9例鼻咽癌患者中 ,采用面颈联合野 36~ 4 0Gy后缩野改耳前野加鼻前野或耳后野 ,常规放疗 4 0 6例 ,中位剂量 70 (6 6~ 74 )Gy ,后程加速超分割 32例 ,中位剂量 76 (70~ 80 )Gy ,超分割 31例 ,剂量 76 8Gy。 结果 :18例发生放射性脑病病变部位 :颞叶 15例 ,双侧 4例 ,单侧 11例 ,脑桥 3例。潜伏期 :单程放射治疗中位潜伏期 33(2 2~ 77)个月 ;再程放射治疗中位潜伏期 8 5 (6~ 2 8)个月。全组随访率 10 0 % ,16例仍存活 ,2例死于放射性脑病。结论 :鼻咽癌放射性脑病与剂量及照射野设计有关。MRI为其重要的诊断方法 ,PET可作为鉴别诊断的方法之一。尽早进行激素、脱水、扩血管和脑细胞营养药等治疗可有一定效果 ,但对病情反复 ,且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尽早切除病灶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颅脑伤开颅术中脑膨出的原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术中脑膨出的速度,脑组织的质地,术前受伤着力部位及头颅CT扫描结果,分析脑膨出的原因。结果 共治疗25例脑膨出,死亡11例,手术死亡率为44%。结论 对迟发血肿所致的脑膨出,术前应该意识到,并作好准备。术中尽力缩短对侧血肿压迫脑组织的时间;对血管麻痹所致的脑膨出,术前应预防缺氧,术中最大限度地进行减压,术后及时正确地行腰穿。以上措施可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血浆3-硝基酪氨酸(3-NT)浓度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检测入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将其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C,37例)、血管性痴呆组(VD组,41例)、AD组(48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IA)测定3组患者的血浆3-NT浓度,并对AD组患者的血浆3-NT浓度与MMSE得分及各个认知领域分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C组、VD组、AD组患者血浆3-NT浓度分别为(55.09±9.63) nmol/1、(70.42±11.45) nmol/1、(119.46±21.82) nmol/1,AD组患者血浆3-NT浓度明显高于NC组、VD组(均P<0.05);AD组患者血浆3-NT浓度与MMSE得分成明显负相关(r=-0.638,P<0.05);AD组患者血浆3-NT浓度与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能力均成明显负相关(均P<0.05).结论 血浆3-NT浓度测定有可能作为判断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生化指标,亦可作为AD与VD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比较通过不同的提取方法得到的牡丹皮挥发油成分上的差异。方法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和乙醚超声萃取法提取牡丹皮挥发油,进行气相.质谱(GC—MS)分析。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得率为1.2%,被鉴定的成分有17个;乙醚超声萃取法挥发油得率为2.5%,被鉴定的成分有20个。两者共有成分5个。结论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牡丹皮挥发油成分存在差异但也有共同特征,乙醚超声萃取法挥发油得率更高,成分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