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树华  胡玲玲  孔亮  殷晓菁  王挺刚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788-3789,3792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联合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6月~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96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32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D组)。A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50~300mg口服,每天1次;B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IU腹部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3d;C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术前给予氯吡格雷75mg口服,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IU腹部皮下注射,继续口服氯吡格雷和肠溶阿司匹林维持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d73组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vWF、tPA、和PAI-1水平显著升高,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7C组vWF、tPA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血浆PAI-1显著低于A组和B组。[结论]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联合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液纤溶活性高于单纯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可能更有利于预防急性期再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进展性脑梗死约占脑梗死患者的20%~40%,由于其病情进展较快,治疗效果不理想,常常造成患者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或导致患者死亡[1].近年来本院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亚硝酸盐的中毒来势凶猛、病情重、变化快[1] ,而中毒时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恰当的处理是决定其预后的关键。但对于轻生患者自服亚硝酸盐后隐瞒病史 ,会给抢救造成一定的困难。我院于 2 0 0 2年 7月收治了 1例自服亚硝酸盐且隐瞒病史的患者 ,经医务人员通过完整而细致的采集病史 ,在早期作出了正确的诊断 ,最终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现将抢救护理报道如下。1 对象患者女 ,2 2岁。由家人搀扶至急诊室后随即晕厥 ,2min后自行清醒 ,但精神萎靡 ,全身乏力 ,四肢湿冷 ,口唇及指趾末端呈紫蓝色 ,测血压 12 0 /80mmHg,心率 96次 /min。心电图检查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学生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方法、意义及效果观察.方法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年级的303名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及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培训,在培训前后对中学生心肺复苏和常见意外伤害急救知识进行测评.培训结束后每3个月进行1次测评,共随访1年,以确定复训时间.结果 303名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亦缺乏青少年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通过培训,初中组和高中组考核合格率分别由0.7%和13.2%上升至79.2%和88.1%,两组培训前后得分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组:t=30.61,P< 0.01;高中组:t=21.10,P<0.01);培训后初中组和高中组CPR操作技能考核的合格率分别为95.8%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培训结束后3、6、9、12个月共4次进行问卷测试,培训后3个月与培训后即刻急救知识测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3个月初中组和高中组测试成绩均较培训后即刻明显降低(均P< 0.05),培训后第12个月测试成绩与培训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学生普遍缺乏CPR等相关知识,初中及高中生经培训后均能掌握CPR操作,建议尽快、尽早将CPR等急救知识纳入中学生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5.
滚筒式与湿式清扫床单位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晓菁 《护理研究》2007,21(1):161-161
长期以来,医院对床单位的清扫方法采取的是湿扫法,以减少尘埃飞扬及空气污染。临床中观察到,湿扫法并不能有效达到清洁床单位的作用。笔者有幸于2004年赴日本公立医院研修,在病区学习期间观察到该院清扫床单位采用的是滚筒式。其工具简单、操作便利、科学有效、投入成本低。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含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93例VCI患者(VCI组)和93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检测血清RBP水平;同时检测VCI组、对照组患者血清尿酸(UA)和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于VCI患者,结合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又分为无斑块组(40例)、颈动脉稳定斑块组(27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26例);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RBP水平.结果 VCI组血清R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VCI患者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血清RBP水平也较无斑块组有明显升高(均P<0.05),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血清RBP水平要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RBP水平与DD呈正相关(r=0.460,P<0.05),与UA、Fib水平无相关性(r=0.095,0.13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BP是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一个危险因素(OR=2.409,95%CI 0.351~0.719).结论 血清RBP可能是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一个危险因素.它可能是VCI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一个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殷晓菁  丛燕  赵沄  张凤霞  李音 《护理研究》2012,26(9):859-860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肺复苏(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方法、意义及效果。[方法]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年级的303名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培训前后对中学生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评。[结果]303名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培训,初中组和高中组急救知识考核及格率分别由0.7%和13.2%上升至79.2%和88.1%,两组培训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初中组和高中组CPR操作技能考核的合格率分别为97.9%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学生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建议尽早将CPR知识纳入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8.
殷晓菁  董万利 《江苏医药》2012,38(8):945-947
目的比较原发性与继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241例BPPV(原发组)和继发性27例BPPV(继发组)患者资料。每组又按病程(<3个月,3-12个月,>12个月)和病情(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采用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分进行耳石手法复位疗效评估。结果继发组病程在一年以上的患者比例高于原发组(40.7%vs.20.3%)(P<0.05);继发组重度和极重度病情患者比例大于原发组(92.6%vs.71.8%)(P<0.05)。两组手法耳石复位有效率都达到95%以上;继发组治疗后DHI的F分和E分高于原发组(P<0.05)。结论继发性BPPV较原发性BPPV病情复杂,病程长,病情重;耳石手法复位治疗继发性与原发性BPPV的疗效均很好。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脑梗死时的基础病变,不仅是脂质聚集,同时伴有慢性炎症过程,血清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反应的常用标志物,其含量升高是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的危险信号。本文对1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血流变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其在急性脑梗死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神经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据此提出干预措施,提高临床护理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神经内科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实施防范安全隐患的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安全事故发生率、护理人员病情知晓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发生率为14.3%,远低于对照组的40.0%( P<0.05)。两组护理人员病情知晓率对比,观察组23名护理人员中,21名情况满意,知晓率91.3%;而对照组知晓率为7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众多,既有来自护理人员方面原因,也有患者自身因素所致。针对安全隐患制定护理防范措施,能有效减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控制不良事故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