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9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42.
43.
随着抗疟药的长期、广泛使用,疟原虫对抗疟药逐渐产生抗性。目前有关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分子标记研究较多,而对非恶性疟原虫关注度相对较小。为了更好地为临床治疗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为非恶性疟人体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分子监测提供参考,本文就非恶性疟人体疟原虫常见抗药性相关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目的 调查上海市医学贝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方法 方法 于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 根据水系分布特点, 对上海市嘉定、 青浦、 宝山、 闵行、 松江、 金山、 崇明岛和浦东新区等8个区 (县) 各类生境进行现场抽样调查, 采集医学贝 类标本。所获标本经形态学鉴定分类, 并对物种组成、 生境及区系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共获得标本5 211只, 经鉴定 隶属于2纲14科18属, 共计25种, 包括湖北钉螺指名亚种、 小管福寿螺、 纹沼螺、 长角涵螺、 尖膀胱螺、 小土蜗和尖口圆扁 螺等。崇明、 金山、 浦东和青浦等区 (县) 物种相对较多, 分别为22、 22、 21种和20种。生境分析显示河流和沼泽地物种分 布最多, 均为14种。区系分析表明上海市医学贝类以广布种和东洋界种类为主。结论 结论 上海市淡水腹足类物种相对匮 乏, 但多可作为中间宿主传播相关寄生虫病, 应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目的 分析腾冲县2013年疟疾监测结果, 为开展疟疾消除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收集2013年腾冲县疟疾疫 情数据和监测资料, 分析该县疟疾流行情况及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 主动病例侦查、 漏报调查、 哨点监测以及传疟蚊媒 的种群和密度等监测指标。 结果 结果 2013年腾冲县共报告疟疾病例138例,其中间日疟118例、 恶性疟20例, 均为输入性 病例, 无本地感染病例。该县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和病例报告及个案调查完成率均达到100%, 开展主动侦查57次, 未发现阳性病例; 开展2次漏报调查, 发现1例漏报病例; 在境内和境外同时开展哨点监测, 检测疟疾疑似病例172例, 共 检出阳性15例; 共筛查归国人员528人, 均为阴性。媒介构成以中华按蚊和凉山按蚊为主, 其次是微小按蚊、 多斑按蚊 等。结论 结论 2013年腾冲县疟疾疫情基本稳定, 各项监测工作顺利完成, 但在疟疾防治及实现疟疾消除过程中仍面临一 些困难, 今后应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和流动人口管理, 以及疟疾防治队伍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目的 了解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土壤中蛔虫卵污染情况, 为制定防治对策及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根据 《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 (试行)》 要求, 在22个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中, 每年每监测点随机抽取10户居民, 分别采集菜园、 厕所周边、 庭院及厨房的土样, 采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检查法分离土壤蛔虫卵, 并鉴别受精和未受精蛔虫卵, 鉴定受精蛔虫卵的死活。另外, 对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土壤中蛔虫卵监测工作进行SWOT分析。结果 结果 2006-2010年, 22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共监测1 090户, 土壤中蛔虫卵总检出率为30.73%, 未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和活受精蛔虫卵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3.21%、 26.42 %和20.28%, 菜园、 厕所周边、 庭院和厨房土壤蛔虫卵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6.51%、 13.49%、 14.22%和10.73%。SWOT分析表明, 监测点土壤蛔虫卵监测工作存在优势和劣势, 同时面临机会与挑战。结论 结论 部分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仍十分严重, 应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 改水改厕、 改造环境等措施, 以保护人群免受感染。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目的 分析2010-2013年洛阳市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 为该市疟疾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10-2013 年洛阳市网络报告的疟疾疫情资料、 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调查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资料,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0-2013年洛阳市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98例, 其中恶性疟 57例, 间日疟35例, 卵型疟4例, 三日疟2例, 均为实验室确 诊病例。98例输入性病例中, 71例来自非洲国家 (72.44%), 27例来自东南亚国家 (27.55%)。发病人群主要为青壮年男 性, 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 从发病到就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6 d; 确诊单位主要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78.57%)。结 结 论 论 洛阳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严峻, 需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业务培训和多部门合作, 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其危害。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微小巴贝虫感染不同免疫状态小鼠后的消长规律。方法 实验分正常BALB/c小鼠组、免疫抑制BALB/c小鼠组、SCID小鼠组和NOD-SCID小鼠组等,每组5只小鼠。免疫抑制BALB/c小鼠,每只经腹腔注射0.5 mg地塞米松,连续5 d。随后,各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100 μL含微小巴贝虫鼠血(红细胞染虫率约20%)。每组留1只小鼠作未感染对照鼠。自接种当天每d尾部采血涂薄血片,吉姆萨染色,镜检观察红细胞染虫状况。结果 正常BALB/c小鼠感染微小巴贝虫第3 d在红细胞内查见虫体,感染后第7 d染虫率最高为82.4%,染虫率在20%以上约持续7 d;短暂免疫抑制BALB/c小鼠在感染后第5 d染虫率达到高峰为73.18%,染虫率在20%以上约持续14 d,而后染虫率处于0%~2%的较低水平状态。NOD-SCID小鼠组分别于第7 d(72.45%)、第16d(67.4%)、第24 d(58.9%)多次出现染虫率高峰,微小巴贝虫在NOD-SCID小鼠体内不会被大量清除,染虫率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平均为41.9%。SCID小鼠组于第8 d出现第1次染虫率高峰,为86.4%,至第18 d出现第2次高峰为62.23%,染虫率也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平均为38.2%。在薄血片中观察到小点状体,马耳他十字,小环状体,环状体,长丝状体,以及游离在红细胞外的虫体等多种巴贝虫形态。结论 微小巴贝虫在正常BALB/c小鼠和短期免疫抑制BALB/c小鼠体内虫密度出现先升高又下降的宿主自限性现象;而在SCID小鼠和NOD-SCID小鼠体内虫密度出现多个高峰,且能持续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9.
目的 通过对各种寄生虫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鉴定和保藏,构建中国寄生虫种质资源库。方法 根据各种寄生虫虫种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制定寄生虫虫种资源共性描述标准和各类寄生虫个性描述标准及技术规范,对动物、植物和人体寄生虫进行标准化分类整理、保藏,并进行数字化描述,建立统一规范的实物库和数据库。结果 建立了含有11个门23个纲1 115种/117 814件寄生虫种质资源实物库和数据库;构建了3个寄生虫种质资源活体保藏基地;实物保藏库波及全国15个地区,发现了11种新溪蟹种和1种线虫新种;构建了中国寄生虫种资源网(www.psic.net.cn)。结论 初步建立了中国寄生虫种质资源库。  相似文献   
50.
目的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评价HL杀灭湖北钉螺的效果。方法实验室采用泥缸喷洒法、烧杯浸杀法和三角沉淀杯上爬法,观察不同浓度HL对湖北钉螺的杀灭和抑制上爬作用。选择在安徽省芜湖县草滩进行现场喷洒试验,HL剂量分别为40、80、120g/m2,以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2g/m2)为药物对照,另设清水为空白对照组,施药后3、7和15d检查钉螺存活情况。结果泥缸喷洒24、48和72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69、117、65g/m2。烧杯浸杀24、48和72h的LC50分别为115.4、10.6和9.9mg/L;24h抑制钉螺上爬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55.8mg/L。现场使用80g/m2HL喷洒15d钉螺死亡率为84%,40g/m3HL浸杀3d钉螺死亡率为80%。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2g/m2喷洒15d钉螺死亡率为91%,2g/m3浸杀3d钉螺死亡率为100%。结论HL室内及现场对钉螺均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