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The role of prenatal depression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women in mainland China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investigated.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 calculate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during pregnancy, (b)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sample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c) identify predictor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pregnant women.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as a cross-sectional and exploratory survey. A total of 454 pregnant women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between December 2009 and June 2010 in central China. The data was collected using 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 form 36 v2 and the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Participants were recruited at outpatient departments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Findings show that almost 40% of pregnant women experience prenatal depression. De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Depression, increased age, higher gestational age, being employed and married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lower physical HRQoL. Depression, lower BMI and having an unintended pregnancy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lower mental HRQoL. Prenatal depression is very common in women from mainland China. Depressed women suffer from impaire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prenatal depression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women's HRQoL. We recommend that antenatal services integrate screening for depression into routine antenatal care.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提出提高卫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方法:通过对本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专业目前开设的医学必修课得到毕业生的基本认可;8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基础学科课程中的英语、计算机、医学文献检索十分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的认可率都超过50%,平均为78.9%;不同类型单位的毕业生均认为人际关系、礼仪学、办公设备与软件使用、社会调查与分析应作为必修课开设。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信誉、人际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全局观念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基本素质;沟通协调能力、公文写作和计划管理能力是用人单位最重视的专业素质。结论:增强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信誉教育;突出专业特色,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兼顾研究型人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43.
电子病案在病案管理职能转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子病案的广泛应用促进病案管理的职能改变。方法通过电子病案与纸质病案在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电子病案以其信息采集速度快,信息存储容量大,占用存储空间小,检索使用方便、快捷,并能实现广域网信息数据交流与共享等优势,将成为全面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模式的转变的催化剂。结论必须加快推广、规范电子病案的临床应用,全面提高病案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技能,才能实现病案管理职能全方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我国农村现行医疗保障制度住院补偿的效果,对其中医保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入户调查收集农村居民的相关信息,分别对不同医保形式、不同住院流向农村居民的住院补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医保覆盖农村居民的住院率间具有显著差异(2=16.231,<0.05);不同医保制度的住院补偿比例具有显著差异(2=33.173,<0.05);不同住院流向参合居民的补偿比例随着住院层次的提升而显著降低(2=58.527,<0.05)。讨论:现行农村医保制度设计在有效发挥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居民合理的卫生服务需求。同时,不同医保制度的补偿比例在参保人群中具有一定的"利富"效应。  相似文献   
45.
秦露  吕平  唐雪莲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170-2171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5月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施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14例患者(患肢20例)进行回顾分析。治疗手段为髂前上棘抽取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于患肢肌注移植,并在术后辅助抗血小板和扩血管的抗血栓治疗。6个月后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主观症状(疼痛,冷感,麻木)以及客观指标(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2,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足部溃疡,跛行距离)。根据以上随访内容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记录随访内容,有18例患肢疼痛缓解,19例患肢冷感减弱或消失,13例患肢麻木感缓解。客观指标上,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测量了ABI,ABI在(0.39 0.15)范围内,6个月随访测得ABI为(0.49 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TcPO2为(25.12 4.24)mmHg,治疗后升高,为(33.20 6.45)mmHg(P<0.05)。侧支循环再生度评分,显效1例、良好3例、改善10例、无效6例、恶化0例,有效率达到70%,侧支再生度评分治疗前(1.37 0.91),治疗后(2.32 0.69),较之前明显丰富(P<0.01)。溃疡改善患肢8例。跛行距离,显效0例、良好4例、改善9例、无效5例、恶化2例,有效率65.0%。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并促进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PICC置管申请制度在PICC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成立PICC置管质量监督控制小组,建立和完善PICC置管申请制度,制定PICC申请单,规范相关流程,并监控评价该制度实施3年来的效果。结果申请PICC置管1067例,通过申请1044例,未获准置管23例;原因有置管禁忌证4例,穿刺部位血管条件差2例,病人接受程度不足5例,病人不能耐受置管操作2例,回当地不能保证维护5例,申请置管操作护士无资格证5例;成功穿刺1037例,占99.34%,未成功7例中因血管畸形3例,导管尖端未达到上腔静脉4例。结论PICC置管申请制度通过规范高危护理操作程序、落实持证上岗和操作前告知、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降低了置管风险,确保了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氯化钴(CobaltChloride,CoCl2)模拟的化学性低氧是否能增强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l细胞对依托泊苷(VP-16)的敏感性,并探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低氧模拟剂CoCl2(终浓度为100umol/L)模拟化学性低氧环境(低氧组),并用正常培养基作对照(对照组)。分别在对照组和低氧组中加入不同浓度的VFL16(0.5,1.0,2.0μg/mL),即VP16组和低氧+VP-16组。检测各组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FAK、AKT、ERK、HIF-1α、Bcl-2及Pax基因mRNA表达(实时定量PCR方法)。【结果】①低氧组SHF-1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②低氧模拟剂CoCl2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诱导SHI-1细胞凋亡,并对VP-16诱导的SHI-1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P〈0.05)。③低氧模拟剂CoCl2可以增强FAK、AKT、ERK、HIF-1α、Bcb2及Pax基因mRNA表达(P〈0.05),且Bax/Bcl-2比值升高更为明显。CoCl2并不能使VP-16作用24h后SHF1细胞内FAK、AKT和Beg2基因mRNA表达发生明显变化,但可以使ERK、HIF-1α和PaxmRNA表达量增加(P〈0.05),且Pax/Bcl-2比值升高。【结论】CoCl2模拟化学性低氧对SHI-1细胞生物学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增强其对VP-16的化疗敏感性,其分子机制可能涉及ERK介导的信号通路对HIF_1a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HIF-1α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对Pax和Bcl-2基因表达的不均衡调控。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应用抑郁症评估表(SDS)和焦虑自评表(SA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2例地震伤员进行心理调查,咨询,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结果:经过对地震伤员进行心理护理,大部分伤员心理疾病情况有显著改善。结论:对地震伤员进行心理干预具有一定的迫切性,而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的前提,全面正确的医疗计划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是保证地震伤员身心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细胞核异型性是评估乳腺癌恶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体现在细胞核的形状、大小变化、纹理和质密度不均化。提出基于深度学习和结合策略模型的乳腺组织细胞核异型性自动评分模型。该模型使用3个卷积神经网络,分别处理每个病例的3种不同分辨率下的组织病理图像,每个网络结合滑动窗口和绝对多数投票法,评估每个病例同一种分辨率下的图像的分值,得到3种分辨率下的评分结果。使用相对多数投票法,综合评估每个病例的最终细胞核异型性评分结果。为评估模型对细胞核异型性评分的有效性,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124个病例的测试图像进行自动评分,并把其评分结果与病理医生的评分结果作比较,进行性能评估。该模型的评分正确率得分为67分,其结果在现有的细胞核异型性评分模型中准确率排名第二。此外,该模型的计算效率也很高,平均在每张×10、×20、×40分辨率下图像的计算时间分别约为1.2、5.5、30 s。研究表明,该细胞核异型性评分模型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且计算效率高,因此具备潜在的临床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0.
依达拉奉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ICH)后脑组织氧化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1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ICH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5只.术后每组分7个时点(各5只).立体定向自体血注入尾状核建立ICH模型;观察各组各时点血肿周围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ICH组各时点SOD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而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ICH组各时点含水量与SOD活力呈明显负相关,与MDA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依达拉奉组SOD活力显著高于ICH组,12~96h时点MDA明显低于ICH组,依达拉奉组含水量与SOD活力呈显著负相关,与MDA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依达拉奉使脑出血氧化损害明显减轻,抗自由基药物可能是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