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6 毫秒
31.
云南省疟疾防治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分析近几年云南省疟疾防治相关资料,总结当前疟疾防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有效制定云南省疟疾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云南省乙型脑炎重要流行区传播媒介种群密度和地区分布。方法现场CDC诱蚊灯诱捕成蚊;吸蚊管人工捕蚊2种方法调查。结果CDC诱蚊灯诱捕成蚊法调查了5个县,捕获蚊虫6属37种8023只,其中思茅6属34种6786只,三带喙库蚊占49.01%;麻栗坡、马关、砚山、邱北、捕获蚊虫6属21种1237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占71.06%;人工捕成蚊法调查了7个地区,捕获蚊虫5属21种11301只,其中思茅翠云区调查4个乡(镇)捕获蚊虫5属21种10482只,三带喙库蚊占64.44%,其它6个地区捕获蚊虫4属16种819只,乙型脑炎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景谷占49.13%,孟连占46.15%,陇川占35.59%;结论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地区乙型脑炎疾病传播媒介品种较多,特别是三带喙库蚊在乙型脑炎流行区种群大密度较高,地区分布较广,大量危险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从亚洲疟疾培训网络引入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在云南举办疟疾现场防治管理培训班的效果,该培训班从课程前测试和后测试,教-学双向评估,小组报告评估、学员对学习班评估问卷调查方面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每个学员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平均提高了70%,教与学都达到了预期设想的目的、要求和目标、学员对该培训班感到满意。评估认为,亚洲疟疾培训网络引入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适合当前云南疟疾防治管理要求,在中国(云南)使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4.
李良昌  石云  王海春 《中国药师》2002,5(6):356-357
目的:建立导数光谱法、测定速效伤风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方法:以0.01mol·L~(-1)氢氧化钠为溶剂,在200~350nm波长范围内测定一阶导数光谱。结果: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在10~3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D=1.864 2C—0.457,r= 0.999 8,n=5,平均回收率99.9%,RSD=0.4%。结论:有效排除了其它成分的干扰,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35.
李丽  周升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279-1282
由于绦虫幼虫是高致病性病原,诊断绦虫幼虫感染就显得很重要。本文对目前应用的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影像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病原学诊断只是在囊性棘球蚴病和部分活动性脑囊尾蚴病的诊断中得到有效的和有限的应用。X线,CT和核磁共振(MRI)用于脑囊尾蚴病诊断。影像学诊断用来确诊囊性棘球蚴病和泡型棘球蚴病。X线是最便宜的诊断肺部囊性棘球蚴病和泡型棘球蚴病的方法。超声波检查作为诊断囊性棘球蚴病腹部包囊的首选诊断方法。MRI是最责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但仅仅用于诊断颅内囊性棘球蚴病和泡型棘球蚴病。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IgG-ELISA是诊断人类囊性棘球蚴病和泡型棘球蚴病的一种好方法。虽然诊断特异性血清抗体可以获得高敏感度,但仍有部分病人的抗体不能检测出。幼虫囊包的位置、完整性和活性决定了抗体的检测效果。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的诊断方法,但是,也是最昂贵的诊断方法。现在首选的诊断绦虫幼虫所致疾病的方法是综合影像学和免疫学方法。  相似文献   
36.
在云南南部,用青蒿琥酯600mg、伯喹180mg和氯喹1500mg、伯喹180mg,均以8d分服,分别治疗33例和35例间日疟患者,平均退热时间各为(18.7±3.9)h和(25.4±12.0)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各为(28.7±6.1)h和(42.9±6.2)h。观察9个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33.3%和22.9%。结果表明,青蒿琥酯与伯喹联用治疗间日疟,其退热时间和原虫转阴时间均显著快于氯喹与伯喹联用组(P均<0.01),而复发率则无明显差别(P>0.05),且副反应更轻,患者易于接受。因此,是治疗间日疟的安全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37.
云南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性基因76位点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云南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性基因(pfcrt)76位点突变的情况,以及与抗药性表现型的关系. 方法应用PCR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分析方法,检测现症病人干滤纸血样的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点突变. 结果 云南省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76位点的突变型很高,占85.0%(51/60);野生型和混合型较少,分别占8.3%(5/60)和6.7%(4/60).体内法测定的氯喹抗性和敏感样本均有pfcrt76突变型;体外法测定的17份氯喹抗性样本中,有13份带有pfcrt76突变型. 结论 云南省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氨基酸编码76位点突变频度很高.体内和体外法测定的氯喹抗性表现与pfcrt76突变型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8.
云南省8个边境州市19个口岸入境者疟疾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云南省8个边境州(市)19个口岸入境者疟疾流行情况,评价境外输入性疟疾对云南省边境地区疟疾流行态势的影响。方法2007年3~12月对云南省中-越、中-老和中-缅边境19个口岸的入境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血,制滤纸干血滴,6月30日前为上半年血样、7月1日后为下半年血样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计算疟疾抗体阳性率和阳性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结合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疟疾疫情资料,分析输入性疟疾与云南省边境地区疟疾流行态势之间的关系。结果下半年入境者的IFAT阳性率(5.6%)比上半年(4.4%)高20.9%(χ2=12.95,P0.05)。上半年入境者的GMRT(47.90)高于下半年(42.89)。8个边境州(市)入境者IFAT阳性率与境内当年的疟疾病例数之间呈正相关(r=0.8124,P0.05),IFAT阳性率位居前3位的是德宏州(8.6%)、保山市(7.1%)和临沧市(6.5%)。中-缅边境口岸入境者的IFAT阳性率最高(6.8%),前5位的为吕良(15.2%)、拉影(12.2%)、姐告(11.1%)、猴桥(10.1%)和清水河(8.0%);中国籍入境者的IFAT阳性率随境外停留天数的增加而上升,户籍遍及31个省(市、自治区)。缅甸籍入境者IFAT阳性率最高(11.7%),其次为我国云南籍入境者(3.7%)。结论IFAT是一种可行的疟疾检测方法,境外疟疾流行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云南边境地区的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肠动力障碍发生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普洱市思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胃肠动力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4例胃肠动力障碍患者均采用非手术疗法,胃肠动力多在5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功能性胃肠动力障碍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胃肠功能非机械性、器质性病变,个体化的非手术治疗能有效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应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Ⅰ(mtDNA-COⅠ)基因序列特征阐明我国大劣按蚊A、D群体的遗传差异和分化水平。 方法 研究样本包括大劣按蚊A海南群体(n=13),大劣按蚊D云南江城群体(n=17)和勐腊群体(n=17),所有样本均以rDNA-ITS2序列差异为依据,进行分子鉴别确认;扩增和测定mtDNA-COⅠ基因片段,用MEGA(Version2.1)、TCS(Version1.12)、ARLEQUIN(Version2.0)等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分析mtDNA-COⅠ基因中长度为959 bp的片段,显示大劣按蚊A的单倍型共3个,大劣按蚊D的单倍型共6个,均匀分布于3个群体。勐腊群体内错配平均数(7.441 2)明显大于江城群体(1.279 4)和海南群体(1.051 3),表明勐腊群体内个体间分化程度最大。分步AMOVA的计算结果显示群体间基因交流有限(Fst=0.799 9),群体间变异(79.99%)明显大于群体内变异(20.01%)。 结论 我国大劣按蚊A、D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个体间的分化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