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7篇
  免费   775篇
  国内免费   489篇
耳鼻咽喉   73篇
儿科学   77篇
妇产科学   146篇
基础医学   1265篇
口腔科学   225篇
临床医学   770篇
内科学   819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412篇
特种医学   3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26篇
综合类   933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506篇
眼科学   269篇
药学   609篇
  2篇
中国医学   466篇
肿瘤学   60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430篇
  2022年   564篇
  2021年   578篇
  2020年   513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529篇
  2013年   427篇
  2012年   463篇
  2011年   426篇
  2010年   449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徐锦堂  百濑皓 《眼科研究》1995,13(3):185-188
以14只兔及2只猴为动物模型,对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进行了2 ̄3个月观察,发现:RK切口内的上皮塞子持续2个月以上才逐渐消退。术后一个月内上皮下基底膜形成,后逐渐变薄,切口内的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较慢,开始走行与切口平行,15天后可见横过切口,2月后实质表层成纤维细胞排列变得整齐,但深层仍较紊乱,胞核多深染。术中切穿角膜的实验兔,术后2个月病理切片可见:切口附近内皮细胞丢失,内弹力膜断裂,切口内  相似文献   
42.
To set up a method of amplification for the whole CagA gen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its fingerprinting by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nested PCR was employed in combination with TD-PCR to amplify the gene and EcoRI and Hind Ⅲ were used to generate the RFLP fingerprinting.Target DNA fragments from 13 of 20 samples were successfully amplified and the relevant RFLP fingerprintings were obtained.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ethod can be used to amplify the whole CagA gene and CagA gene has apparent diversity of RFLP profile.  相似文献   
43.
凋亡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凋亡素原核表达系统,以制备抗原物质凋亡素融合蛋白。方法 通过PCR方法,以pcDNA-VP3质粒为模板,扩增出凋亡素VP3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DsbA的多克隆位点,构建成凋亡素的高效原核表达栽体pET-DsbA-VP3,将该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BL21(DE3)plysS中,以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IPTG)对其进行诱导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目的蛋白。结果 转化有凋亡素原核表达载体pET-DsbA-VP3的大肠杆菌E.coli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出现38300的目的蛋白条带。结论 凋亡素原核表达栽体pET-DsbA-VP3能高效表达出凋亡素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脐静脉穿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0例临床怀疑异常的孕妇进行B超引导下脐静脉穿刺术,检测、分析所抽取的脐静脉血。结果成功率99.7%,发现异常胎儿349例。结论B超引导下脐静脉穿刺术成功率高,应用广泛,是一项安全的产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5.
早期自体角膜缘移植术治疗碱烧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角膜缘移植术在眼碱烧伤中的治疗意义。方法新西兰兔14只,1.0mol/LNaOH溶液眼前节烧伤1分钟。其中7只兔于烧伤后即实施自体角膜缘移植术,另7只兔为对照。术后观察1个月,取其角膜进行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手术组角膜上皮愈合快,角膜新生血管及角膜炎细胞浸润均较对照组轻。结论早期自体角膜缘移植术治疗碱烧伤可加速角膜上皮愈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减轻角膜炎症反应及预防角膜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TCA术后1hST段变化对急性期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 观察接受直接PTCA的病人5 0例。比较入院时心电图抬高的ST段和术后1h抬高的ST段。按抬高的ST段下移>5 0 %或<5 0 % ,分为A组(2 9例)和B组(2 1例)。对比其急性期临床资料和心功能情况。结果 B组病人住院期间、易出现急性左心衰、射血分数较低。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TCA术后1hST段变化,反映心肌再灌注治疗后的微循环情况,是预测早期临床预后和检出高危患者的简便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
从1987年2月至1991年10月对24例诊断明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双减压椎间融合术(BIFO)。其方法是在病变侧行横突前弓及钩椎关节骨赘切除,并行病椎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后经1.5~5.2年随访,除2例恢复较慢外余皆在不同时间内康复,近远期效果满意。认为BIFO术式是既能去除椎动脉受压主要因素,又能稳定椎体,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 通过对疾控(CDC)人员职业倦怠进行潜在剖面分析识别不同的职业倦怠类别,探讨工作特征各维度与职业倦怠类别间的独立效应。 方法 采用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MBI-GS)、工作特征量表和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对943名疾控人员进行调查。使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识别疾控人员职业倦怠潜在类别,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工作特征各维度与不同职业倦怠类别间的独立效应。 结果 疾控人员职业倦怠存在3种类别:低倦怠型(Ⅰ,54.7%)、高倦怠型(Ⅱ,24.1%)和成就感低落型(Ⅲ,21.2%)。高工作反馈、高工作意义是个体进入高倦怠型组的独立保护因素(OR=0.561;OR=0.612),高工作负荷、高工作对个体控制及情绪表达的要求是个体进入高倦怠型组的独立风险因素(OR=1.693;OR=1.770);高工作自主性是个体进入成就感低落型组的独立风险因素(OR=1.810),高工作对个体控制及情绪表达的要求是个体进入成就感低落型组的独立保护因素(OR=0.582)。 结论 疾控人员可区分出3种潜在职业倦怠类别,工作特征不同维度与潜在职业倦怠类别间存在独立效应。  相似文献   
49.
Nitric oxide (NO) is an intra - and intercellular messenger with a broad spectrum of activitie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rdiovascular and immune systems. Mitochondr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mtNOS), which might be a new form of NOS in mitochondria, has been discovered to be active in the reg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respiration, energy metabolism and many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 this review, the location, properties, physiolog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mtNOS were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50.
目的:设计并筛选能有效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人结肠癌Caco2细胞、人胃癌SCG-7901细胞增殖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siRNA。方法:总结以往提出的siRNA 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设计4 条PCNA siRNA,体外转录合成PCNA siRNA;并作用于3 种肿瘤细胞,WST-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筛选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siRNA序列;RT-PCR检测细胞PCNA mRNA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 PCNA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 条PCNA siRNA中,有3 条序列(No.2、No.4、No.3)的siRNA能有效抑制3 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其中No.2、No.4作用效果最优,以50 nmol/L浓度作用48 h,对3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可达到62%以上,No.2、No.4 PCNA siRNA均能在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CNA的表达。结论:PCNA siRNA能在体外有效抑制SMMC-7721细胞、Caco2细胞、SCG-7901细胞的增殖,其适宜作用浓度为50 nmol/L,适宜作用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