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13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157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研制一种适合一线灾害现场的便携式、模块化配套组合的十字型头颈原位固定器,能够在避免搬动的情况下迅速将头颈伤伤员固定到固定器上,在转运途中有效地预防脊髓二次损伤,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采用十字型头颈原位固定器.使伤员头颈安全地进入颈枕顶帽壳。利用纵行夹板上下调节固定下颌角。再用横行夹板端胸鞍脊柱固定带和肩锁固定带分别进行头颈加强固定,使头颈制动。结果:通过重复模拟试验.现场模拟使用收到了预期效果。结论:该固定器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功能兼容性强,可有效地预防脊髓损伤、高位截瘫.特别适用于灾害一线现场的救护。  相似文献   
32.
目的报告EPSTR技术在髋臼后壁骨折固定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对46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行内固定后应用EPSTR技术修复髋关节后侧软组织,其中男36例,女10例;年龄25~55岁,平均42.5岁,伤后手术时间2~7 d,平均5 d。髋关节后侧软组织采用"T"形切开,行髋臼内固定后,关节囊和外旋短肌作为一层再次附着到大粗隆。结果术后随访2.5~6.0年,平均4.5年。随访期间没有发生髋关节脱位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2例发生骨关节炎,没有出现与本项技术相关的并发症。按Harris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3.5%,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髋臼后壁骨折固定后采用EPSTR技术,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和加强髋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一种简易子宫压迫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防治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的临床作用与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两组,简易子宫压迫缝合术组(n=50)及改良B-Lynch组(n=30),观察比较其止血效果.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分组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应用该简易子宫压迫缝合术,50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患者均有效止血,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接受改良B-Lynch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9 1,P〈0.05);止血时间亦显著短于改良B-Lynch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7 9,P〈0.05).简易子宫压迫缝合术组中仅1例患者需输血治疗.两组患者中无一例再次发生产后出血,亦无一例因产后出血导致子宫切除.结论 该子宫压迫缝合术操作技术简单、便于掌握,止血安全、有效、迅速,能保留患者子宫和生育能力,容易被患者接受,是一种防治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总结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在腰椎有限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68例多平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其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45~80岁,平均56岁。神经根阻滞后64例为阳性患者进行了腰椎有限手术,另4例封闭后症状减轻不明显为阴性,难以确定手术平面或引起症状的神经根,放弃了手术治疗。术后采用Macnab腰腿痛手术治疗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神经根阻滞操作过程顺利,未发生与神经根阻滞相关的并发症,术后无神经损伤并发症。术后随访16~45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根据Macnab腰腿痛手术治疗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44例,良18例,差2例。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重点应放在压迫引起症状的部位,而对无症状的部位不做预防性减压操作。应用神经根阻滞能准确判断责任椎与疼痛源,提高腰椎有限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35.
蛇床子素与金雀异黄酮对大鼠峰值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蛇床子素(Osthole,OST)与金雀异黄酮(Genistein,GEN)对大鼠峰值骨密度与骨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36只1月龄SD雌性大鼠(125±3)g分为3组:对照组(CON,等体积蒸馏水,n=12),蛇床子素组(OST,9mg·kg^-1d^-1i.g.,n=12),金雀异黄酮组(GEN,10mg·kg^-1d^-1i.g.;n=12)。每周监测体重,每月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全身骨密度。3个月后处死所有动物,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0C)和抗酒石酸性磷酸酶5b(Tartaficacid phosphatase 5b,TRACP 5b)含量,用DEXA测定股骨骨密度,用μCT分析股骨组织微结构,树脂包埋不脱钙骨组织切片技术做胫骨骨形态分析,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股骨生物力学,称量心、肝、胃、肾、肾上腺和子宫湿重,计算器官指数,并做常规病理学检测。结果:大鼠的体重、器官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观察未见异常发生;第1、2个月全身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第3个月后OST组全身骨密度显著高于CON组、GEN组,上述3组中股骨骨密度与全身骨密度的变化呈相同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OST组、GEN组血清OC水平升高,而与CON组、GEN组相比,0ST组的TRACP5b含量下降(P〈0.05);OST组的骨体积百分率、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均高于CON组,但骨小梁分离度和模型系数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OST组与GEN组的上述指标虽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值OST组高于GEN组;OST组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均高于CON组、GEN组,但骨小梁分离度低于CON组、GEN组;OST组股骨最大载荷、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OST组与GEN组虽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值OST组高于GEN组。结论:口服蛇床子素能有效提高大鼠峰值骨量,从而?  相似文献   
36.
目的构建单纯LIM蛋白3(LMO3)的逆转录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重组载体pLXSN-LMO3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脂质体法转染到pA317包装细胞,G418筛选稳定的病毒产生细胞株。重组逆转录病毒体外感染NIH/3T3,并对其进行病毒滴度检测,NIH/3T3细胞分为3组:以pLXSN-LMO3转染为实验组,以pLXSN转染为阴性对照组,正常细胞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组化染色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鉴定NIH/3T3细胞中LMO3的表达。结果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LMO3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正确,其病毒滴度平均可达4.04×106cfu/ml,各组NIH/3T3细胞免疫荧光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均有LMO3蛋白表达,其中实验组高表达LMO3,与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LMO3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并能在NIH/3T3细胞中高表达LMO3蛋白,为下一步开展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A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 (CRISPR) typing method has recently been developed and used for typing and subtyping of Salmonella spp., but it is complicated and labor intensive because it has to analyze all spacers in two CRISPR loci. Here, we developed a more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method, namely, CRISPR locus spacer pair typing (CLSPT), which only needs to analyze the two newly incorporated spacers adjoining the leader array in the two CRISPR loci. We analyzed a CRISPR array of 82 strains belonging to 21 Salmonella serovars isolated from humans in different areas of China by using this new method. We also retrieved the newly incorporated spacers in each CRISPR locus of 537 Salmonella isolates which have definite serotypes in the Pasteur Institute''s CRISPR Database to evaluate this method. Our findings showed that this new CLSPT method presents a high level of consistency (kappa = 0.9872, Matthew''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0.9712) with the results of traditional serotyping, and thus, it can also be used to predict serotypes of Salmonella spp. Moreover, this new method has a considerable discriminatory power (discriminatory index [DI] = 0.8145), comparable to those of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DI = 0.8088) and conventional CRISPR typing (DI = 0.8684). Because CLSPT only costs about $5 to $10 per isolate, it is a much cheaper and more attractive method for subtyping of Salmonella isolates. In conclusion, this new method will provide considerable advantages over other molecular subtyping methods, and it may become a valuable epidemiologic tool for the surveillance of Salmonella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38.
39.
孙熠  曹虹  燕振国 《国际眼科杂志》2007,7(5):1240-1242
目的:调查兰州市中学生屈光不正的发病率并探讨近视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设计,对抽样的学生进行有关家庭因素及用眼状态的问卷调查,并进行视力测量以及包括裂隙灯、视网膜镜、矫正视力等的全面眼部检查。采集各项指标,输入应用程序,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256名年龄介于15~19岁的学生中,2037名(90.3%)学生患有屈光不正。近视是引起屈光不正的首要原因(1951/2256,86.5%),散光为第二位原因(921/2256,40.8%),弱视(10/2256,0.4%)、斜视(5/2256,0.2%)、远视(4/2256,0.2%)和其它眼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在患有屈光不正的学生中约有95.3%在接受调查前已经佩戴眼镜。年龄、性别、用眼状态及家族史是近视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兰州市中学生屈光不正发病率及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国内其它地区类似,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保护中学生的视力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心音信号检测与分析系统,以期通过心音信号的检测与分析能够客观地提取诊断信息,辅助临床诊断。方法:设计心音信号检测与分析系统硬件和软件,基于LabVIEW8.2的开发平台,对心音信号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该系统不仅能检测、记录、存储、显示心音信号,而且能对心音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结论:该系统经临床初步应用.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