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64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从收敛性研究的定义出发,归纳分析了国际上收敛性研究在卫生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探讨了收敛性对我国卫生服务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为确定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收入变化而需补偿的额度,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需求函数,依据现场调查数据及相关统计年鉴数据,测算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变化和医保基金支出变化,据此推算出了需要补偿的额度与医保需要增加的筹资水平。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浦东新区院前急救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利用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数据库中2008年至2009年有关数据资料,参照卫生部、上海市有关标准,通过客观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浦东新区救护车辆的配置为0.11辆/万人口。共需200名急救医师,2008年和2009年实际急救医师配置人数为50名和67名。非急救任务比例约占36.7%。院前急救回车率达5.6%。年空车次数为3 221次。病种排序前5位依次为创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为(10.8±3.7)min。结论:浦东新区急救资源配置不足,无法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急救资源的利用存在不足之处。建议在争取基本配置达标的同时,还要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同时规范各项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配置急救资源。  相似文献   
44.
基于PATH模型建立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政府监管角度探索建立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归纳分析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初步建立评价框架和指标库;开展专题小组讨论和专家研讨筛选指标并完善评价体系。结果:基于PATH模型建立了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病人为中心、员工导向、临床效果与安全、效率和持续发展的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结论:该评价体系从多个维度评价医院的发展情况,可以为不同地区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并成为卫生管理部门监管公立医院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5.
2000~2006年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池州市贵池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为更好地控制血吸虫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贵池区2000~2006年的血吸虫病疫情监测资料,整理流行状况、人畜病情、螺情等相关材料,采用Cochran-Mantel-Haenszel 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方法进行指标间关系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贵池区一、二类流行村数呈下降趋势,三、四类流行村数逐渐增加(χ^2=281.5,P〈0.01);人群病情呈波动趋势(χ^2患病率=3705.6,P〈0.01;χ^2发病率=507.5,P〈0.01);耕牛患病率呈整体下降趋势(χ^2患病率=118.5,P〈0.01);螺情呈整体下降趋势,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贵池区7年间的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一定控制,但仍需继续加强监测,以防止疫情突然反弹。  相似文献   
46.
目的:以我国(大陆地区)各省市的婴儿死亡率和期望寿命为分析指标,以收敛性模型为分析工具,分析地区差异性的收敛特征。方法 :采用σ收敛(研究对象的标准差随时间逐步变小)和β收敛(发展初始水平较低的经济体比初始水平较高的经济体有更高的增长率)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婴儿死亡率显示了σ收敛趋势,而期望寿命的σ收敛变化则显示了不同时间分段内收敛趋势情况不同的现象,两个指标皆呈现β收敛,表明了我国婴儿死亡率和期望寿命地区差异性逐步缩小。结论 :建议长期观测各项卫生服务指标在全国各地的开展情况,考察变化趋势,促进人群健康的地区公平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SD大鼠新生期苯并芘暴露对抗氧化酶活性和精子生成量的影响。[方法]自大鼠出生后第1天起连续7d给予0、5、10和25mg/kg 3,4-苯并芘灌胃,在出生后第8、35和90天解剖大鼠,脏器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和每日精子生成量。测定睾丸中(出生后第8、35和90天)CYP1A1基因表达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结果]连续染毒7d,在出生后第8天,睾丸中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基因(CYP1A1基因)表达随暴露剂量升高而上升,且10和25mg/kg暴露组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生后第35和90天时,各组睾丸中CYP1A1基因几乎没有表达。SOD、CAT活性测定显示:在出生后第8天,与对照组比,25mg/kg组的SOD活性上升(P〈0.05),虽然各暴露组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随着剂量的增大,CAT活性呈上升趋势;出生后第35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SOD、CAT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在出生后第90天,SOD、CAT活性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后第90天时,苯并芘10和25mg/kg暴露组每日精子生成量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SD大鼠新生期暴露苯并芘可导致成年期睾丸每日精子生成量下降,影响睾丸抗氧化酶SOD和CAT的活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叶黄素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以HepG2人肝癌细胞株和L02正常人肝细胞株为研究对象,设叶黄素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ol/L)和溶剂对照组。常规细胞培养后进行细胞计数、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DCFH-DA法测定ROS活性、HPLC法测定ATP含量、RT-PCR测定Bax mRNA及p53mRNA表达水平。结果 HepG2细胞经叶黄素干预处理后,低、中、高剂量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并且随干预时间的增加而持续降低,ROS水平和ATP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的Bax mRNA表达和中、高剂量组的p53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L02细胞经叶黄素干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和ATP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叶黄素能抑制人肝癌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叶黄素清除细胞内ROS、抑制肝癌细胞ATP生成及上调凋亡基因Bax和p53 mRNA的表达有关。[营养学报,2012,34(4):332-335]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社会资本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社会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某区高血压患者经知情同意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社会资本量表是在相关理论和研究基础上,通过多次专家咨询,对量表的条目进行设计和修改而成,应用Cronbach’s α系数、评分者信度及探索性因子分析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世界卫生组织5项心理健康量表用于测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社会资本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社会资本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28,量表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507~0.793。评分者信度P值为0.001-0.715。各维度得分与量表总得分相关系数为0.500~0.928。因子分析的KMO值为0.706,提取了3个公因子,共解释了60.99%的方差变异。在控制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后,社区高血压患者信任参与程度和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OR=1.740,P〈O.01)。结论社会资本量表有较好的信度、效度,社会资本是社区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提高患者社区活动参与意识和社区信任感对改善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0.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mergency-room visits fo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TI) with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DTR), a weather parameter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urbanization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Methods We conducted a semiparametric time-series analysis to estimate the percentage increase in emergency-room visits for RTI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DTR after adjustment for daily weather conditions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and outdoor air pollution. Results DTR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aily emergency-room visits for RTI. An increase of 1 °C in the current-day (L0) and in the 2-day moving average (L01) DTR corresponded to a 0.9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34%-1.55%] and 2.08% (95% CI, 1.24%-2.93%) increase in emergency-room visits for RTI,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DTR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RTI.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DTR on respiratory heal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