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观察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足月单胎孕妇,随机分为3%氯普鲁卡因(观察组)和2%利多卡因(对照组),每组50例,均采用L1-L2硬膜外麻醉。观察麻醉起效、运动阻滞起效、持续时间、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I-D)、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U-D)、VAS评分及新生儿NACS、Apgar评分、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运动阻滞起效、持续时间、I-D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无痛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NACS、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母婴血气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普鲁卡因应用于硬膜外麻醉具有阻滞速度快,镇痛完善,运动恢复快,安全性高,不影响NACS、Apgar评分,适用于产科剖宫产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52.
雷公藤甲素脂质体制备及体内抗肿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注入法制备雷公藤甲素脂质体,观察其形态特征和包封率,并对其体内抗H22疗效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用注入法制备雷公藤甲素脂质体,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和动态光散色粒度分析仪测定其形态、粒径,用HPLC测定其包封率;并建立H22荷瘤模型观察其抗肿瘤活性。结果该法所得脂质体形态规则、粒度均匀,平均直径约为45.6 nm,但包封率不是很高约为46.7%;体内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脂质体具有较强的抗H22活性,且与浓度呈正相关,而且相对"游离"雷公藤甲素毒性较小。结论雷公藤甲素脂质体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且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16S rDNA测序分析功能性便秘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结构与组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 年1月至12 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功能性便秘婴幼儿17 例作为便秘组,正常婴幼儿1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粪便,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的方法检测2组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组成并分析其结果。结果:2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Beta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门水平中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是2组儿童肠道微生物群落中最丰富的菌群,其中疣微菌门在便秘组中丰度高于对照组(P <0.05)。在属水平中,双歧杆菌为2组优势菌种,乳酸菌属与阿克曼菌属在便秘儿童肠道中的丰度高于对照组(P <0.05)。便秘组中双歧杆菌种、疣微菌门、阿克曼菌属、副干酪乳杆菌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齿双歧杆菌、放线菌目、放线菌科、放线菌属、鼠李糖乳杆菌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功能性便秘婴幼儿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改变,便秘与肠道菌群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机使用枸橼酸咖啡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以湖州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5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试验对象:其中65例出生后即使用枸橼酸咖啡因的患儿为早期治疗组,均于生后2 h内完成用药[首次用药完成时间为生后(1.2±0.4) h],首剂20 mg/kg,24 h后给予5 mg/kg,每24 h 1次,静脉泵入;61例出现呼吸暂停后再使用枸橼酸咖啡因的患儿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首次用药完成时间为生后(30.8±20.5) h]用药剂量及方法同早期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两组患儿用药24 h后呼吸暂停发生率、枸橼酸咖啡因干预时间、氧疗时间、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方面比较,早期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接受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脑室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早期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事件比较:两组患儿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早期治疗组多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治疗组在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及近期预后均优于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128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两组早产儿均按医嘱根据胎儿成熟度给予常规喂养,观察组再给予口腔运动干预。每天固定3个时间点通过直接和录像观察喂养表现。结果早产儿禁食天数、鼻饲营养天数、达到完全经口喂养天数、平均住院天数观察组均较对照组缩短;两组在初始吸吮时的节律和强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早产儿嘴唇、舌头、下颚的协调性及吸吮时其口唇密闭性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吸吮-吞咽-呼吸节律性和协调性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早产儿首次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口腔运动评估量表测评正常型态例数观察组较对照组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有助于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改善。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O6-甲基鸟嘌呤- 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宫颈癌临床早期诊断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对照组20例,CINI、CINII、CINIII期患者各50例和宫颈癌患者50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癌和CINI、II、III期患者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82.0%(41/50)、24.0%(12/50)、50.0%(25/50)和80.0%(40/50),而对照组未检测到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对照组比,宫颈癌组和CINI、II、III期组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癌组中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辅助诊断和筛查。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孤立性轻度侧脑室扩张胎儿产前及出生后的随访预后结果。 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足月分娩的产前诊断为孤立性轻度侧脑室扩张的新生儿73例。所有患儿在第1次超声发现侧脑室扩张后每隔2周进行一次侧脑室变化情况复查直至出生。出生后7 d内行MRI检查,后每隔3个月超声随访观察侧脑室扩张变化情况,随访至1岁。所有小儿均于出生后第3、6、12个月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进行发育评估,依据评分将发育程度分为优秀、良好和低下。观察侧脑室扩张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变化情况新生儿的预后结果。 结果73例新生儿中,胎儿期及出生后侧脑室扩张宽度逐渐缩小者28例,无明显变化者38例,进行性增大者7例。超声随访至1岁,逐渐缩小组患儿全部无扩张表现;无明显变化组中仅1例存在扩张;进行性增宽组患儿中3例进展为轻度脑积水,3例无明显变化,1例进行性缩小。出生后1年,进行性增宽组患儿PDI与MDI评分均低于逐渐缩小组和无明显变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I:t=14.2093、12.8738;MDI:t=15.4998、17.8503,P均<0.05)。逐渐缩小者无一例MDI和PDI评分低下;无明显变化者,1例随访MDI和PDI评分发育低下;进行性增宽的7例中,5例PDI评分低下,4例MDI评分低下。3组之间的PDI和MDI量表评分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6.161、31.938,P均<0.001)。 结论孤立性轻度侧脑室扩张的胎儿,如随访观察侧脑室扩张无明显变化或逐渐缩小,一般预后良好,如出现扩张进行性增宽,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需谨慎咨询。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1例脑发育落后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技术分析患儿及其双亲的染色体核型,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技术对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筛查,并对其双亲进行验证。结果患儿及其双亲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SNP-array检测双亲均未见异常,发现患儿染色体18q21.2区存在172 kb(52957042~53129237)的新发缺失,仅涉及OMIM基因TCF4,导致TCF4第6~8外显子的缺失。结论染色体18q21.2区的缺失与Pitt-Hopkins综合征密切相关。SNP-array检测为该患儿的确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结合配套运动训练方案在运动发育迟缓儿童中的早期干预效果,为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康复中心收治确诊为运动发育迟缓且符合标准的患儿101例,按不同训练方案分为干预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早期运动干预训练。根据PDMS-2评估结果,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早期干预训练下进行相应Peabody配套运动训练,而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早期干预训练。训练1个疗程后采用PDMS-2对两组患儿的运动能力进行再次评估,比较两组的运动评估结果。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总体运动商(TMQ)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评估显示干预组患儿较治疗前GMQ、FMQ、TMQ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3.17、3.97,P<0.01),且干预组GMQ、FMQ、TMQ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t=2.13、2.04、2.44,P<0.05)。干预前,两组精细运动或粗大运动偏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P>0.05)。结论 在运动发育迟缓儿童早期干预训练中使用PDMS-2及其配套运动训练方案,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60.
浆细胞性乳腺炎钼靶X线诊断(附15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志琴 《放射学实践》2006,21(4):356-357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各种X线征象,提高对本病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复习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浆细胞乳腺炎的钼靶X线表现。结果:①密度不均匀增高其中夹杂有条状或蜂窝状、囊状透亮影7例;②密度不均匀增高其中夹杂有条索状致密影4例;③毛刺状肿块4例;④伴随征象:伴有乳头周围皮肤增厚9例,乳头回缩内陷8例,相应部位血管增粗11例,同侧腋下淋巴结增大10例,伴小圆形中空钙化1例。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X线征象虽然没有特异性,但是正确认识它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