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9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6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98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63篇
内科学   21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39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92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317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4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4 毫秒
31.
32.
目的:探讨地皋司明片对重睑成形术后上睑肿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行重睑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口服地奥司明片,头孢丙烯,外用酒精消毒切口;对照组术后口服头孢丙烯,外用酒精消毒切口。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7天肿胀明显较对照组轻,患者自我满意度明显提高,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地奥司明片可以有效减轻重睑成形术后上睑肿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温积权  汪怿  杨杰  吴若欣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2):2063-2066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水平与微血管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1例,根据有无DR及病变程度分为三组:单纯糖尿病组(n=31)、单纯型DR组(n=22)、增殖型DR组(n=18),比较各组微血管病变发生率。同时,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VEGF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ECs)、内皮祖细胞(EPCs)、循环祖细胞(CPCs)计数。

结果:各组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增殖型DR组高于单纯型DR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VEGF水平有明显差异,增殖型DR组高于单纯型DR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单纯型DR组高于单纯糖尿病组; 合并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神经病变者VEGF水平高于非合并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ECs、EPCs、CPCs水平有明显差异,增殖型DR组ECs高于单纯型DR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单纯型DR组高于单纯糖尿病组; 增殖型DR组EPCs、CPCs水平低于单纯型DR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单纯型DR组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殖型DR患者的VEGF水平与ECs水平呈正相关性(P<0.01),与EPCs、CPCs水平呈负相关性(P<0.01)。

结论: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尤其是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诊断和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索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相关的核心基因,为进一步揭示HBV相关HCC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GSE55092、GSE121248两个数据集,采用R语言筛选HCC组织和癌旁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绘制可视化火山图。对DEGs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用Cytoscape 3.9.0开源平台中分子复合物检测(MCODE)和cytoHubba插件筛选核心DEGs。利用UALCAN和Kaplan Meier⁃plotter数据库中临床样本数据对筛选出的核心DEGs进行差异表达和生存分析验证。结果 从GSE55092数据集和GSE121248数据集中分别筛选出1 148个和686个DEGs,其中下调表达基因分别为703个和477个、上调表达基因分别为445个和209个;两个数据集共筛选出557个共同表达的DEGs,其中下调表达基因384个、上调表达基因173个。GO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参与细胞分裂、细胞增殖、氧化还原、免疫应答、蛋白质水解等生物学过程,细胞核、细胞质、胞外囊泡、内质网膜等细胞成分,与钙离子、蛋白激酶、DNA、血红素等结合分子功能;KEGG通路分析显示,DEGs主要参与细胞周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代谢途径、抗生素生物合成、p53信号通路等通路。PPI网络分析发现10个核心DEGs,包括CDK1、CCNB1、CCNA2、TOP2A、AURKA、CCNB2、KIF11、CDC20、KIF20A、BUB1B;经临床样本数据验证,CDK1、KIF11、KIF20A这3个DEGs在HBV相关HCC患者中差异表达,且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CDK1、KIF11、KIF20A可能在HBV相关HC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HBV相关HCC潜在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运动处方对老年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缺血阈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浙江医院就诊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1例)和体外反搏(EECP)联合运动处方组(EECP组,39例);干预前后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和运动心电图相关指标ST段缺血型压低达0.5 mm、1.0 mm时的运动负荷量(用Met0.5、Met1.0表示),最大耗氧量(VO2max)、氧脉搏(VO2/HR max)、运动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1)EECP组中干预前21例运动试验阳性,伴心绞痛18例,干预12周后12例运动试验时心绞痛消失,11例运动平板转阴性;常规组23例阳性,伴心绞痛17例,消失6例,5例转阴者。(2)干预前后Met1.0、VO2max、VO2/HR max、运动时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组间比较,EECP组Met0.5、VO2/HR max与常规组比较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7、2.864,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结合运动处方,能有效地增加运动耐量,提高缺血阈,对于运动耐量明显降低的老年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有利。  相似文献   
36.
目的系统性评价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ACD-CPR)对心跳骤停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利用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WanFang Data和CNKI Data等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0年1月的相关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应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研究,包括1612例患者。ACDCPR组与标准心肺复苏(S-CPR)组的总自主循环恢复率、院内自主循环恢复率、总24 h存活率、院外24 h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院外自主循环恢复率、院内24 h存活率、收住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与标准心肺复苏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制备洗涤红细胞(WRC)的可行性。方法: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过滤红细胞后,用0.9%氯化纳溶液冲满血袋,一并在低温离心机中离心,然后把洗涤液挤到0.9%氯化纳溶液袋中,再用新的注射用0.9%氯化纳溶液冲满血袋离心。这样反复3次,既成洗涤红细胞。结果:经检验各项指标符合洗涤红细胞标准,输洗涤红细胞组中的RBC、HGB和HCT均高于输未洗涤红细胞组,经t检验分析,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无1例输血反应。结论: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制备洗涤红细胞方法简便、安全可行,值得基层医院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离心训练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Biodex等速训练仪进行腕背伸肌离心训练,观察组在接受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肘关节动态关节松动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对各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无痛握力(PFG)及网球肘分级评定(PRTEE)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PRTEE疼痛、功能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FG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关节松动结合离心训练对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GSU)、超声造影(CEUS)及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周围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建立周围型肺结核的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就诊并经病理及Gene X-pert MTB/RIF检查证实的周围型肺结节患者61例,共61个结节。将患者分为结核病组43例,非结核病组18例。所有患者均行GSU、CEUS、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术,记录病灶形态、内部回声、支气管征、造影到达时间(AT)、造影剂到达病灶与邻近肺组织时间差、灌注模式、增强程度等超声特征及活检组织完整性,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各项参数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周围型肺结核的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计算该模型预测周围型肺结核的诊断效能。 结果结核病组与非结核病组的病灶形态、造影剂AT、造影剂到达时间差、灌注模式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11、5.770、5.960、5.728,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结节形态、造影剂到达时间差、灌注模式4个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回归方程式为:Logit(P)=-3.565+1.868X2+2.469X3+1.734X7+2.650X8。回归模型预测周围型肺结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以Logit(P)≥0.50为截断值,其预测准确性为87.3%,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72.2%、87.5%、86.7%。 结论以周围型肺结节患者年龄、病灶形态、造影剂到达病灶与邻近肺组织时间差、灌注模式为纳入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诊断周围型肺结核。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超声介入医师行实时影像虚拟导航系统(RVS)辅助肝癌消融的学习曲线。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的,由同一名具有5年以上超声引导下肝癌消融经验的医师,行RVS引导下辅助肝癌消融的第1~60例肝癌患者资料。按照治疗顺序分为A、B、C组,每组各20例。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RVS术前融合时间和肿瘤消融时间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患者组间肿瘤1次性消融成功率和术后1个月肿瘤的完全灭活率的差异。绘制RVS辅助肝癌消融的术前融合时间曲线图。 结果A组的RVS术前融合时间、肿瘤消融时间明显大于B组及C组[(20.9±6.7)min vs (9.7±1.2)min vs (9.6±2.7)min;(23.1±7.9)min vs (19.6±5.0)min vs (19.2±3.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P<0.001;t=1.9,P=0.035),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肿瘤1次性消融成功率[74.1%(20/27)]小于B组[96.4%(27/28)]和C组[96.4%(27/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25),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RVS辅助肝癌消融术后1个月肿瘤完全灭活率比较[92.6%(25/27) vs 92.9%(26/28) vs 92.9%(26/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操作者积累约20例患者后,术前融合时间趋于稳定,学习进入平台期。 结论对于期望熟练掌握RVS辅助肝癌消融的介入医师,操作者积累约20例患者RVS辅助肝癌消融可以明显缩短术前融合时间和肿瘤消融时间,提高融合精准度、团队契合度及肿瘤1次性消融成功率,之后学习曲线进入平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