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离心训练(EE)结合运动机能贴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E)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40例我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20例患者采用离心训练作为对照组,另外20例患者采用离心训练结合运动机能贴布治疗作为治疗组,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问卷(ADL)和无痛握力值(PFG)进行疗效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结束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无痛握力值和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对肱骨外上髁炎,单纯的离心训练和离心训练结合运动机能贴布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疼痛、无痛握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但离心训练结合运动机能贴布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的离心训练。  相似文献   

2.
龚显玉  袁晓芳  谈笑  高海萍  张一 《中国康复》2020,35(10):532-534
目的:观察高能量激光联合冲击波与单纯冲击波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方法:40名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高能量激光和冲击波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冲击波治疗,2组在治疗前均接受手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2组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能量激光联合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较单纯冲击波疗法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动态关节松动术(MWM)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短期疗效。方法:将27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MWM组(15例)和对照组(12例)。MWM组予单次MWM治疗,对照组予传统物理治疗——单次超短波和超声波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患侧无痛握力及健、患侧最大握力,取其比值(无痛握力患侧/最大握力健侧、最大握力患侧/最大握力健侧)作为参数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肢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MWM组患者治疗后的无痛握力患侧/最大握力健侧较治疗前显著提高(0.80±0.18对比0.55±0.20,P<0.05),也明显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0.80±0.18对比0.58±0.18,P<0.05)。MWM组治疗后VAS明显低于对照组(3.25±1.09对比4.29±0.61,P<0.05)。结论:MWM可快速缓解肱骨外上髁炎的疼痛,有效改善握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外用附子摩散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收集80例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外用附子摩散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封闭法治疗。结果:(1)临床总体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均有效,观察组在缓解疼痛程度、治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外用附子摩散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相对于封闭疗法,副作用更小,相对经济,且无皮肤过敏反应,是一种临床应用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高渗(10%)葡萄糖注射联合腕伸肌离心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E)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LE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腕伸肌离心收缩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下高渗(10%)葡萄糖注射治疗,每10天注射1次,共注射3次。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上肢功能指数量表(UEFI)对2组对象患肘疼痛及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同时采用超声检查2组对象患肘肌腱修复情况,并对其肌腱低回声区进行半定量评分。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UEFI评分及患肘肌腱低回声区(半定量)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发现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患肘肌腱低回声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UEF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经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干预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1.9±0.7)分]、UEFI评分[(70.1±8.9)分]及患肘肌腱低回声区评分[(2.0±0.3)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葡萄糖注射联合腕伸肌离心训练能显著缓解LE患者疼痛,改善上肢功能,加速受损肌腱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放散状与聚焦状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被分为放散状冲击波治疗组(放散组)和聚焦状冲击波治疗组(聚焦组),分别为21例和19例.所有患者均治疗3次,治疗间隔为7d,治疗部位为肱骨外上髁部.治疗前、末次治疗4周后和1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级法(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强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相近,末次治疗4周后及12周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治疗4周后放散组VAS评分显著低于聚焦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12周时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1.00).结论:放散状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显效快,但是其远期疗效与聚焦状冲击波治疗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关节松动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靶点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的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肩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靶点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治疗前、治疗7、14、21和28d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和肩关节活动度(ROM)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治疗后7d及14d后比较,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1和28d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8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MS评分及ROM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关节松动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靶点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可,值得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52例符合肱骨外上髁炎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微波治疗、针灸治疗和红外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体外冲击波和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在疗程0、2、4周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上肢功能评分(DASH)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2周、4周后,其VAS评分、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VAS评分、DASH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的得分(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肌肉能量技术较常规治疗方法能更好地缓解疼痛,提高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筋膜线理论为依据,本着解剖与功能的整体观,探讨冲击波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肱骨外上髁局部)进行冲击波治疗,观察组采用肌筋膜经线理论(沿臂表浅线)进行冲击波治疗。每3天1次治疗,共治疗5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1、3、6个月对2组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功能评分(DASH)及肱骨外上髁压痛阈值(PPT)评价。结果:治疗后1周、1、3、6个月,2组在VAS及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VAS及DASH评分均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在治疗后1周PPT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在治疗后1、3、6个月PPT明显提高(均P0.05),尤以观察组提高更显著(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6个月时VAS、DASH评分及PPT较前轻度反弹,而观察组相对稳定。结论:以肌筋膜经线理论为依据,沿臂表浅线进行冲击波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肱骨外上髁局部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4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中药熏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后的膝关节疼痛评分和Lyshlom评分,以及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Lyshlom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Lyshlo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和同组治疗4周后(P<0.05),Lyshlom评分高于对照组和同组治疗4周后(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关节松动术能显著减轻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膝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A 41例和观察组B 42例(最终脱失5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加用tDCS假刺激治疗;观察组A加用tDCS假刺激治疗及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观察组B加用tDCS治疗及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对患者患侧上肢的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屈肘肌肌张力分级、FMA-UE评分、ARAT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A、观察组B患者与对照组组间屈肘肌肌张力分级、上述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B与观察组A患者间屈肘肌肌张力分级,上述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及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均可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tDCS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较常规康复治疗有着更为明显效果;与虚拟情景互动训练比较,疗效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站立数字作业治疗(OT)对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均进行为期4周、每周5d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揿针治疗,主穴取患侧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配穴取合谷、中渚、后溪,留针4h后取下,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站立数字OT训练,20 min/次,1次/d。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上肢部分(FMA-U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肩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2组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VAS评分显著降低、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揿针联合站立数字OT训练可有效减轻卒中后肩痛患者的肩部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施加加  罗艳  孙莹 《中国康复》2016,31(1):45-47
目的:观察等速力量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女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疗效。方法:40例女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第1周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第1周后,对照组增加弹力带抗阻力量训练,观察组增加等速力量训练。观察2组治疗第1周后和第5周后的患者的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峰力矩(PT)和总功(TW)。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患侧肩关节外展、外旋和后伸主动ROM、最大PT及TW均较治疗1周后均有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力量训练对女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肩关节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恢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罗林坡  李萍  罗嘉慧 《中国康复》2020,35(7):362-365
目的:探讨阶梯性康复训练联合持续静态牵伸技术对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2组患者均给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持续静态牵伸技术训练,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外加阶梯性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肘关节功能、肘关节主动活动度及肿胀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分析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治疗满意度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疼痛、运动功能及肘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总分均明显升高,肿胀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主动活动度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梯性康复训练联合持续静态牵伸技术治疗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其肘关节功能,降低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行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估步行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BBS、FAC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6.
局部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外上髁炎局部封闭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9例肱骨外上髁炎病例进行局部肌筋膜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封闭治疗),并结合4周肘部制动治疗。结果采用封闭治疗的39例均取得了满意疗效,优良率为94.9%,复发率为7.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可取得较好疗效,为保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This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low-energy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with a supervised exercise protocol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ateral epicondylitis. Thirty patients of lateral epicondylitis were randomly placed into two groups: an experimental group (n = 15) and a control group (n = 1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low-energy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and supervised exercise once a week for 3 weeks, wherea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 supervised exercise protocol three times a week. Both the groups were instructed to carry out a home exercise programme twice daily for 4 weeks.Outcome parameter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were pain intensity, pain-free grip strength, and the 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 questionnaire. Data were collected at baseline and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 (at 4th week). There was a decline in pain, and improvements in pain-free grip strength and limb function in both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values. At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perio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greater reduction in pain intensity and better improvement in limb function (p < 0.01).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low-energy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when combined with regular exercis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reducing pain and improving upper limb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ateral epicondylit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肘关节僵硬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中药熏蒸、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肘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及Mayo评分(Mayo elbow function score)进行评估并对比。结果:治疗后,2组AROM和Mayo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肘关节AROM和Mayo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可有效改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