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09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96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7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11篇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比较硬质支气管镜和软式支气管镜在儿童支气管异物取出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40例支气管异物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采用的支气管镜类型分为硬质支气管镜组(140例)和软式支气管镜组(100例),比较一次性异物取出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氧饱和度、麻醉方式、麻醉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软式支气管镜治疗儿童支气管异物的麻醉时间较硬质支气管镜短,术中氧饱和度更高,但手术时间更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一次性异物取出成功率、麻醉方式、住院时间、总体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质支气管镜和软式支气管镜均能有效治疗儿童支气管异物,两者各有优缺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探究,且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2.
33.

Objective

Some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NP12 in estrogen receptor 1 and cryptorchidism, but the results remain inconsistent. We carried out a meta-analysis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is polymorphism and cryptorchidism risk.

Methods

All eligible studies were searched in PubMed, Web of Science, Embase and Cochrane Library. Pooled odds ratios, with 95 % confidence intervals, were assessed for the association using fixed- and random-effects models.

Results

Overall, four case–control studies (363 cases, 415 controls) were included in the meta-analysis. No significant publication bias (P Begg = 0.308, P Egger = 0.288) was found. A allele of SNP12 in estrogen receptor 1 was protective factor to cryptorchidism in allele model, dominant genetic model and heterozygote comparison in Caucasians, but the result was turned out to be false positive by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However, A in allele model was risk factor to cryptorchidism in Asians (odds ratio 2.02, 95 % confidence interval 1.03–3.01, p = 0.946 for heterogeneity) and the result was turned out to be true positive by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even though there were merely two original studies.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meta-analysis suggest that A allele of SNP12 in estrogen receptor 1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cryptorchidism in Asians. Meanwhile, further well-designed studies with large sample sizes are required to confirm the present findings, especially in Caucasians.
  相似文献   
34.
35.
[摘要]乙型肝炎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 3.6 亿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 慢性感染者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6% [1] 。 尽管近年来随着乙肝疫苗免疫接种计划在许多国家得到普及和实施以及对献血人员的筛查 ,HBV 的感染率已经大幅度下降,但每年仍有大量儿童感染 HBV,且常常发展为慢性感染,需要随访观察[2] 。 虽 然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 chronic hepatitis B, CHB)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相对良性的过程,大部 分患儿无症状或只有轻微的肝功能损害,但在成人之前仍然分别有3%-5% 和 0.01%-0.03% 的慢性携带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考虑到终身感染的情况 ,HCC 发生的危险性将上升至 9%-24% ,肝硬化的年发生率为2%-3% [3] 。 儿童CHB的治 疗受到儿童新药许可延迟的制约,成人已经有安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但几乎没有药物注明可应用于儿童,故有效地治疗儿童乙型肝炎感染迫在眉睫 。目前, 随 着 核 苷 (酸)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NAs)的应用,病毒学应答不佳相关的耐药问题日益严峻 ,治疗失败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难题。 恩替卡韦( entecavir,ETV) 是当前慢性乙型肝 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一线药物之一[4] ,2015 年世界卫生组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预防、关怀和治疗指南》 中强力推荐恩替卡韦应用于儿童 CHB的治疗[5] 。  相似文献   
36.
背景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是我国现阶段加强农村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重要补充,河北省已连续开展5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规范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确保培训质量,是提高我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 目的 了解2020年河北省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评估情况,分析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方法 于2020年7月27—31日,对河北省23家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进行评估。主要评估依据为中国医师协会制定的《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评估指标》,评估内容包括基本条件、培训管理、师资队伍、过程管理、质量控制、保障措施6个方面。同时,在每家基地随机抽取2~3名学员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员的一般情况、对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了解度、对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满意度、对助理全科医生执业前景的看法及农村执业意愿。 结果 23家基地中,15家(65.2%)合格,8家(34.8%)基本合格,无不合格基地。13家(56.5%)基地尚未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11家(47.8%)基地的教学查房次数达标且落实规范,10家(43.5%)基地开展的小讲课和病例讨论次数达标且落实规范,8家(34.8%)基地2019年首次助理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85%,12家(52.2%)基地2019年首次助理全科医生结业考核通过率≥85%。共对50例在培学员开展问卷调查,对轮转科室设置满意者45例(90.0%)、对培训内容设置满意者45例(90.0%),对临床培训基地满意者46例(92.0%),对基层实践基地满意者43例(86.0%),对教学师资满意者47例(94.0%);认为助理全科医生执业前景较好者39例(78.0%);愿意到农村地区执业者26例(52.0%)。合格基地、基本合格基地学员的年龄、对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相关政策了解度、对基层实践基地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河北省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的全科医学科独立设置率较低,整体培训质量欠佳,学员对基层实践基地满意度不高。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应加强全科医学科的设置和内涵建设,加强基层实践基地建设,规范过程管理,从而提高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37.
背景:新型阿片受体激动 拮抗剂地佐辛用于儿童术后镇痛的研究报道甚少,且没有公认的儿童用药参考剂量。 目的:探讨地佐辛应用于儿童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用于儿童术后镇痛提供合适的参考剂量。 设计单中心RCT。 方法:纳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CHD)手术后直接转入PICU的患儿,手术时年龄>28 d,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Ⅳ级。按随机数字表法生成随机分组方案,装入密闭信封保存;由当班的PICU医生负责入组,由管床护士执行干预。随机分为5组,试验组患儿在术后持续静脉泵入低剂量(D1组)、中剂量(D2组)或高剂量(D3组)地佐辛,对照组泵入舒芬太尼(SF组)或吗啡(M组),观察术后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未对结局指标观察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施盲。共同干预措施:入PICU后使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予对症处理和咪达唑仑镇静。D1、D2、D3组分别予地佐辛20、30、40 μg·kg-1·h-1,SF组予舒芬太尼0.08 μg·kg-1·h-1,M组予吗啡20 μg·kg-1·h-1,均为静脉泵注。疼痛评分包括脸谱疼痛评分法(FPS)和CRIES评分法,镇静评分包括Ramsay评分法和舒适行为量表(Comfort B评分),均由PICU专科护士完成。 主要结局指标:术后1 h、4 h、8 h、12 h和24 h的镇痛/镇静满意度百分比。 结果:共152例CHD患儿入组,D1、D2、D3、SF和M组分别为30、30、31、31和30例,均完成设计的干预和观察。5组患儿年龄、体重、性别、体外循环时间、危重症评分(PCIS)和术前AS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①FPS评分:D2组术后24 h,D3组术后4 h、24 h镇痛满意度高于M组;CRIES评分:D1、D2组术后1 h、4 h,D3组术后4 h、24 h镇痛满意度高于M组;Ramsay评分: D2、D3组术后1 h、4 h镇静满意度高于M组;Comfort B评分: D1组术后4 h、12 h,D2组术后1 h、4 h,D3组术后1 h、4 h、12 h镇静满意度高于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种评分D组和SF组的镇痛/镇静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5组术后各时间点生命体征及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1、D2组追加镇静/镇痛药物的比例低于M组和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组观察到2例低血压及1例呼吸抑制。 结论:地佐辛应用于儿童CHD术后的镇痛效果优于吗啡,与舒芬太尼效果相当,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评价ABO血型不相容的供肝在儿童活体肝脏移植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7月于我院完成的62例首次儿童活体肝移植患儿临床资料。根据供体与受体ABO血型匹配情况分为3组:ABO血型相同(ABO-Id)组33例;ABO血型不同但相容(ABO-C)组10例;ABO血型不相容(ABO-In)组19例,3组中位年龄均为5月龄。ABO血型不相容组中4例受体因合并肝功能衰竭、2例受体因血型抗体效价≥1∶32,术前予以血浆置换。所有ABO血型不相容受体术前血型抗体效价<1∶32。3组受体均采用背驮式肝移植术,均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和抗凝治疗。术后随访截止2020年12月31日或死亡日期,随访时间为5~20个月(中位数12个月)。分析3组受体基础临床资料、术后生存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  3组受体移植月龄、性别、基础疾病、手术史、Child-Pugh评分、供者年龄、移植物与受者质量比(graft to recipient weight ratio, GR/WR)、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O-Id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死亡2例。ABO-C组术后死亡1例。ABO-In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死亡1例。3组受体整体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胆道吻合口狭窄以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儿童ABO血型不相容活体肝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有效增加供肝来源,挽救终末期肝病患儿的生命。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3~12岁儿童屈光参数发育特点,分析其与屈光不正的相关性。方法:描述性研究。共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3~12岁儿童600例 (1 200眼),通过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量仪(IOL-Master)获得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并计算晶状体屈光力。按年龄分成3组,分别为3~6岁组,7~9岁组和10~12岁组。按SE分成5组,分别为远视组、正视组、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年龄、屈光与各屈光参数的关系。结果:3~6岁组,7~9岁组和10~12岁组SE(F=131.5,P<0.001)及晶状体屈光力(F=276.4,P<0.001)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眼轴长度(F=235.02,P<0.001)、前房深度(F=228.7,P<0.001)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角膜曲率(F=0.01,P=0.66)变化稳定。3组SE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80、-0.85、-0.81,均P<0.001),与晶状体屈光力呈正相关(r=0.98、0.92、0.91,均P<0.001)。轻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及晶状体屈光力与SE呈正相关性(r=0.545、0.601,P<0.001);高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及晶状体屈光力与SE呈正相关性(r=0.675、0.784,P<0.001[1])。矫正年龄和性别后,眼轴长度解释SE 73.6%的变异,晶状体屈光力可解释SE 86.5%的变异。结论:眼轴长度与晶状体屈光力是影响屈光发育和近视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