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4篇
  免费   591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01篇
妇产科学   107篇
基础医学   434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430篇
内科学   1230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319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570篇
综合类   200篇
预防医学   1496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223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32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390篇
  2021年   379篇
  2020年   399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385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481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了解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检疫隔离群体心理状况,为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调查纳入2020年4月7日-5月26日期间由境外或重点疫区进入深圳的定点酒店检疫隔离人员,隔离人员需在隔离开始24 h内完成心理筛查。共收集调查问卷2219份,最后得到1705人填写的合格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6.8%。采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检疫隔离人群进行心理问题筛查,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等。结果检疫隔离者抑郁、焦虑的检出率分别是15.8%、14.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526)和对隔离部分理解及不理解(OR=3.273;OR=3.148)是检疫隔离者焦虑的危险因素;经济条件一般及较好(OR=0.422;OR=0.305)是检疫隔离者焦虑的保护因素;女性(OR=1.323)和对隔离部分理解及不理解(OR=3.387;OR=3.153)是检疫隔离者出现抑郁的危险因素;经济条件一般及较好(OR=0.627;OR=0.373)是检疫隔离者抑郁的保护因素。结论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检疫隔离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表现,需重点加强对女性、经济条件差、对隔离态度较差人群的心理疏导与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估上海和苏州两地MSM的HIV自我检测行为、检测模式及影响因素。  方法  2021年2-5月间通过社交软件招募上海市、苏州市两地≥18岁且未被诊断为HIV/AIDS的MSM开展网络问卷现况调查,用频率描述自检行为及检测模式,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759名研究对象中,542例有HIV自检史,占比71.4%。其中148例报告既往自检出现过阳性结果,140人经复测确认为假阳性。检测模式包括不检测、传统检测和自检/自检+传统检测三种,各占20.6%、10.0%、69.4%。与含自检模式相比,长居苏州(OR=1.85, 95% CI:1.08~3.17)、性角色插入方(OR=0.34, 95% CI:0.14~0.80)、近1年性伴数2~4人(OR=0.51, 95% CI:0.32~0.81)或5~9人(OR=0.31, 95% CI:0.14~0.68)、线下(OR=0.44, 95% CI:0.23~0.86)或“线下+线上”(OR=0.51, 95% CI:0.31~0.84)寻找性伴、近1年使用毒品/兴奋剂(OR=0.54, 95% CI:0.36~0.83)、有性病史(OR=0.41, 95% CI:0.24~0.69)、试剂获取困难(OR=2.52, 95% CI:1.53~4.15)、试剂使用困难(OR=1.93, 95% CI:1.22~3.07)是MSM选择未检测模式的影响因素;年龄18~<25岁(OR=0.26, 95% CI:0.10~0.71)或25~<45岁(OR=0.38, 95% CI:0.15~0.95)、近1年性伴数2~4人(OR=0.42, 95% CI:0.23~0.78)、试剂获取困难(OR=2.58, 95% CI:1.33~4.99)是MSM选择传统检测模式的影响因素(均有P < 0.05)。  结论  上海和苏州两地的MSM具有较高的自检使用率和支持服务需求,年龄、居住地、性行为特征、药物滥用、自检试剂可及性和可操作性影响MSM对检测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了解深圳市成年居民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8年在深圳市对常住居民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10 046名常住深圳市成年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分析肥胖与向心性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  调查人群的肥胖率和向心性肥胖率分别为8.65%、38.04%,性别、年龄和吸烟均是影响肥胖率和向心性肥胖的主要因素(均有P<0.05),男性、中老年人和吸烟是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OR=1.411, 95% CI: 1.115~1.725, P=0.001; OR=1.155, 95% CI: 1.010~1.321, P=0.036),中强度职业性体力活动是向心性肥胖的保护因素(OR=0.856, 95% CI: 0.775~0.946, P=0.002)。  结论  虽然深圳市成年居民肥胖、向心性肥胖率略有降低,但仍有改善空间,相关部门应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青年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中性取向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半结构式的访谈提纲,根据信息饱和原则,对嘉定区自愿咨询检测门诊中男男同性性行为者进行深度访谈。结果受访的32名调查对象年龄20~25周岁,本科及以上学历者27人;32人均认同并接受自己的性取向;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父母离异(8人);幼年时期遭威胁或性侵(3人);与异性交往的挫折经历(13人);从未接受过性教育(26人);接触过有关同性恋方面的书籍、网络和影视作品(31人);听说同学或朋友中有男男性行为(26人),其中5人有被引导发生男男性行为。结论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男男同性性取向的形成原因复杂,在性取向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和家长应注重性健康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5.
Zhang  Junjun  Wang  Yongli  Liu  Zhangsuo  Huang  Bo  Wang  Xutong  Xie  Minhua  Yu  Dan  Guo  Ruxue  Wang  Panfei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phrology》2021,25(8):865-874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phrology -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overlapping obesity-related glomerulopathy (ORG) and...  相似文献   
56.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phrology -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has shown that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i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Non-invasive fibrosis...  相似文献   
57.
目的 了解我国≥40岁吸烟人群烟草依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广泛开展戒烟干预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5个监测点,以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式收集≥40岁居民吸烟和烟草依赖的相关变量。应用复杂抽样加权估计我国≥40岁现在吸烟和现在每日吸烟人群烟草依赖率及其95%CI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分析现在吸烟者22 380人,现在每日吸烟者19 999人。≥40岁现在吸烟人群的重度烟草依赖率为31.1%(29.3%~32.9%),其中男性为32.0%(30.2%~33.9%),高于女性17.6%(13.4%~21.7%);乡村为32.7%(30.2%~35.2%),高于城镇;40~59岁年龄组重度烟草依赖率较高,为33.3%(31.3%~35.2%)。≥40岁现在每日吸烟人群的重度烟草依赖率为35.0%(33.0%~37.0%),男性为35.8%(33.8%~37.8%),女性为22.0%(16.8%~27.2%)。在现在吸烟人群和每日吸烟人群中,文化程度越低,重度烟草依赖率越高;18岁以前开始吸烟者重度烟草依赖率明显高于18岁及以后开始吸烟者;有慢性呼吸道症状者的重度烟草依赖率明显高于无症状吸烟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和非患者的重度烟草依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吸烟者的重度烟草依赖率略低于非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部和东部地区、40~59岁年龄组、从事农林牧渔水利、生产运输和商业服务职业、文化程度低、18岁以前开始吸烟者患重度烟草依赖的风险高。结论 我国≥40岁吸烟人群的重度烟草依赖水平较高,戒烟干预服务客观需求巨大,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戒烟干预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与周围绿地特征的关系。方法 深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满一年的≥35岁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代表性样本1 158人,回收有效问卷1 116份,应答率为96.4%。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对纳入分析的1 116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绿地特征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结果 深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67.8%(757/1 11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周围绿地设置有健身区(OR=1.678,95%CI:1.231~2.288)、集体锻炼场地(OR=1.373,95%CI:1.020~1.848)、健康知识宣传区(OR=1.416,95%CI:1.049~1.911)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具有积极影响。患者对周围绿地的安全性(OR=1.010,95%CI:1.000~1.019)、舒适性(OR=1.011,95%CI:1.001~1.021)、维护情况(OR=1.011,95%CI:1.001~1.021)的满意度得分均与血压控制呈正相关。居住小区有专属绿地的患者血压控制率高于无专属绿地的患者(OR=1.333,95%CI:1.009~1.762)。结论 绿地中健康促进元素及绿地的安全性、舒适性、维护情况以及专属绿地等绿地特征对血压控制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评估上海市《闵行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实施1年后家长对学生用眼卫生健康服务的态度,为优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样本选择,最终完成20 176份有效学生家长问卷,进行对学生眼卫生健康服务态度评估。  结果  家长对学生用眼卫生健康服务满意率前3位分别是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6 849名(84.65%)、提供视力筛查结果反馈方式16 915名(83.84%)、定点医疗机构检查流程6 704名(82.91%)。认为需要改善的环节前3位分别是用眼行为和用眼环境干预8 476名(42.01%)、家长告知7 850名(38.91%)、定期随访管理7 222名(33.67%)。不同学段、既往眼部疾病诊断史对学生用眼卫生服务的满意率和改善环节需求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干预实施1年后,家长对学生用眼卫生健康服务整体较满意,不同特征学生家长对卫生健康服务需求有所侧重,建议进一步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用眼卫生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不同建成环境特征对江苏省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为提高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5—6月采用现况研究设计,使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南京市12个行政区4~12年级学生(9~17岁儿童青少年)共4401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国际上通用体力活动居住环境量表(PANES)来评价建成环境的特征;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不同建成环境特征对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结果调查的4401名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充足比例为21.1%(930/4401)。以学校为随机因素,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以及父母最高文化水平后,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区道路具有人行道(OR=1.40,95%CI=1.10~1.78)、社区具有隔离的自行车车道(OR=1.37,95%CI=1.12~1.67)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以小学、初中、高中进行分层,结果显示,初中组社区具有隔离的自行车车道(OR=1.59,95%CI=1.11~2.27)以及高中组看到社区居民积极锻炼身体(OR=1.88,95%CI=1.05~3.39)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具有促进作用。结论不同建成环境特征能够明显影响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建成环境作为影响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的一个可控因素应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