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2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食品中的金橙Ⅱ和苏丹红Ⅰ~Ⅳ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食品中的金橙Ⅱ和苏丹红Ⅰ~Ⅳ经乙醇提取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测定。[结果]该方法中的5种色素均能实现有效分离,并在0.2~1 000μg/m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差小于5%;平均回收率为:金橙Ⅱ76.5%~116.0%,苏丹红Ⅰ85.9%~114.8%,苏丹红Ⅱ90.3%~116.7%,苏丹红Ⅲ78.1%~114.7%,苏丹红Ⅳ79.5%~117.0%;最低检出浓度为:金橙Ⅱ0.04 mg/kg,苏丹红Ⅰ0.04 mg/kg,苏丹红Ⅱ0.07 mg/kg,苏丹红Ⅲ0.05 mg/kg,苏丹红Ⅳ0.08 mg/kg。[结论]该方法能有效去除其他组分的干扰,并具有很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同时测定食品中的金橙Ⅱ和苏丹红Ⅰ~Ⅳ5种禁用色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重庆市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感染现状,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251名1-59岁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夹心法检测抗-HCV。结果重庆市1-59岁人群抗-HCV阳性率为0.80%,北碚区感染率最高为1.66%,酉阳县最低为0.38%,城市和农村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05%和0.60%。有手术史和献血史人群抗-HCV阳性率分别为2.70%和1.37%。结论重庆市抗-HCV阳性率低于我国人群一般水平,丙肝感染在重庆各地均存在,有献血史人群的丙肝感染率高于无受血献血史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重庆市碘营养状况,科学制定碘缺乏病防治对策。方法调查重庆市40个区县,每县随机抽取1所中心小学100名学生,采集尿液,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计算中位数。结果检查8~10岁儿童尿碘4050人,尿碘中位数为246.00μg/L,碘含量≥100μg/L的尿样占88.07%。40个区县儿童尿碘中位数均大于100μg/L,中位数在100~300μg/L间33个,占82.5%;300μg/L以上7个,占17.5%。男女性别间及年龄间尿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渝西、渝东、渝东南3类地区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23.9、270.0和256.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欠发达和经济较好的2类地区以及榨菜生产和非榨菜生产2类地区儿童尿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儿童碘营养状况良好,但部分地区和儿童可能存在碘营养过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当地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疟疾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重庆市5个区县,每县随机抽取3个乡,每乡调查中学和小学各1所,每校调查60名学生;每乡再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调查15岁以上居民200名。采取统一的问卷进行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疟疾传播途径、疟疾主要症状、疟疾最严重危害、发生疟疾找医生、预防疟疾方法"的知晓率分别为53.48%、62.55%、42.02%、83.71%、27.69%,5项指标不同区县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调查对象除对"发生疟疾找医生"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不同性别人群对"疟疾传播途径、疟疾主要症状、疟疾最严重危害、预防疟疾方法"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疟疾传播途径、疟疾最严重危害、发生疟疾找医生、预防疟疾方法"的知晓率高于居民(P<0.05),且以7岁组最高,不同年龄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庆市人群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三峡库区潜在血吸虫病流行危险因素下的防治模式,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8-2010年选择重庆市万州区长江边的2个自然村为血防干预示范点,对学生和居民开展血防健康教育,选择部分居民户进行改水改厕,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环境样品检测,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居民、学生的血防知识总及格率分别为86.3%(392/454)和87.2%(232/266),与干预前居民3.9%(22/566)及学生9.4%(30/3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水后居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及感官指标超标样品数下降,其中微生物超标率显著下降,改水前后样品中细菌总数超标率分别为86.5%(173/200)和20.0%(20/100);干预前后,示范点居民常见肠道线虫总感染率分别为31.5%(63/200)和14.5%(29/200)。结论健康教育和改水改厕等模拟血防干预手段,能提高居民血防知晓率,增强血防意识,亦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虫卵入水等环节降低血吸虫病在三峡库区传播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在婚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men,MSM)HIV和梅毒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通过滚雪球的方法招募被调查对象,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采集血样检测HIV、梅毒和丙肝抗体。数据经双录入核对后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调查的192名在婚MSM中,艾滋病防治知识晓率为80.7%,82.8%发生首次性行为的性伴是女性,最近一次与最近六个月同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53.8%和23.1%。最近一次及最近六个月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25.0%和18.3%。HIV、梅毒和丙肝感染率分别为26.0%、9.4%和7.3%。结论在婚MSM人群HIV感染率高,与男性及女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他们作为桥梁人群将促进艾滋病由MSM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开展针对该亚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是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一种含对氯间二甲苯酚的复方中药醇提取液皮肤消毒喷雾剂的杀菌效果与毒性。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等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该消毒剂原液及其50%的稀释液作用1min,对悬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均达消毒合格要求;该消毒剂原液及其50%的稀释液喷雾作用2min对30人次的皮肤表面自然菌的消毒现场鉴定试验均符合要求;37℃放置3个月,该消毒剂对氯间二甲苯酚、乙醇含量下降率均小于10%。该消毒剂原液使用,对小鼠经口LD50〉5000mg/kg.bw,一次性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刺激、急性眼刺激试验结果均属无刺激性,对皮肤的致敏强度为极轻度,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元致微核作用。结论该皮肤消毒剂杀菌效果好,性质稳定,毒性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重庆市吸血蠓蚋虻的种类及其地理分布。方法采用人诱法、畜诱法、网捕法采集上述吸血昆虫成虫及采集蚋幼虫或蛹进行分类鉴定;同时检索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发现重庆市有蚋科昆虫1属17种、蠓科昆虫4属19种、虻科昆虫3属18种,并对其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结论初步掌握了重庆市蠓蚋虻的种类及其地理分布,为开展蠓蚋虻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但相关调查研究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重庆市2010年流感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2010年流感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主要包括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临床诊断病例、哨点医院流感监测、暴发疫情监测及网络实验室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情况。结果 2010年,重庆市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61例,死亡1例,发病率为0.21/10万,病死率为1.61/10万;报告病例数居26种乙类传染病中第6位。报告季节性流感955例,死亡1例,发病率为3.36/10万,病死率为0.104 7/10万;报告病例数居11种乙类传染病中第5位。2010-01甲型H1N1型为优势毒株;2~6月以季节性B型为优势毒株;7~9月以季节性A型流感为优势毒株,10~12月以A型和B型交替出现。病例分布于全市34个区县,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是涪陵区、渝中区和永川区。报告病例男∶女=1.25∶1,职业以儿童和学生为主。2010年全市报告流感样病例(ILI)相关暴发疫情12起,共报告病例295人,经采样监测,其中10起(83.3%)确认为流感疫情;疫情以3~4月和7~8月为高峰;10起为学校疫情,占83.33%;2起为医院内感染,占16.67%。结论 2010年重庆市流感总体处于低发、散发状态。学校是流感暴发的重点场所,学生是罹患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年龄3周岁以上的监测点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计数检查土源性寄生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蛲虫卵。监测点随机抽取10户,每户采集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四类地点的土样以监测土壤污染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粪检1019人,检出虫种有蛔虫、钩虫、鞭虫、蛲虫4种。感染者59人,感染率为5.99%。其中,蛲虫感染率最高,为14.10%,其次是蛔虫,3.53%。检测土壤43份,庭院土壤蛔虫卵检出率为63.63%,厨房检出率为9.09%,菜园地检出率54.55%,厕所检检出率为63.63%。结论重庆市人体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