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4篇
  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究重组白细胞介素-35(rIL-35)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 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0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rIL-35低剂量组、rIL-35中 剂量组和rIL-35高剂量组,每组20只。哮喘组和rIL-35各剂量组小鼠采用卵白蛋白(OVA)复制支气管哮喘模 型,对照组小鼠则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进行处理。rIL-35各剂量组小鼠在OVA激发结束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 rIL-35,连续3 d,对照组和哮喘组小鼠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小鼠的气道反应性、肺泡灌洗液 (BALF)中总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BALF中T淋 巴细胞亚群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小鼠BALF中IgE、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 (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 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 对照组小鼠未见明显异常状态。哮喘组小 鼠致敏后活动减少,雾化激发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等症状。rIL-35低、中和高剂量组小 鼠雾化激发时上述反应症状减轻。不同组激发时肺阻力(RL) 和肺顺应性(Cdyn)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剂量乙酰甲胆碱激发时RL和Cdy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乙酰甲胆碱与rIL-35存 在交互作用,随着乙酰甲胆碱剂量增大,rIL-35剂量减小,激发时RL越大(F =202.320,P =0.000),Cdyn越小(F = 5.623,P =0.000)。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小鼠BALF中的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炎 症细胞的数量均增加(P <0.05),Th2、Th17、Th17/Treg、IgE、IL-4、IL-5、IL-17、IL-22 水平升高(P < 0.05),而Th1、Treg、Th1/Th2、IL-2、IFN-γ、IL-10 和TGF-β水平降低(P <0.05)。与哮喘组小鼠比较, rIL-35低、中和高剂量组小鼠BALF中的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数量降 低(P <0.05),均呈随rIL-35剂量增加而减少的趋势,Th2、Th17、Th17/Treg、IgE、IL-4、IL-5、IL-17、IL- 22水平降低(P <0.05),均呈随rIL-35剂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而Th1、Treg、Th1/Th2、IL-2、IFN-γ、IL-10 和TGF-β水平升高(P <0.05),且呈随rIL-35蛋白剂量增加而升高的趋势。结论 rIL-35可通过调控Th1/Th2 和Th17/Treg细胞的失衡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支气管哮喘小鼠体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 调查重症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后的归因危险度(AR)。 方法 围绕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开展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以各中心从无菌体液中分离出AB且确认AB感染患者为感染组, 以同期、同一ICU、相似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5分)和入住ICU的主要诊断为匹配条件, 按1 ∶2比例选取未感染AB患者作为非感染组, 计算AR。 结果 AB无菌体液感染患者住院病死率为33.3%, 非感染组患者为23.1%, 两组数据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 AR为10.2%(95%CI: -2.3%~22.8%)。血、脑脊液等标本来源的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病死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诊断为肺部感染的重症患者感染AB后AR最高, 但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病死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诊断分类同样如此。 结论 重症患者AB感染预后被严重高估, 但ICU仍应针对AB进行积极医院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复合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合针刺法,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两组经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同期,以治疗20 d、30 d后较为明显(均P <0.05)。两组经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同期,以治疗20 d、30 d后较为明显(均P <0.05)。结论复合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使用情况及用药依从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儿科住院部和门诊收治的哮喘儿童共350例。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哮喘儿童的一般情况下、ICS使用情况和用药依从性,并分析用药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结果350例儿童哮喘病例中,布地奈德、氟替卡松和倍氯卡松的使用率分别为81.14%、10.29%、8.57%。雾化器、压力定量气雾剂和干粉吸入剂的使用率分别为62.29%、27.43%和10.29%。哮喘儿童ICS用药依从性差占74.86%,而用药依从性佳仅占25.14%。儿童哮喘ICS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包括担心ICS的安全性、家庭经济困难、不配合治疗、自认痊愈而停药和吸入方法不正确等。单因素分析显示,哮喘严重程度、父母受教育程度、掌握ICS吸入装置、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对哮喘认知、父母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与ICS用药依从性具有紧密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哮喘病情程度、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对哮喘认知程度和父母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越高,儿童哮喘ICS用药依从性越高。结论哮喘儿童ICS的使用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为主,但用药依从性与多种因素具有紧密的关系,针对上述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可有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最终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焦虑和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明确诊断冠心病的农村和城镇居民,共计120例,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治疗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后SAS和SDS评分都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评分显著升高。结论患者经过治疗后明显的改善了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对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表明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法在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IgA肾病(IgAN)患者外周血microRNA-223(miR-223)、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与肾间质纤维化(RIF)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经肾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IgAN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RIF程度不同分为3组:RIF T0...  相似文献   
68.
韩弋戟  黄润华  郭明琴  刘梦  侯爵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2662-2663,2666
目的通过对BC-1800血细胞分析仪全血模式和预稀释模式进行方法比对和预期偏倚评估,探讨两种模式之间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或检测结果的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方法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EP9-A2文件要求,以全血模式为比较方法,预稀释模式为实验方法,对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进行方法学比对、相关性分析和预期偏倚估计,判断偏倚是否可以接受。结果所有项目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5),预期偏差均未超出允许偏差范围,偏倚可以接受。结论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好质控的基础上,BC-1800血细胞分析仪两种模式对WBC、RBC、Hb和PLT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立式八段锦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CNLBP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八段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八段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立式八段锦治疗,比较两组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屈伸度[指地距离(FFD)]及治疗疗效、生活质量[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生活质量评分法(JOA)]。结果八段组和常规组治疗1、3个月后VAS、ODI、FFD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八段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八段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常规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八段组和常规组治疗1、3个月后JOA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八段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式八段锦可有效改善CNLBP患者腰部疼痛、功能、屈伸度,有利于提高疗效,且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0.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探究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 2019 年 4 月至 2021 年 6 月收治的 80 例冠心病并其他心血管病患者为观察组,然后选取同时期院内收治的 40 例单纯冠心病 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低 文化水平占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升高、1 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盐饮食、 高油饮食、活动少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纤维蛋白升高、 1 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盐饮食、高油饮食、活动少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常会与 1 型糖尿病、高血压、纤维蛋白升高、高血脂、高盐饮食、高油饮食、活动少情况并发,产生其他心血管疾病,因此,临床 上需要通过药物控制病情,同时还要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纠正饮食,才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