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9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169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243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97篇
内科学   52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45篇
综合类   69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80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273篇
  12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10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目的:对比观察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方案及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联合DDP方案在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51例晚期老年肺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两组,长春瑞滨组25例,吉两他滨组26例。结果:所有被研究对象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长春瑞滨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9例,有效率为40.0%,占西他滨组CR2例,PR9例,有效率为42.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位生存期(MST)长春瑞滨组为9.2个月,吉西他滨组为9.6个月,中位缓解时间两组分别为4.0个月及4.3个月。毒性反应:长春瑞滨组白细胞Ⅲ/Ⅳ度下降发生率为28%,吉西他滨组白细胞Ⅲ/Ⅳ度下降占23%,但吉西他滨组血小板Ⅲ/Ⅳ度下降有5例,占19%,明显高于长春瑞滨组(P<0.05)。长春瑞滨组发生静脉炎5例,占20%,明显高于吉西他滨组(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对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相近,中位生存期及中位缓解期均相似,毒性反应总的较轻,NP及GP方案均可作为治疗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32.
采用RT-PCR法提取天然内生抗菌多肽elafin的基因,通过测序确认后亚克隆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elafin,再转染至肺上皮细胞A549,荧光显微镜观察pEGFP-N1-elafin在细胞中表达及定位,采用Northern杂交、ELISA检测法分别从转录及蛋白质水平分析表达情况,最后通过酶切电泳鉴定证实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elafin构建成功,其转染细胞中有elafin的基因表达,且细胞上清液中elafin含量证实其主要是分泌性表达。Elafin基因cDNA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以及主要呈分泌性表达的特点显示了极具意义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儿童后发性白内障Nd:YAG激光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治疗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重点分析激光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对策。方法 对儿童后发性白内障40例(52只眼)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术后随访3~12月,观察并分析术后视力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激光截囊成功率为100%,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并发症包括人工晶状体损伤(3.8%)、玻璃体前界膜破裂(15.4%)、葡萄膜炎反应(11.5%)、高眼压(9.6%)等。结论 Nd:YAG激光治疗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简便有效,能明显提高视力,只要操作得当,聚焦准确,掌握好击射能量等,就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前行预防性氩离子激光光凝的疗效。方法 LASIK术前对高度近视患者常规行直接眼底镜、三面镜和间接眼底镜配合巩膜压迫法检查,对明确有周边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高度近视患者42例(45只眼)行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高度近视患者42例(45只眼)氩离子激光光凝术后周边视网膜变性及干性裂孔区封闭良好,色素斑形成明显。LASIK术后6个月随访,术前行氩离子激光光凝的患者视网膜情况良好,未发生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结论 LASIK术前对明确有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高度近视患者预防性行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疗效确切,是预防LASIK术后出现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红霉素的溶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罗红霉素溶出度试验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主要色谱条件:色谱柱ODS,流动相NH4H2PO4穴0.01mol/L雪-CH3CN-H2O(2∶2∶1),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5nm。结果线性范围0.025~0.4mg/ml,加样回收率98%,日内、日间RSD值分别为3.12%和2.13%(n=6)。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36.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17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结合治疗前后血气参数值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以下护理体会:心理护理,选择合适的体位及鼻(面)罩是应用NIPPV的前提;防止漏气和面部皮肤压迫性损伤,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通气效果及呼吸机性能是应用NIPPV的护理重点;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进行氧疗,协助患者排痰是NIPPV治疗后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7.
气道局部治疗对气道黏液高分泌干预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常用局部治疗性药物对慢性气道黏液高分泌作用的机制和特点。方法用超声雾化吸入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复制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分别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budesonide)、胆碱M受体阻断剂异丙托溴铵以及两者配伍联用进行干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斑点印迹法分别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黏蛋白(MUC)的含量和MUC5ACmRNA表达水平。结果NE能显著增加气道MUC和MUC5ACmRNA的表达(P<0.01);普米克令舒和异丙托溴铵均可降低MUC和MUC5ACmRNA的表达(P<0.05),两者联用可增强抑制黏蛋白的效应(P<0.01)。结论NE是慢性气道黏液高分泌发生的重要因素;布地奈德和异丙托溴铵可抑制MUC基因及转录水平的表达,且两者联用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8.
郑巧  张琪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9):1503-1506

共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y, CM)检查作为一种“活体组织学检查”方法,以其实时、无创、快速、高清的特点,在角膜生理、病理研究及疾病诊断、病情评估、随访等方面显示出优越性,已在眼科临床及科研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对CM在感染性角膜疾病、变性性角膜疾病及全身疾病所致角膜病变中应用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作为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对肺癌A549细胞MICA蛋白的影响,并探讨丙戊酸钠在人外周血γδT细胞对肺癌A549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方法: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仪分选纯化γδT细胞,用IL-2及唑来磷酸刺激γδT细胞扩增.用不同浓度的丙戊酸钠处理肺癌A549细胞,培养24小时后用PCR及Western blot检测MICA的变化.将分离纯化的γδT细胞与处于对数期生长的肺癌A549细胞混合培养,并加入VPA、MICA抗体处理,24小时后用LDH法检测γδT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加入VPA后,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肺癌A549细胞MICA蛋白在转录及表达上均增强;分离纯化的γδT细胞经体外扩增后,对肺癌A549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加入VPA后γδT细胞对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较未加入组增强(P<0.05).结论:体外扩增的γδT细胞对肺癌A549细胞产生较强的细胞毒性杀伤作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丙戊酸钠可上调A549细胞MICA的表达,并增强γδT细胞对肺癌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0.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rug products and polymeric packaging materials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often associated with high costs because of the required elaborative interaction studies. Therefore, a theoretical prediction of such interactions would be beneficial. Often, materi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octanol 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are used to predict the partitioning of migrant molecules between a solvent and a polymeric packaging material. Here, we present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artitioning of various migrant molecules between polymers and solvents using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interaction energi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a model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igrant and the polymer at atomistic detail can yield significantly better results when predicting the polymer solvent partitioning than a model based on the octanol 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