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目的 改进膀胱癌患膀胱全切后贮尿囊及排尿情况。方法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阑尾输出道盲升结肠带切断或去管简单重建贮尿囊可控膀胱术。结果 术后随访2—19个月,两种术式建立的贮尿囊顺应性均良好。平均容积为302ml,内压为8cmH2O,阑尾输出道最大压力为71cmH2O。平均62cmH2O,尿控良好,自行导尿容易。结论 阑尾输出道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操作相对简单,是一种较理想的尿路改道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女性乳腺体积密度及分布的影像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利用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资料,描述和评估受检者女性不同年龄段乳腺体积密度(VBD)的分布规律。方法 基于北京市某三甲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1 140人次乳腺X射线摄影图像,使用Volpara 1.5.1评估女性的VBD。根据美国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VBD进行分级,将样本群体年龄根据中位数分成两组,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为进一步分析年龄因素的影响,将年龄细化分为4组(< 40 岁、40~49 岁、50~59 岁、≥60 岁),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分别评估不同年龄组受检者的乳房压迫厚度(CBT)、乳房体积(BV)、腺体体积(GV)和VBD。结果 年龄中位数为50岁,50岁及以上受检者的CBT和BV明显>50以下受检者(t=-8.99、-7.92,P<0.001),而GV和VBD明显<50以下受检者(t=8.11、18.49,P<0.001)。CBT、BV、GV和 VBD各指标在4个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7.10、22.34、25.70、122.03,P<0.001)。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受检者的VBD最低(t=-12.56、-15.27、-4.57,P<0.001),VBD与年龄呈负相关(r=0.47,P<0.001)。结论 受检者CBT和BV与年龄呈正相关,GV和VBD与年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3.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内毒素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中药双利肝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正常组10例为健康人,肝功能正常,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分三组:正常组、对照组(一般用药组)、治疗组(一般用药+双利肝组)。检测以下指标:血浆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T细胞亚群和肝功能。结果: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浆ET、TNF-α、IL-6及ALT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下降,CD8^ 上升,CD4^ /CD8^ 下降,治疗后CD3^ 与CD4^ 升高,CD8^ 下降,CD4^ /CD8^ 升高。对照组与治疗组ET、CD3^ 、CD4^ 及CD8^ 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血浆中ET水平与CD3^ 、CD4^ 、CD4^ 、CD8^ 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8(P<0.05)、-0.676(P<0.05)、-0.612(P<0.05)。结论: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免疫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双利肝通过降低内毒素水平,可调整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血浆代用品琥珀明胶(血定安)或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贺斯)后,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血定安组(Ⅲ组)和贺斯组(Ⅳ组)。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水平并计算血栓素/6-酮-前列腺素(TXB2/6-keto-PGF1α)水平,Ⅱ、Ⅲ、Ⅳ三组大鼠监测术中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Ⅰ组比较,Ⅱ、Ⅲ、Ⅳ三组肾动脉开放再灌注24 h后Scr、Bun、TXB2和TXB2/6-keto-PGF1α水平升高(P<0.01),与Ⅱ组比较Ⅲ、Ⅳ二组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升高(P<0.05)。结论血定安和贺斯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5.
下腰椎单节段TFC椎间融合术后影像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下腰椎单节段Ray-TFC不附加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病变及腰椎不稳症术后影像学改变。方法:以我院应用Ray-TFC不附加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病变及腰椎不稳症,术后随访超过两年的50例患为研究对象,取上述50例患前,术后两周、术后两年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病变节段前凸角度,椎间隙中央高度,观察椎间融合情况,融合器位置变化,相邻椎间隙退变情况,并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均为单节段椎间隔合,腰4-5节段病变39例,腰5骶1节段病变11例,术前病变节段前凸角度平均16.4度,术后两周15.9度,术后两年15.2度。47例(94%)前凸角度的变化小于3度,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中央高度平均7.6mm,术后两周10.1mm,平均撑开高度2.5mm。术后两年椎间高度平均9.3mm,丢失小于1mm。TFC植入深度。TFC后缘距椎后缘平均3.2mm。术后两年X片见到直接骨融合征象14例,临床骨融合征象34例,TFC周边见到透亮区1例,TFC位置变化3例,其中2例侧位片动力位像稳定。椎间融合成功率96%,病变节段上位椎间隙退变加速2例。结论:(1)下腰椎单节段植入一对Ray-TFC对腰椎生理前凸无明显影响。(2)TFC植入对撑开病变间隙和维持术后椎间高度有重要意义,平均撑开高度2.5mm,术后两年高度丢失小于1mm.(3)术后两年TFC单节段椎间隔合率为96%。(4)TFC植入深度以距椎体后缘大于3mm为宜。(5)椎间融合成功后,短期内对上、下节段的退变影响不大,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巯基物质(硫普罗宁)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对胰腺和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生理盐水组,B组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巯基物质(硫普罗宁)处理组,C组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动物模型分别在诱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4、6、12、24h处死。检测淀粉酶、C反应蛋白、胰腺组织内巯基和丙二醛的含量;观察光镜下胰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与电镜下心肌形态学改变。结果 (1)A、B两组淀粉酶、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C组,B组明显低于A组。(2)A、B两组胰腺组织巯基含量均明显低于C组,B组高于A组;A、B两组胰腺组织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C组,B组明显低于A组。(3)A、B两组胰腺均发生病变,但B组较A组轻且腹水量明显减少。(4)A、B两组心肌组织电镜下均有改变,其中B组明显较A组轻。结论 ANP时胰腺组织内巯基物质减少,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明显;外源性巯基物质(硫普罗宁),可使ANP时胰腺炎症减轻,是参与胰腺细胞和心肌细胞保护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ER-α和ER-β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R-α和ER-β在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上皮细胞中表达。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上皮细胞中均检测到ER-α和ER-β的表达。而且在正常对照组和在位内膜组上皮细胞中ER-β明显高于ER-α。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上皮细胞中ER-α和ER-β表达有明显差异,表明除了已知的ER-α对子宫内膜增殖和分化的作用,ER-β可能对子宫内膜的功能也有重要影响,并提出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临床生物特性,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8.
切口疝是腹部手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腹部器官移植后,由于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疗法及其他原因导致切口愈合缓慢且易感染,发生切口疝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肾移植术后切口疝的形成通常不会对患者产生致命的影响,因此并没有得到外科医师的重视。然而,并发切口疝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以及费用的增加。此外,若不及时治疗,疝内容物与疝囊黏连,可导致肠梗阻,并发循环及呼吸功能紊乱,不仅损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切口疝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9.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国外开展了多宗关于胶质瘤预后因素评估的临床研究,而此类研究在国内尚为数不多。本文旨在以中国人群为样本,分析影响胶质瘤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四病区外科手术治疗的109例原发性WHOⅢ胶质瘤患者的资料。生存分析中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比较;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年龄、1p/19q、IDH1、MGMT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年龄、1p/19q为独立预后因素,而IDH1、MGMT则不能作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病理类型、年龄、1p/19q可作为评估幕上WHOⅢ胶质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1p/19q共缺失可能是MGMT低表达作为评估患者预后因素的前提条件,而1p/19q共缺失则很可能是通过降低MGMT表达量而增加了患者化疗、放疗敏感性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320层CT诊断左心房粘液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5例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左心房粘液瘤的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49~79岁,平均59.2岁。应用320层CT心功能扫描模式,获得粘液瘤形态学影像,同时显示冠状动脉各分支图像,观察瓣膜开闭功能。结果:45例患者CT显示左心房内不规则肿块样充盈缺损,29例呈均匀软组织密度,16例伴有不规则高密度钙化。其中6例患者诊断为左心房粘液瘤合并冠心病,8例患者诊断为左心房粘液瘤伴二尖瓣关闭不全。结论:应用320层CT心功能扫描模式,不但可以显示左房粘液瘤心态特点,还可同时观察冠状动脉及二尖瓣的情况,为患者术前提供综合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减短患者术前检查时间,可使患者获得全面、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