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364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69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目的探讨常规肺癌手术的最佳胸部切口方式。方法对自2006年1月~2007年1月期间农垦三亚医院肺癌手术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切口分为前外侧切口(A)组与后外侧切口(B)组,比较两组术式的手术效果。结果A组病人平均开胸时间(12.1±3.8)min,平均关胸时问(19.5±2.2)min,分剐较B组缩短约8min和7min(P〈0.05);A组病人术后病人疼痛VAS评分5.5±3.1,明显低于B组病人(P〈0.05);A组病人术侧肩关节乃至上肢活动基本不受影响,B组病人术后肩关节活动受阻明显。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胸腔引流量、伤口感染、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胸部前外侧切口在常规的肺癌手术中较传统的后外侧切口优越,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入路方式,是微创手术概念的延伸。  相似文献   
52.
张道敬  张偲  吴军 《中草药》2007,38(11):1601-1603
目的研究桐花树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桐花树树皮的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得6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16α,28-dihydroxyl-3-oxo-12-oleanene(Ⅰ)、5-O-methylembelin(Ⅱ)、豆甾醇(Ⅲ)、α-菠甾醇(Ⅳ)、岩藻甾醇(Ⅴ)、棕榈酸(Ⅵ)。结论化合物Ⅰ为新三萜化合物,命名为桐花树素(aegicornin),Ⅲ~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3.
桐花树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道敬  张偲  吴军 《医学教育探索》2007,(11):1601-1603
目的研究桐花树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桐花树树皮的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得6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16α,28-dihydroxyl-3-oxo-12-oleanene(Ⅰ)、5-O-methylembelin(Ⅱ)、豆甾醇(Ⅲ)、α-菠甾醇(Ⅳ)、岩藻甾醇(Ⅴ)、棕榈酸(Ⅵ)。结论化合物Ⅰ为新三萜化合物,命名为桐花树素(aegicornin),Ⅲ~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2年2月~2008年8月95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病例,分析病种、方法、疗效。结果穿刺成功率100%,引流积液完全消失率98.7%。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引流结核性胸腔积液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微创、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李丽霞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930-1931
目的通过分析对比早孕终止妊娠的不同方法,探讨其方法选择,为临床咨询提供详实的方案。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自愿选用药物流产1013例,自愿选用无痛人流2424例,对比流产时出血量、术后流血及腹痛天数,并对两组用药方案进行研讨。结果药物流产组流产时出血量、流产后阴道流血天数及24h内的腹痛程度均大于无痛人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尽管无痛人流的预后明显优于药物流产,但实施难度大,且风险也大,并基于约40%的人群选用药物流产,提示不同方法有不同的适应症。医生应按循证医学原则,充分提供咨询并与早孕妇共同确定流产方式,尽可能减少流产者的心身伤害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究抑制微小RNA(microRNA,miR)-133b通过靶向叉头盒蛋白3(forkhead box protein 3,FOXP3)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影响。方法 32只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PD组和PD+miR-133b antagomir组(n=16),健康大鼠16只作为对照组。尾静脉注射miR-133b antagomir(300μg)来抑制miR-133b的水平。检测和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黑质损伤、细胞凋亡、炎性反应、Treg细胞水平、miR-133b、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miR-133b和FOXP3的靶向关系。结果 PD组的逃避潜伏期、旋转速率、细胞凋亡情况、IL-6、miR-133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穿越次数、IL-10、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D+miR-133b antagomir组的逃避潜伏期、旋转速率、细胞凋亡情况、IL-6、miR-133b水平显著低于PD组,穿越次...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气管切开患者40例并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40例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减少人工气道患者肺部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吻技术与单支架技术对真性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名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吻支架术和单支架术两组。随访1年,观察两组节段内再狭窄率、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率。结果术后1年,单支架组与对吻支架组相比,再狭窄率、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及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支预扩张后,出现夹层的患者分析提示单支架与对吻支架组节段内再狭窄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及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支架内血栓率、死亡率及心肌梗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径较大的分叉病变患者,对吻支架技术的近、远期疗效与单支架术相近。预扩张后分支出现夹层应采用对吻支架术,没有夹层则应采用单支架植入。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急性ST抬高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心肌微循环灌注与临床疗效关系。方法:32例患者共置入34枚支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内症状、心功能,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变化。结果:本组患者32例,支架置入成功率100%。32例患者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4例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1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术后心电图较术前有所改善,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结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直PC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微血管病变是否有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100例采集禁食12h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测,并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00例),P0.05。有微血管并发症(DMAP)组62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NDC)组38例(P0.05)。结论检测血浆HCY对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