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8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219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35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586篇
预防医学   35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465篇
中国医学   217篇
肿瘤学   10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甲壳素纤维织品体外抗细菌和癣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甲壳素含量不同的针织布体外抑制或杀灭细菌或癣菌的作用。方法 采用不同细菌或癣菌接种量 (1× 10 6~ 1× 10 2 /mL) ,用体外抑菌试验和杀菌试验检测 10 0 %甲壳素纤维无纺布、2 0 %甲壳素针织布和 10 %甲壳素针织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红色毛癣菌、紫色毛癣菌和石膏状毛癣菌的抗菌作用 ,实验中以普通全棉布作为对照。结果 作为对照的普通全棉布对上述细菌或癣菌无任何抑制作用。与普通全棉布比较 ,10 0 %甲壳素纤维无纺布、2 0 %甲壳素针织布和 10 %甲壳素针织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红色毛癣菌、紫色毛癣菌和石膏状毛癣菌的抑制率 [抑制率 =(每毫升CFU值 每毫升接种量 ) /每毫升CFU值× % ]分别高于普通全棉布的 99.8%~ 99.9%、85 .2 %~ 89.6%和 74.2 %~ 85 .8% ,表明随甲壳素纤维含量逐渐增高 ,抑菌作用逐渐增强 (χ2 ≥ 18.2 5 ,P <0 .0 1)。所有甲壳素纤维织品均未发现有体外杀菌活性。结论 受试的甲壳素纤维织品无体外杀菌活性 ,但均有一定的体外抑制细菌或癣菌作用 ,以 10 0 %甲壳素纤维无纺布抑制作用最强 ,2 0 %甲壳素针织布次之 ,10 %甲壳素针织布较弱。  相似文献   
82.
铁皮枫斗胶囊合用格列吡嗪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铁皮枫斗胶囊合用格列吡嗪的降血糖作用,与两药单用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正常小鼠,葡萄糖致高血糖小鼠,链脲霉素(STZ)诱发的糖尿病小鼠,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值。结果 对葡萄糖致高血糖小鼠与STZ诱发的糖尿病小鼠,两药合用均比两药单用有更显著的降血糖作用。结论 铁皮枫斗胶囊合用格列吡嗪的降血糖作用比两药单用的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观察白三烯拮抗剂ONO-1078对小鼠的一般神经药理作用,评价其对中枢的安全性。方法 测定自发活动、运动及协调能力试验、水迷宫试验、跳台实验以及镇痛试验等,研究ONO-1078(0.2,1.0,5.0mg·kg-1,ip)对小鼠神经活动的影响。结果 大剂量ONO-1078( 5.0mg·kg-1)对小鼠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但是未观察到其它明显的神经作用。结论 ONO-1078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轻微,提示抗脑缺血应用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建立鼠肝微粒体中依普黄酮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以研究依普黄酮的体外代谢。方法 本法中依普黄酮与鼠肝微粒体共孵育之后用氯仿提取,采用地非三唑为内标,以Nova parkC18柱为分析柱,乙腈0.1%醋酸溶液(60∶4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 依普黄酮在1~100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 .9998)。检测限为0.02μg·mL-1(S/N≥3) ,定量限为0.1μg·mL-1(RSD<5.0% ,S/N=8,n=3)。方法回收率达96 .90 %~112 .8% ,日内,日间RSD分别<8.0%和<10% (n=5)。结论 此法简便,准确,可用于依普黄酮的体外代谢研究  相似文献   
85.
目的 为了研究菲啰啉对2种氧化剂和抗癌药多柔比星诱发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菲啰啉预处理CHL细胞30 min, 再分别加入3种不同染毒受试物,共同培养一定时间(0.3 mmol·L-1重铬酸钾:105 min; 0.5 μmol·L-1多柔比星:5 min; 0.4 mmol·L-1过氧化氢(H2O2):25 min)后, 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ASCGE)测定DNA链断裂情况, 并同时以菲啰啉与二甲亚砜(DMSO,0.33 mol·L-1)比较对H2O2致DNA损伤中·OH的产生和清除。结果 3种染毒受试物均可明显引起CHL细胞DNA链断裂;而当3 μmol·L-1菲啰啉预处理后, 可使重铬酸钾、H2O2所致DNA迁移长度和细胞拖尾率明显降低, 并超过DMSO降低H2O2的损伤作用, 当菲啰林浓度升至12 μmol·L-1时, 可完全消除这两种因素所致的DNA链断裂损伤;10 μmol·L-1菲啰啉可抑制多柔比星所致DNA损伤, 但浓度直至60 μmol·L-1仍不能完全消除多柔比星的损伤作用。结论 菲啰啉对2种氧化剂和多柔比星所致DNA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护作用,同时提示重铬酸钾和H2O2所致的DNA损伤主要与需过渡金属离子参与的·OH产生有关, 而多柔比星所致损伤仅部分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索一氧化氮供体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能否在体外通过S 亚硝酰化机制激活大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转移酶 (mGST)。方法 微粒体粗提物与GSNO体外共孵育 ,测定mGST催化动力学改变 ,结合N 乙基马来酰亚胺 (NEM )再激活实验和二巯基苏醇 (DTT)逆转实验 ,以及酶蛋白游离巯基和酶S 亚硝酰化蛋白的改变 ,研究酶的激活机制。结果 GSNO在 0 .12 5~ 2mmol·L- 1浓度范围内呈浓度和时间 (3~ 15min)依赖性地激活mGST ,NEM对酶的再激活效应消失 ,DTT可以逆转上述激活作用 ,同时酶蛋白游离巯基浓度依赖性减少 ,而S 亚硝酰化蛋白浓度依赖性增多。结论 GSNO体外可激活大鼠肝mGST ,激活机制可能与mGST第 4 9位半胱氨酸 (Cys4 9)的巯基被亚硝酰化形成S 亚硝基硫醇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聚甲基丙烯酸酯阳离子纳米粒作为反义寡核苷酸传递系统的可行性。方法 以Eudragit RL100和RS100为材料,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纳米粒,再与寡核苷酸混合即得载药纳米粒。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粒径测定仪测定粒径、超滤法测定药物的包封率,通过台盼蓝拒染试验和红细胞溶血试验测定纳米粒的细胞毒性,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的入胞量。结果 纳米粒的形态规整、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27 nm左右,几乎所有的药物被负载。使用聚甲基丙烯酸酯纳米粒作为反义寡核苷酸载体后,进入细胞内的药物量急剧增加,并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但对细胞有轻微的毒性作用。结论 聚甲基丙烯酸酯阳离子纳米粒是一种稳定、高效的反义寡核苷酸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88.
扬子毛茛中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扬子毛茛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和色谱材料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用各种现代光谱方法并结合文献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扬子毛茛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到十三个化合物,其中五个为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芹菜素-4'-O-α-L-鼠李糖苷(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O-α-L-鼠李糖苷(2),芹菜素-8-C-α-L-阿拉伯糖苷(3),芹菜素-8-C-β-D-半乳糖苷(4),小麦黄素-7-O-β-D-葡萄糖苷(5);其余八个分别为小麦黄素(6),木犀草素(7),东莨菪内酯(8),秦皮乙素(9),滨蒿内酯(10),阿魏酸(11),原儿茶酸(12)和小毛茛内酯(13).此外还对这些化合物的体外抗癌活性进行了初步的测试.结论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和3首次报道了其碳谱数据.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BEL-7407及A549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43及77μg·mL-1,化合物8和10对KB细胞的IC50分别为78和44μg·mL-1,对HL-60细胞的IC50均为85μg·mL-1.化合物7对所测试的四种肿瘤细胞株均显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其对KB,BEL-7407,A549及HL-60细胞的IC50分别为51,55,44和10μg·mL-1.  相似文献   
89.
90.
非那雄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非那雄胺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孕烯醇酮为原料制得3-羰基-4-雄甾烯-17β-羰酸,用高锰酸钾和高碘酸钠打开A环,然后与氨反应闭环,再经Pd/C催化氢化制得4-氮杂-5α甾体化合物,然后17β-羰酸成酯,DDQ脱去1,2-氢,最后与叔丁胺的格氏试剂反应制得非那雄胺。结果 非那雄胺及其各中间体经红外、核磁、质谱证实。结论 本法无需使用昂贵的PtO2,苯亚硒酸酐和2,2′-二吡啶二硫化物(DPDS)等试剂,总收率高,而且不需柱色谱纯化,是理想的工业化生产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