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25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1.
目的 调查小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取的防护行为。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发布电子问卷,于2020年4月对学生家长开展调查。按31个省份城乡在校小学生数计算其分层权重,使用SPSS 27.0估算小学生近一周防护行为的加权比例及95%CI,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城乡、应急响应级别地区间防护行为的差异。 结果 25 170名小学生中,依从性最好的防护行为是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96.1%(95%CI:92.8%~97.9%)] 和不参加聚会聚餐 [90.9%(95%CI:87.3%~93.6%)]。但仅64.4%(95%CI:59.1%~69.5%)遵循呼吸卫生礼仪,36.8%(95%CI:31.8%~42.0%)洗手时长≥20 s,16.8%(95%CI:13.1%~21.2%)1 d体育锻炼时间≥1 h。男、女生防护行为无统计学差异,低年级学生较少能够做到不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76.8% vs. 85.4%; χ2=293.89, P<0.05)。农村地区学生外出佩戴医用或N95口罩(72.1% vs. 83.3%; χ2=131.24, P<0.05)、回家后总是马上洗手(77.9% vs. 90.2%; χ2=228.27, P<0.01)的比例较低。不同应急响应地区间学生外出时总是携带免洗手部消毒物品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χ2=244.16, P<0.01)。 结论 小学生对新冠肺炎防护行为的依从性较好,但仍需针对呼吸卫生礼仪、手卫生和体育锻炼等加强健康教育,设计行为干预项目。不同年级、城乡间小学生防护行为存在差异,应采取特异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调查经净水器净化后水中亚硝酸盐、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与未经净化的水之间的结果差异,以考察净化器对管网自来水的净化效果及家用净水器的卫生状况。 方法 随机选取使用净水器的135户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每户家庭经净水器过滤的水和该家庭的自来水,检测亚硝酸盐、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三个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比较不同净水器品牌间结果的差异。 结果 经净水器流出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最高为0.821 mg/L,均符合标准限量要求(生活饮用水亚硝酸盐限量标准为1 mg/L),26份水样菌落总数高于标准限值(100 cfu/ml),超标率为19.26%(26/135),其中最大值为46 000 cfu/ml。135份自来水水样的菌落总数和亚硝酸盐测定结果均为合格。自来水经净水器净化后,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和菌落总数超标率均有增高,与自来水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水中亚硝酸盐含量与菌落总数结果之间呈正相关(P<0.001);不同品牌净水机的饮用水中所含亚硝酸盐的含量及菌落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宝安区居民使用家用净水器存在一定的卫生安全隐患,民众对净水器的使用维护知识亟须提高,对家用净水器的卫生监管应该加强。  相似文献   
93.
睡眠状况与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周末睡眠社会时差等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4-5月采用立意抽样按照街道—学校类型—学校3个阶段在深圳市宝安区辖区内6个街道选取14所学校,对30 188名1~12年级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心理行为问题评定采用父母版与学生版困难与长处问卷进行,夜间睡眠时间、周末上床和起床推迟时间、午睡情况等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成长轨迹及健康指数调查问卷》。调整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学习成绩、学习负担和噪声等混杂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强度(OR值)及其95%CI结果 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睡眠不足分别占90.4%、90.1%、98.2%和98.4%,有19.9%的学生不午睡,19.6%的学生周末推迟起床时间≥2 h,35.1%的学生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15.5%的学生每天不固定时间起床。与夜间睡眠时长8~9 h相比,小学低年级学生夜间睡眠时长≤7 h、7~8 h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睡眠时间>9 h与心理行为问题呈负向关联;小学高年级学生夜间睡眠时长≤7 h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初、高中生夜间睡眠≤6 h者心理行为问题增加,OR值(95%CI)分别为2.53(1.85~3.47)、2.41(1.11~5.25),而夜间睡眠>9 h者心理行为问题也增加,OR值(95%CI)分别为2.37(1.40~4.01)、5.38(1.79~16.1)。与午睡时间0.5~1 h相比,不午睡及午睡时间<0.5 h都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午睡时间1~2 h还是高中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早上不固定时间起床、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周末推迟起床≥2 h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周末夜间推迟入睡≥2 h,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OR值(95%CI)分别为2.07(1.45~2.97)、1.57(1.09~2.26)、2.66(2.06~3.44)、2.48(1.96~3.15)。结论 儿童青少年夜间睡眠不足、不午睡以及睡觉与起床时间不固定与心理行为问题呈正向关联,但夜间睡眠长也是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同时,睡眠的社会时差增加了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小学低年级学生周末入睡推迟0.5 h即与不良心理行为增加有关联。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禽流感高危职业人群人禽流感知识、职业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现状,为针对该类人群制定相应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宝安区禽流感高危险职业从业人员158名,进行禽流感有关知识、信念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人了解禽流感病的临床症状,79.75%认为密切接触病禽会传播禽流感,60.76%认为密切接触禽流感病人会传播禽流感,71.52%认为禽类煮熟食用可以预防禽流感,对密切接触、空气飞沫及蚊虫叮咬等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77.85%,73.42%,67.09%;工作中穿工作服、戴防护手套、戴防护口罩、洗手的比率分别为77.22%,77.22%,57.59%,70.89%;普遍认为禽流感可怕,对政府实施的集中屠宰生鲜上市政策支持率仅为13.29%。结论宝安区禽流感高危职业人群具有一定的禽流感知识,禽流感防护行为与意识依然欠缺,应加强该类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5.
刘开钳  李苑  郭永乐 《医学信息》2010,23(13):2195-2195
2009年3月中下旬北美墨西哥暴发新型流行性感冒,4月中旬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本次大流行的病毒株为猪来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2010年10月,我国首先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目前关于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研究进展尚总结得不多,本文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6.
2017年5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水田实验学校发生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发现,辣木籽为本次事件的致病食品,该辣木籽通过网络购得。提示一方面要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销售食品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97.
提出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疾病监测智能采集系统设计思路,介绍其预期效益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该系统将有助于实现疾病相关监测信息零漏报、零迟报、零瞒报和零错报要求,为政府相关部门疾病防控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同时有助于为其他类似系统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8.
目的测定某地区老年人血中8-羟基鸟嘌呤(8-OH—dG)水平,了解其在老年人群中的分布。方法用Human-8-OH-dG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血中8-OH-dG水平。结果正常人群中老年人血8-OH—dG水平为(11.43±7.53)ng/mg,男性为(11.39±7.21)ng/mg,女性为11.48-8.00ng/mg,不同性别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按60~69岁、70~79岁和对照组(50岁以下)3个年龄组分层,男性、女性和全体人群中各年龄组间血8—OH—dG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年龄增长血8-OH-dG水平有增高的趁势。结论该地区老年人血中8-羟基鸟嘌呤(8-OH—dG)水平男女性中位数分别为7.99ng/mg和7.38ng/mg;95%可信限其参考范围男性为0-28.68ng/mg,女性为0-27.83ng/mg。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2003-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结果 深圳市宝安区2003-2007年共报告麻疹205例,年发病率为1.93/10万~11.41/10万;常住和流动人口发病分别为159和46例,各占77.56%和22.44%,常住人口中外来工病例占42.14%(67/159);205例中<8月龄儿童发病13例,占6.34%,≥18岁136例,占66.34%,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5.61%(32/205),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4.39%(173/205). 结论 人口频繁流动和免疫空白及免疫失败人群的自然积累是麻疹发病回升的主要原因.高覆盖率的常规免疫结合强化免疫活动和有效的疾病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明确深圳市宝安区疑似登革热疫情波及范围,以对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风险评估。方法建立病例定义,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对患者的流行病学联系进行分析,并对疫情的扩散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该起登革热疫情共有2名病例,发病原因均为参加同次旅行团在印尼旅游期间感染后回国的输入性病例。对其中1名患者家庭周围的91户居民调查后发现,存在播散登革热疫情的可能(灭蚊前后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8.68和6.98)。结论该疫情为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