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以便及时监控和治疗。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从533株肠杆菌科细菌筛选出产ESBLs菌株,并对产ESBLs菌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533株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菌株96株(18.0%),以ICU病房分离率最高(29.5%),产ESBLs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90.6%~92.7%),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耐药率也较高(51.0%~88.5%),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 纸片扩散法是一种方便、有效检测ESBLs的方法;治疗产ESBLs细菌引起的感染,可选用亚胺培南、头霉素类及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62.
目的对比观察联合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近年来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3例,分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和静点相同剂量头孢哌酮舒巴坦1:1(3g,2/日)同时,治疗组静点硫酸依替米星200mg,1/日;对照组静点左氧氟沙星200mg,2/日,疗程6天。结果感染性休克63例,治疗组治愈率63%、总有效率90%、细菌清除率90%。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治愈率45%、总有效率69%、细菌清除率69%。结论联合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效果好,疗效高,不良反应轻、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3.
临床检验专业学生经过了4年系统理论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是将纯粹的理论知识向临床过渡;使学生尽快将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提高独立思考、自行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是带教老师应着重解决的问题。近来,对此作了有益的尝试,在实习教  相似文献   
64.
从血液中分离出停乳链球菌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3年4月,我们从1例食管癌患者血液中分离出1株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dysgalactiae) ,现报告如下。患者,女,79岁,患食管癌入院,进行化疗和放疗治疗。病人吞咽困难,不能进食,只能从锁骨下静脉输入脂肪乳。4月2日,出现发热,体温4 0 .0℃,血常规WBC :12 4×10 9/L ,N :0 .9  相似文献   
65.
氧化电位水在喉头喷雾器喷头消毒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氧化电位水在喉头喷雾器喷头消毒中对普通细菌的消毒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使用后的喉头喷雾器,分为两组。一组用氧化电位水冲洗喷头20s,另一组用浸有75%乙醇纱布擦拭喷头。两组分别于消毒前后采样,各取0.5ml标本接种于培养皿中,置37℃温箱中培养24h后进行细菌计数。结果氧化电位水冲洗20s后,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6.25%;75%乙醇纱布擦拭后,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2.50%,两2种消毒方法经2检验,消毒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电位水在耳鼻喉科门诊对喉头喷雾器喷头的消毒有效。  相似文献   
66.
医院2006-2008年革兰阴性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2006-2008年革兰阴性菌的分离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VITEK微生物分析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BIOMIC药敏测定仪,耐药性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3年医院分离细菌4982株,革兰阴性菌2922株,占58.7%,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最高(33.7%);连续3年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较好(79.8%~76.2%),其次是头孢他啶(71.1%~66.1%)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7.6%~68.7%);3年假单胞菌属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的耐药率<40.0%,对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63.0%~67.5%);埃希菌属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耐药率<30.0%,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环丙沙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50.0%;肠杆菌属对亚胺培南敏感性较好,对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58.5%~76.5%);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好.结论 3年临床分离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非发酵菌分离率不断上升,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67.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现将1998~2005年我院收治的2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与实验室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4例患者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47~84岁,中位年龄63岁,年龄分布41~50岁1例,51~60岁9例,61~70岁6例,大于71  相似文献   
68.
中国海域分离的啮氏艾肯菌致病性和抗生素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就中国海域分离的啮氏艾肯菌对小鼠的毒力及伤口感染情况进行研究,并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方法 昆明小鼠腹腔注射啮氏艾肯菌悬液,观察一般状态、白细胞计数和血培养.第5天脱颈处死后解剖取脏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光镜观察;昆明小鼠致伤后浸泡在含啮氏艾肯菌的人工海水中45~60 min,打捞后分笼于层流柜中饲养.于致伤浸泡后不同时间做白细胞计数及血培养,并观察一般状态和伤口炎性反应,定时取伤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实验完毕后伤肢甲醛同定,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光镜检查;用K-B法做啮氏艾肯菌对各种抗生素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 小鼠注射啮氏艾肯菌液后,白细胞升高,感染12 h后20%小鼠心和肝脏有细菌生长.小鼠感染啮氏艾肯菌后,病变部位以肺、肝及.肾脏为重,病变性质主要是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引起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及血停滞现象.致伤小鼠经含啮氏艾肯菌的海水浸泡后,6、12、24、48、72 h伤肢培养均为阳性,感染后48 h时20%小鼠肠组织细菌培养阳性,其余时间点和其他组织细菌培养均为阴性.伤肢组织可见肌纤维排列疏松、紊乱、断裂,横纹肌间较多炎细胞浸润.啮氏艾肯菌对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美洛培南、磺胺的敏感性仅为67%,对其他抗生素均表现为敏感.结论 中国海域分离的啮氏艾肯菌具有致病力,啮氏艾肯菌对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美洛培南、磺胺的敏感性较低,对其他抗生素均表现为敏感.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274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了解其感染的年龄段,药物治疗效果及基本临床表现。方法:对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4月274例腹泻患儿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274份腹泻粪便共检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96株;高发年龄为6月龄~2岁,检出率为43.75%,占58.33%;采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和利巴韦林静滴及葡萄糖酸锌口服,总有效率分别可达97.75%和97.92%;RS与NRS两组患儿发热、呕吐、脱水以及惊厥和肠梗阻的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RS组酸中毒比例(70.83%)明显高于NRS组(38.76%),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CK-MB升高者RS组80例与NRS组79例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金标法检测轮状病毒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适合在各级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805份血液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各种侵袭性操作,特别是静脉导管及各种介入性治疗手段的应用,细菌性血流感染(bloodstrea minfection)在医院中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败血症病死率高,需要迅速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因此研究血液分离病原菌及抗生素敏感性,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