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目的: 转染Foxp3至哮喘小鼠脾淋巴细胞,探讨Foxp3表达对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制作哮喘小鼠模型,收集培养脾脏淋巴细胞;使用电穿孔法转染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oxp3至脾脏淋巴细胞,并设转染空质粒组和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Foxp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CD4+CD25+ Treg细胞/CD4+细胞比例;MTT法检测转染后的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A检测脾淋巴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 转染组Foxp3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转染Foxp3后CD4+CD25+ Treg细胞/CD4+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相比,转染pcDNA3.1(-)-Foxp3质粒明显抑制了脾淋巴细胞增殖;转染组细胞上清中IL-4和IFN-γ含量低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结论: 转染pcDNA3.1(-)-Foxp3至哮喘小鼠脾淋巴细胞,Foxp3得到有效表达。Foxp3的高表达能增加CD4+CD25+ T细胞的数量,抑制哮喘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Th1和Th2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危重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采用CRRT治疗的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电解质、血气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其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在CRRT治疗后总有效率为40.7%(11/27).肾功能及血钾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钠、血氯及凝血功能、血小板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肾功能不全或合并2个脏器功能不全者多数预后较好,合并3个或3个以上脏器功能不全者的疗效相对较差.结论 CRRT可用于多种危重病的救治,其毒素清除能力强,能维持内环境稳定,其疗效与原发病、脏器功能不全及治疗时机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评价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安体舒通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对心肌梗死 (AMI)不伴有心功能异常大鼠的作用和相关激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立 2 4h后 ,随机分为 4组 :AMI组、替米沙坦组 (10mg·kg-1·d-1)、安体舒通组 (2 0mg·kg-1·d-1)和合用组 ,并以假手术组为对照。 6w后 ,心脏超声、血流动力学、形态学检测心功能和心室重塑过程 ,并检测血浆、心肌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TNF -α水平。结果 各组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 ,替米沙坦组和合用组显著降低LVEDP并增加了LVESP ,安体舒通组仅仅减少了LVEDP ,各组CVF表达均显著下降 (P <0 0 5 ,0 0 1) ,合用组没有进一步的下降。AMI组心肌醛固酮和AngⅡ表达分别增加 3 3和 2 1倍 ,替米沙坦组和合用组表达显著下降 ,(P <0 0 5 ,0 0 1)。结论 AMI后组织特异性的激活RAS系统 ,替米沙坦干预可以改善心室重塑 ,抑制心肌RAS的表达 ,与安体舒通合用没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于减少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3月行常规护理的289例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行集束化护理的327例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后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感染率为3.36‰、对照组为6.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为(6.71±0.77)d、对照组为(8.47±0.7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插管天数为(9.36±0.82)d、对照组为(6.29±0.6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有显著效果,同时集束化护理措施的依从性也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5.
56.
总结1例肝肺联合移植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通过目标导向液体管理,采取限制性补液策略,维持容量负平衡;渐进式、个体化康复训练,促进早期康复;严密监测移植肝和移植肺功能,警惕排斥反应;精准化抗排异药物护理,准确监测血药浓度;多模式联合镇痛控制疼痛;严密监测并发症;为患者提供人文化关怀和心理支持。患者术后26 d顺利出院,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细菌学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为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VAP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多中心、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分析154例VAP的临床资料及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的结果。结果 VAP的发生率为36.5%,老年患者占61%,晚发性发病占73.38%;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菌株总数的77.93%;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黄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VAP的主要致病菌;大多数G^-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已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对机械通气患者应进行全面预防、加强监护、严密动态检测病原菌、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控制VAP。  相似文献   
58.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各区属医院入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s)筛查情况。方法 将北京市西城区十家区属医院,在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的入院患者,依患者来源,分为社区入院组(来自医院周边社区)和医院转入组(由区域内三甲医院出院后转入)。入院后48 h内采集鼻拭子和肛拭子,利用产色鉴定培养基技术,进行几种常见MDROs快速筛查,了解入院患者MDROs的筛查阳性比例、菌种分布,以及比较不同来源患者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644例患者,其中医院转入组304例,占47.2%。医院转入组中至少一个部位一种细菌筛查阳性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社区入院组(72.4% vs 51.5%,P<0.001)。鼻拭子筛查的阳性率,医院转入组同样高于社区入院组(11.8% vs 3.2%, P<0.001),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阳性率最高。两组患者肛拭子的阳性率均高于鼻拭子,而肛拭子2种及以上细菌筛查阳性的患者,医院转入组也高于社区入院组(18.9% vs 12.8%, P=0.046),以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克雷伯菌-肠杆菌-沙雷菌-柠檬酸杆菌(Klebsiella-Enterobacter-Serratia-Citrobacter,KESC)阳性率最高。既往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入院前4周内手术或介入治疗史、抗菌药物暴露史及入院时存在SIRS,是入院患者MDROs筛查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各区属医院入院患者MDROs筛查阳性率高,以区域内医院转入患者为著。应引起院感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快速反应小组(RRT)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与2019年实施RRT前后的各项指标,如院内医疗急救小组启动率、院内死亡率;住院患者心搏呼吸骤停发生率、24 h内非计划性转入ICU比例及启动RRT后患者转归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实施RRT后,院内医疗急救小组启动率、院内病死率、住院患者心搏呼吸骤停发生率及24 h内非计划性转入ICU比例均下降,启动RRT原因顺位排序前三分别是氧饱和度下降(53.70%)、呼吸频率改变(26.67%)及心率改变(25.19%),吸氧、化验、药物、监护及气管插管是启动RRT后常见的处理措施;启动RRT频次超20次的科室排序依次是骨科、外科、神经外科及血液科;启动RRT后患者去向:继续本科室治疗163例,转入ICU 87例,自动出院11例,死亡3例,其他6例。非工作时间段(17:00-次日8:00)启动142次略高于工作时间段(8:00-17:00)。结论:RRT在降低院内死亡率、减少住院患者心搏呼吸骤停及24 h内非计划性转入ICU方面的作用是有效的,值得各级医疗机构借鉴。  相似文献   
60.
目的介绍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血液灌流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72例HSP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血流灌流联合治疗,总结HSP血液灌流的治疗要点及疗效。结果血液灌流能有效缓解各型HSP患儿的症状,实验室检查尿蛋白、血沉和大便隐血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4~10d,平均7.5d,72例患儿经血液灌流治疗后康复出院,3例复发。结论血液灌流能积极阻断HSP的进程,较常规治疗近期疗效显著,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