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6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强的松、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卡托普利(CPT)联合应用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33例IPF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12例)给予强的松常规治疗;联合治疗Ⅰ组(11例)在强的松基础上加用NAC;联合治疗Ⅱ组(10例)在强的松、NAC基础上加用CPT。治疗6个月后观察三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总量(TLC)、肺活量(VC)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变化。结果:在治疗6个月后,联合治疗Ⅱ组PaO2,TLC、VC和D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联合治疗Ⅰ组(F=3.956~7.642,P均<0.05)。结论:强的松、NAC和CPT三药联合治疗IPF疗效佳,且安全易耐受。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入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共10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入院时血糖值分为糖尿病组126例、新发现高血糖组359例和血糖正常组531例,观察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是否予以机械通气、抗生素和输血治疗情况。结果新发现高血糖组病死率22.8%(82/359),明显高于糖尿病组的12.7%(16/126)、血糖正常组的5.1%(27/531)(均P〈0.01),糖尿病组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02)。新发现高血糖组需要机械通气、输血、抗生素治疗的比例均较其他两组高。结论高血糖是增加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死亡和预示预后差的重要因素,新发现高血糖患者较糖尿病组和血糖正常组患者有更高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35例2型糖尿病患者、16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测定其血清瘦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C肽、血脂、血压、体重指数(BMI)及腰围,同时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IMT。结果T2DM患者血清瘦素浓度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瘦素浓度与颈动脉IMT的增厚有关,提示瘦素可能是导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一项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4.
Mfn2基因shRNA质粒的构建及其流体力学转染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fn2)短发卡RNA(Mfn2shRNA)表达质粒,观察流体力学注射法对绿色荧光蛋白器官靶向性.根据Mfn2基因序列,挑选1条目标基因序列和1条非特异性基因序列,构建质粒重组体并测序及鉴定.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转染组(n=8),阴性对照组和转染组分别通过尾静脉快速注入阴性对照质粒(HK)和Mfn2shRNA质粒溶液1.5 ml.24 h后采集肝脏、心脏、肌肉、肾脏组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取血清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浓度.结果表明:质粒HK和Mfn2shRNA构建成功;流体力学注射后,肝脏、心肌及肾脏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阴性对照组血清ALT、AST有明显差异,转染组血清ALT、AST较正常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Mfn2shRNA质粒载体的成功构建,流体力学肝脏靶向性的基因转染方法,为活体内研究Mfn2功能提供了可靠的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5.
包艳  贾汝汉  李竞  孙永林  王颖 《中国药师》2010,13(11):1577-1580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高糖培养基中大鼠系膜细胞转录激活蛋白-1(AP-1)活性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抑制作用,探讨罗格列酮对肾脏的直接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大鼠系膜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普通MEM培养基,含5.6mmol·L^-1葡萄糖)、高糖组(H组,30mmol·L^-1高糖MEM培养基)、甘露醇组(M组,24.2mmol·L^-1甘露醇+C组)、大剂量罗格列酮干预组(RH组,H组+20μmol·L^-1罗格列酮)、小剂量罗格列酮干预组(RL组,H组+10wmol·L-1罗格列酮);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抗氧化剂)干预组(N组,H组+5mmol·L^-1NAC)。48h后,采用EMSA检测AP-1的活性,RT—PCR和ELISA法检测TGF—β1 mRNA及蛋白含量。结果:对照组和甘露醇组AP-1和TGF-β1的表达无明显差别,高糖组AP-1活性、TGF—β1 mRNA及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采用NAC和罗格列酮(20tLmol·L^-1)干预后,两者表达均较高糖组明显下降。结论:罗格列酮可通过抑制AP—1活性而降低高糖所诱导的TGF-β1表达,这可能是罗格列酮发挥直接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6.
目的检测IL-18、IL-6、IL-10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表达,探讨其在糖尿病肾脏病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4周组(NC1组)、8周组(NC2组)、糖尿病4周组(DMI组)、8周组(DM2组),每组10只。DM组给予一次性腹腔内注射60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体重、肾重、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IL-18、IL-6、IL-10的表达,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DM组大鼠的肾重指数(KWI)、UAER较NC组显著增高;DM2组较DM1组明显增高;IL-18、IL-6在NC组肾组织中仅少量表达,而在DM1组表达明显增多,在DM2组表达增高则更为显著。IL-10在NC组丰富表达,而在DM1组表达明显减弱,在DM2组几乎无表达。肾脏局部IL-18、IL-6与IL-10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局部IL-18、IL-6表达明显升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IL-18、IL-6与IL-10之间平衡的紊乱在糖尿病肾脏损害病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5种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小俐  黄璐  赵蓉  商莉莉 《中国药业》2009,18(13):40-41
目的比较5种不同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济效果。方法采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CEA)法对采用二甲双胍(A组)、进口阿卡波糖(B组)、国产阿卡波糖(C组)、罗格列酮(D组)、格列吡嗪(E组)、瑞格列奈(F组)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进行分析。结果A,B,C,D,E,F组的药物成本分剐为14.56,421.68,317.52,680.96,67.20,280.00元;控制空腹血糖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3%,88.46%,89.36%,86.36%,84.00%,83.33%;成本-效果比分别为0.18,4.77,3.55,7.89,0.80,3.36;控制餐后2h血糖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51%,88.46%,89.36%,88.64%,88.00%,79.17%;成本-效果比分别为0.19,4.77,3.55,7.68,0.76,3.54。结论在以控制空腹血糖为主要目标时选择二甲双胍更经济,而以控制餐后2h血糖或以控制餐后血糖为主要目标时选择格列吡嗪更合理。  相似文献   
88.
总结827例静脉滴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患者临床不良反应的护理。提出控制输液速度、建立双路静脉输液通道、预防光敏反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及做好用药监测等可预防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糖耐量减低者的管理方法。方法对社区体检筛查出的210例糖耐量减低者进行管理,包括建立糖耐量减低者个人档案及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图进行教育培训,并实施个体化指导。结果管理1年后患者FPG、2HPG、BMI、SBP、DBP、TG、TC较管理前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建立个人档案与健康教育、个体化指导有机结合的管理方式可降低社区糖耐量减低者的疾病风险,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90.
彭劲  蔡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6):2701-2701
灌肠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灌肠根据不同的目的 可分为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保留灌肠法是将由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于镇静、催眠和治疗肠道感染.由于在灌肠的护理操作中,通常由护士预先配备灌肠用品,如手套、垫单、棉球、注射器、肛管和治疗碗等.准备上述用品往往需要很多时间,即麻烦又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还容易污染灌肠用品.我们针对此现象设计了一次性保留灌肠包,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0720084164.2).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可避免用物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