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利用Stirling数原理,研究解决多种条件约束下组卷算法的数学模型和主体思想。从实际问题出发,从算法的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利用Stirling数原理建立模型,将二维约束降为一维,再利用改进的回溯算法搜索符合多目标约束条件的全部组卷策略。利用此策略实现自动化组卷,并将此算法及原理实际应用在通用题库管理平台上。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新疆医科大学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发现存在的健康问题,做出社区诊断,提出健康建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分析体检资料等方式,随机抽取新疆医科大学社区1908名居民进行健康调查。结果有444名社区居民健康异常,占社区总人口的23.27%。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的前三种疾病分别为:高血压、慢性支气管肺炎和冠心病。且随年龄的增长,慢性疾病患病率呈增长趋势。结论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注重体育锻炼,重视健康教育及慢性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73.
探讨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在肝包虫病和肝囊肿CT图像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对单囊型肝包虫病和单发性肝囊肿CT图像感兴趣区域,分别使用传统的预处理方法和图像融合方法,提取原始ROI、预处理后的和融合后的ROI图像Haar小波、DB2小波、Tamura、Gabor滤波器和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分类,比较三种方法的分类准确率,并对各分类模型进行参数评估。结果 从原始ROI图像直接提取的Haar小波、DB2小波、Tamura和GGCM特征的最佳分类准确率均达到了95%以上;融合后的ROI图像五种特征的分类准确率都较高,在90%以上。结论 本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应用于肝包虫病和肝囊肿CT图像的分型中具有一定的分类优势,为影像学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4.
成人肠套叠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临床资料.结果 及CT诊断三个方面分析了成人肠套叠的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原发病变的诊断等内容,这一研究既为提高成人肠套叠CT检查的诊断水平,也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影像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5.
目的针对维吾尔族人群体检数据,探索与分析代谢综合征可能的影响因素以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以挖掘体检信息,为疾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关联规则方法,筛选出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强关联条,作为logistic回归模型的待选解释变量,构建模型分析影响因素以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男性与女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10.98%和4.78%。当最小支持度为1.2%,最小置信度为80%时,按性别分别筛选出15条强关联规则。女性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分别为年龄、胰腺及甲状腺影像学检测、尿蛋白、亚硝酸盐与甲状腺检测的交互效应、窦性心律与尿蛋白交互效应等;男性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分别为年龄、尿蛋白、血尿素氮/肌酐、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家族史与血沉K值交互效应等。结论关联规则挖掘技术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获得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为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及预防提供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76.
背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病率高、危害性大,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探讨DPN的危险因素,旨在建立并验证一种辅助临床预测DPN患者的可视化评价工具。方法收集2010—2019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5 0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照3∶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 =11 265)和验证组(n=3 755)。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化资料。通过Lasso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由验证组评估DPN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最后,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的鉴别能力、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估。结果15 020例T2DM患者中,无DPN患者8 887例,DPN患者6 133例。Lasso回归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4,95%CI(1.031,1.03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OR=11.881,95%CI(10.756,13.135)〕、糖尿病病程〔OR=1.070,95%CI(1.061,1.078)〕、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1.237,95%CI(1.209,1.266)〕、高密度脂蛋白(HDL)〔OR=0.894,95%CI(0.877,0.901)〕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P<0.05)。利用上述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组中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DPN发生的AUC为0.858〔95%CI(0.851,0.865)〕,验证组中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DPN发生的AUC为0.852〔95%CI(0.840,0.86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P>0.05)。DCA显示当患者的阈值概率为0~0.9,使用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DPN风险的净收益更高。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并验证一种高精度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变量包括年龄、DR、糖尿病病程、HbA1c、HDL),有助于提高DPN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和筛选能力。  相似文献   
77.
近红外二区(NIR-Ⅱ, 900~1 700 nm)的光相较于传统可见光(400~700 nm)和近红外一区(NIR-Ⅰ, 700~900 nm)的光,波长更长,生物组织内传播时散射更小。因此,NIR-II荧光成像技术在活体生物组织内具有深层穿透能力和高时空分辨率成像等优点。发射NIR-II荧光的纳米探针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其中硫化铅(PbS)量子点凭借尺寸可调、波段可调、易被修饰和量子产率高等优势成为生物医学活体成像的研究热点,如心脑血管和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动物造影实验。本文介绍PbS量子点的荧光特性和合成方法,概述NIR-II窗口下PbS量子点基于多种物质的修饰,在胃肠道、血管、肿瘤、淋巴结等生物活体组织内荧光成像的应用,为探索该成像模式下未来发展潜力做铺垫。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P型纳米二氧化硅载银抗菌粉抗真菌效果及耐热性和稳定性。方法:(1)测定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的抗真菌率。(2)耐高温和稳定性测试。结果:P型纳米二氧化硅载银抗菌粉浓度越高抗真菌效果越好,作用时间越长抗真菌效果越好。最小抑菌浓度,P型纳米二氧化硅载银抗菌粉(含银0.35%)1 g 5 mL水与白色念珠菌作用20分钟平均抑菌率可达70.21%。P型纳米二氧化硅载银抗菌粉置于94℃电热恒温水浴锅中放置14天后,配制浓度为1 g 5 mL的药液与白色念珠菌作用20分钟,抗真菌率仍可达到56.25%。结论:P型纳米二氧化硅载银抗菌稳定性很好,耐高温、不失效。  相似文献   
79.
探讨图像融合技术在肝包虫病分型中的应用。对正常肝脏、单囊型肝包虫病、肝囊肿CT图像感兴趣区域分别使用传统的预处理和图像融合方法,对融合后的和预处理后的图像提取Tamura和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分类模型进行分类,比较两种方法的分类准确率,并对各分类模型进行参数评估。传统预处理方法对肝囊肿CT图像Tamura和混合特征的分类效果优于图像融合方法,最佳分类准确率为98.333%;图像融合方法对单囊型肝包虫病和正常肝脏CT图像不同特征下的分类准确率均高于传统预处理方法,最佳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9.167%和100%;图像融合方法不同特征不同分类器下的平均分类准确率高于传统预处理方法。将图像融合方法应用于肝包虫病CT图像的分型中具有一定的分类优势,为肝包虫病影像学诊断提供依据,也为后期研发肝包虫病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0.
目的基于我国2013—2019年卫生资源分配在“人口公平性”与“地理公平性”存在的差异,以此对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估。方法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和绘制洛伦兹曲线对卫生机构数、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五个指标分别按人口公平性与地理公平性分析我国2013—2019年卫生资源分配现状,使用空间相关分析结合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的综合视角考察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卫生资源配置人口和地理的基尼系数分别在0.055~0.186和0.614~0.679之间,各类医疗卫生资源按人口配置相对公平,而按面积配置则较为不公平,我国卫生资源分配的空间公平性分析显示,卫生资源数据在总体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卫生资源无论按人口还是地理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说明全国卫生资源分配仍不均衡。结论我国卫生资源分配存在地区差异,从人口、地域分布特点出发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包括地理条件、人口因素、经济发展等在内的各类影响区域卫生配置的条件,全面优化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