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6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目的 分析壮族人群低出生体重发生情况,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广西平果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及德保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1日~2015年6月1日出生的4 915例壮族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低出生体重相关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低出生体重儿358例,低出生体重率为7.28%。母亲孕龄≥35岁(OR=1.72)、身高150 cm以下(OR=2.75)、孕早期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 kg/m2(OR=1.68)、血红蛋白浓度<110 g/L(OR=1.50)、孕中期增重少(OR=1.57)、流产史(OR=1.76)、妊娠期高压(OR =5.32)、多产次(OR=1.51)、孕期产前检查少于8次(OR=2.10)等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母亲孕早期BMI≥24.0 kg/m2(OR=0.26)、分娩孕周37周及以上(OR =0.06)、单胎(OR=0.04)等为保护因素。结论 母亲孕龄、身高、孕早期BMI、血红蛋白浓度、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孕期产前检查次数等是壮族人群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中国西部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率较高,对该地区MSM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相关知识及行为进行调查,为制定该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及行为干预措施提供较为切实的依据和参考.方法:研究设计为横断面调查,于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对我国西部的重庆、四川、广西三省市1407名MSM进行问卷调查.结果:MSM的年龄中位数是26岁,同性恋者占69.26%,双性恋者占21.40%.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8.37%.最近6个月,61.22%的MSM有2个及以上同性性伴,7.42%的有同性商业性行为,12.48%的有异性性行为.近6个月内男男肛交性行为时每次都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占46.40%.最近6个月与不同对象发生性行为时的安全套使用有差别(P<0.05).不同地区、是否多性伴和是否有同性商业行为与安全套的使用有关联.结论:中国西部地区MSM人群中普遍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且与其较高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分离现象严重,这对该人群的行为干预提出了挑战,因此,探索控制MSM人群艾滋病传播的新干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广西、新疆和重庆3所医科大学的男性学生对包皮环切术作为HIV的一项干预措施的知、信、行信息,为相应宣传材料及推广模式的开发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数据.方法 选择广西、新疆和重庆3地18岁及以上未做过包皮环切的医科大学学生各30人,进行40 min左右的结构式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在3个地区中,仅有12人知道包皮环切术可以“预防HIV感染”;约84% (76/90)的人认为“包茎或包皮过长者”是做包皮环切手术的主要原因;65%(58/90)的人能说出包皮环切相关知识.当知道包皮环切术预防HIV的流行病证据及生物学机制,并被告之可免费手术后,广西、新疆和重庆3省均有2/3的人明确愿意接受手术,并愿意作为顶层设计的志愿者参与课题研究.被访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但缺乏对艾滋病的重视.结论 引导医学大学生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艾滋病,普及包皮环切手术预防HIV的相关研究成果,将是包皮环切术在该人群中推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充分利用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了解广西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高危行为情况和感染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操作手册的要求,对2011年4~7月在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招募的男男性接触者进行行为学调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共调查和检测MSM 1 128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2.9%;最近6个月83.8%发生同性肛交行为,60.8%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最近1次肛交安全套的使用率为81.5%,最近6个月29.5%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最近1年预防艾滋病服务的接受率为85.2%,最近1年艾滋病检测率为64.5%;艾滋病、梅毒、丙肝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6%、6.4%、0.4%。结论根据各市婚姻状况与样本来源的不同特点,对当地MSM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与干预,进一步提高艾滋病干预服务的覆盖率,加强MSM人群健康意识,提高其安全套使用率和性病治疗率,从而减缓艾滋病在该人群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职业锰暴露水平对锰冶炼厂工人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他可能影响其认知能力的因素.[方法]选择广西某锰冶炼厂240名男性冶炼工人为暴露组,按锰累积暴露指数(CEI)分为高暴露组(CEI≥2.000,86名)和低暴露组(CEI< 2.000,154名),以同一地区某糖厂240名男性工人为对照组,调查其一般情况,并采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调查问卷对认知能力进行调查. [结果]该厂锰作业男性工人CEI与认知能力呈负相关(r=-0.324,P<0.05).控制年龄、婚姻状况等协变量后,暴露组工人认知能力低于对照组人群(P<0.01),且高暴露组工人认知能力低于低暴露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锰暴露工人认知能力的因素有:年龄、文化水平、CEI、吸烟指数(均P<0.05).[结论]职业性锰暴露可能降低锰冶炼厂男性工人认知能力;此外,年龄、文化水平、吸烟也可影响锰冶炼工人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GF和VEGF在ACC侵袭转移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NGF、VEGF在63 例ACC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多项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NGF、VEGF在ACC组织中具有较高阳性表达,Cox模型提示NGF、VEGF、神经是否有侵袭、TNM分期、复发等是预后的危险因素,腺样-管状型的预后较实性型好.结论:ACC的预后与多因素相关,其中NGF、VEGF与ACC的侵袭转移有较大关系,可望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HIV感染高危人群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临床试验的依从性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法筛选出352名受试者进入研究队列,其中男男性行为者(MSM) 153人、女性性工作者(FSW)36人、HIV感染者固定性伴侣(PAR) 163人,随机决定其每日1次或每周2次服药方式,分别在0、4、8、12、16、20、24、28周进行随访观察,从队列保持和药物漏服两个方面了解PrEP依从性情况.采用Cochran-Mantel-Haenszel (CMH)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次高危人群PrEP临床试验中有76.70%(270/352)完成了28周的观察期,药物漏服者所占比例在随访期间波动约为35%,总体依从性得分平均(82.12±27.48)分,中位数95.24分.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本次PrEP临床试验队列保持的因素为月收入水平、试验期间是否有担心和困难、试验期间是否有医疗服务需求、随访管理模式;影响药物漏服的因素为婚姻状况、服药方式、试验期间是否有担心和困难、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总体依从性得分的因素为人群类别、性伴侣数、是否有伴随用药、试验期间是否有医疗服务需求、随访管理模式.结论 本次HIV感染高危人群PrEP临床试验的整体依从性高,影响因素多,在后续研究中应特别加强流动性较强的MSM和FSW人群的依从性管理,并继续推广由专人随访的队列管理模式,适当增加随访次数,不同特征个体分类管理,从而确保临床试验的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仇小强  曾小云 《广西医学》2006,28(2):159-161
临床流行病学是在临床医学的领域内,引入了现代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的有关理论,创新了临床科研的严格设计、测量和评价的方法学,从患者的个体诊治扩大到相应患病群体的研究,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规律,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获得研究的结论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孕妇血红蛋白(Hb)水平及其变化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平果县医院孕检并分娩的壮族孕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孕期保健和妊娠结局的资料。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壮族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 135.92±435.84)g。经调整混杂因素后,孕早期Hb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Hb每增加1 g/dl,新生儿体重增加17.61(95%CI:0.60~34.67)g;孕晚期Hb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呈负相关,Hb每增加1 g/dl,新生儿体重减少19.61(95%CI:-37.53~-1.70)g。孕期Hb水平变化与新生儿体重呈负相关,孕期Hb每增加1 g/dl,新生儿体重减少32.63(95%CI:-48.93~-16.32)g。孕早期贫血组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比非贫血组增加58%(OR=1.58,95%CI:1.08~2.32);孕期Hb水平下降幅度的最高组比最低组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增加87%(OR=1.87,95%CI:1.24~2.81),并且随着孕期Hb水平下降幅度降低,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逐渐升高。结论 广西壮族孕妇孕早期Hb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孕晚期及孕期Hb水平变化与新生儿体重呈负相关。孕早期贫血以及孕期Hb水平下降幅度过低是小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