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对1例奥沙利铂联合5-fu化疗引起全身抽搐的临床观察,并通过解毒、镇静等有效的治疗及健康宣教、症状护理等措施,使其不良反应得到控制,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等对6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T淋巴亚群、SIL-2R进行监测.结果化疗前CD3+、CD4+、CD8+明显降低,SIL-2R显著增高,第一疗程化疗后CD3+、CD4+、CD8+升高,SIL-2R下降.第三疗程化疗后CD3+、CD4+、CD8+明显下降,SIL-2R进一步下降.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跑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多疗程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损害,临床治疗应以调节细胞免疫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183.
树突状细胞 (DC)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 ,具有独特的免疫学功能。综述了DC分离、体外扩增、鉴定和功能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DC与肿瘤免疫的关系 ,以及DC抗肿瘤治疗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4.
5—氟脲嘧啶对恶性肿瘤患者血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5-氟脲嘧啶(5-Fu)对恶性肿瘤患者血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测定52例恶性肿瘤患者5-Fu化疗前后血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NO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肿瘤患者的NOS、NO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而未手术切除者又明显高于手术切除者(P〈0.05和P〈0.01);5-Fu化疗后NOS、NO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健康人无显著性差异(P〉0.0  相似文献   
185.
中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运用营养评估的方法,探究中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评定的意义,并对不同的指标进行比较。方法:对99例初诊的中晚期肿瘤患者进行身高、体重、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的测定,对患者营养状况作客观的综合评价。结果:99例肿瘤患者中营养不良有69例,发生率为69.7%。其中24例为消瘦型营养不良,15例为蛋白质营养不良,30例为混合型营养不良。结论:肿瘤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的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bcl-w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抗凋亡基因bcl-w的转录及翻译水平(即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①mRNA表达情况:bcl-w的mRNA表达水平在各期乳腺癌组中均高于正常乳腺组(P<0.05);而乳腺癌TNM临床分期中,Ⅱ期、Ⅲ期和Ⅳ期均高于Ⅰ期(P<0.05),而前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蛋白表达情况:bcl-w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各期乳腺癌组中均高于正常乳腺组(P<0.05);而乳腺癌TNM临床分期中,Ⅱ期、Ⅲ期和Ⅳ期均高于Ⅰ期(P<0.05),而前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cl-w在乳腺癌发生及发展恶化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抑制bcl-w表达水平,可作为乳腺癌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7.
目的 以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为基础,分析百色市住院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了解百色市鼻咽癌的临床特点,为更准确反映百色地区鼻咽癌的发病规律提供资料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首次住院的306例鼻咽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百色地区鼻咽癌患病率男女比例为2.52:1,41~50岁为发病高发年龄,临床表现主要鼻部症状和颈部症状为主;病理分期以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为主,EBV-IgA阳性为68.30%.结论 百色市鼻咽癌发病特点与广东发达地区基本一致,中老年男性高发,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应加强鼻咽癌知识的宣传及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