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42篇
内科学   12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4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71.
脑膜炎败血性黄杆菌(flav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FM)感染多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该菌对绝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故一旦致肺部感染,常危及生命。本文报告1例社区获得性FM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病例。  相似文献   
72.
王金平 《肝脏》2005,10(3):203-203
患者女,19岁,10d前受凉后出现寒颤、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全身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及轻度干咳,无鼻塞、流涕,发热不退,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萎,食欲明显减退,两便通畅。患者5岁时曾患“甲型肝炎”。无肝炎家族史。入院体检:体温38.4°C,呼吸20次min,心率86次min,血压11058mmHg。神清,皮肤无黄染和出血点,上颚黏膜散在出血点。下颌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2枚,质中,活动,无压痛。巩膜无黄染,咽稍红,扁桃体Ⅱ°肿大,表面附黄色斑点。颈软。心肺(-)。腹软,右上腹轻压痛,墨菲征(+)。肝肋下剑下未及,脾肋下3cm,质中,无触痛。肝区叩…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外周血及痰中白细胞介素(IL)-8、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变化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检测30例患者治疗前后及15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及痰中上述指标的含量。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及痰中IL-8、IL-17和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COPD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及痰中IL-8、IL-17和TGF-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及痰中IL-8、IL-17和TGF-β水平均升高,说明COPD患者气道炎症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始终存在,IL-8、IL-17和TGF-β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和气道阻塞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4.
预防术中压疮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为了满足手术的需要,患者在手术中被放置成各种手术体位以配合手术的进行,由于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和潮湿等原因[1],手术患者是急性压疮的高危人群。据统计,手术中压疮患者的发生率在3%~5%,其中外科手术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更高[2]。现就术中压疮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预防术中压疮研究中的各种方法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旨在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提高手术护理技巧,提高手术护理质量。1压疮发生机制1.1力学因素导致术中压疮发生的力学因素包括垂直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其中垂直压力是术中压疮最主要的因素。在70 mmHg压力下组…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老年II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彩超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患者组)下肢动脉作自上而下的超声检测,测量血管的内径、中-内膜层(IMT)、粥样斑块及血流频谱,与同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①患者组IMT、粥样斑块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②患者组下肢动脉明显狭窄段检出率为12.64%、闭塞段检出率为1.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9%和0(P<0.01),90.11%的明显狭窄段和91.30%的闭塞段位于膝关节以下管径较小动脉。③18.8%的无症状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动脉明显狭窄和闭塞,患者组中有肢体症状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检出较无症状者多。结论:高分辨率B超可清楚地显示老年II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内膜和斑块,结合CDFI及频谱检测可以对狭窄程度和闭塞作出判断,尤其适于膝关节以下管径较小的动脉。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槌状指畸形磁性矫正器治疗槌状指畸形的可行性。方法:将新鲜尸体手指标本植入相应大小的永磁铁钉,观察其伸指和屈指效果,分析此方法治疗槌状指畸形的可行性。结果:5例手指标本剔除皮肤、筋膜等软组织,保留手指伸、屈指肌腱,置入永磁铁钉后,根据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手指关节功能:优3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80%。15例手指标本在保留所有组织后,模拟临床进行手术,采用掌侧入路植入相应大小的永磁铁钉,根据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术后患指关节功能:优10例,良4例,可0例,差1例,评分优良率为93.3%。所有标本术后的屈指活动范围与术前无区别。结论:槌状指畸形磁性矫正器治疗槌状指畸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后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骨代谢指标及骨微结构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4只9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蓝光1组和蓝光2组,每组6只。蓝光组和模型组每天用100 mg/kg的维甲酸连续灌胃14 d,正常组用同体积的蒸馏水灌胃14 d,14 d后各组均恢复正常饮食、饮水。正常组和模型组全程采用日光灯光照模式照射,蓝光1组和2组在维甲酸造模完成后分别采用蓝色光照模式(460 nm)照射14 d和21 d。非蓝光照射时日光灯照射补齐至总照射天数(35 d)。所有大鼠均于35 d后取眼眶血,测定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β-胶联降解物(β-bonded degradation products,β-CTX)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amino terminal peptide of procollagen type 1,P1NP)水平。采用CO2麻醉处死大鼠后取股骨,用microCT测定骨密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分离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钙、磷、ALP、β-CTX和P1NP水平以及骨密度、骨微结构显著改变(P<0.01),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蓝光1组的体质量、血钙水平、血磷水平、ALP、β-CTX,P1NP、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骨小梁分离度发生显著变化(P<0.05),但两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蓝光2组大鼠的体质量、骨密度、骨微结构及骨代谢等各项指标均改变(P<0.05)。蓝光1组和蓝光2组间β-CTX、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分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可在大鼠骨质疏松早期抑制成骨和影响钙磷代谢,促进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的进程,提示骨质疏松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减少蓝光暴露。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常规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的贴扎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足印分析法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FAC分级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患侧的平均步长、步宽及步速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肌内效贴结合常规运动疗法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79.
截石位手术后并发症预防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石位相关并发症包括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循环系统变化、周围神经损伤、小腿筋膜室高压综合征。其预防性护理方法包括辅助器具的使用、体位摆放方法的改进等。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病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截石位导致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neph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先兆子痫大鼠肾组织的表达与蛋白尿的关系。 方法 采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制备大鼠先兆子痫模型(n=8),分别与正常雌性组(n=6)、正常妊娠组(n=8)、未孕L-NAME对照组(n=6)大鼠比较动脉收缩压(SBP)、尿蛋白量(24 h)。各组大鼠肾组织分别行光镜和电镜检查。Western印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nephrin在各组大鼠肾脏局部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肾小球内wilms肿瘤蛋白WT1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VEGF及VEGFR(Flt-1、Flk-1)在各组大鼠肾脏局部的表达。 结果 先兆子痫模型组大鼠nephrin蛋白的表达(0.0726±0.0074)显著低于正常雌性组(0.3795±0.0509)、正常妊娠组(0.2361±0.0437)及未孕L-NAME对照组大鼠(0.7265±0.0503)(均P < 0.01);而nephrin mRNA在各组大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大鼠足细胞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先兆子痫大鼠组VEGF的表达(1.5429±0.0898)显著高于正常雌性组(1.1870±0.1160)、正常妊娠组(1.3741±0.1165)、未孕L-NAME对照组大鼠(1.0155±0.0742)(均P < 0.01);先兆子痫组大鼠VEGFR(Flt-1、Flk-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其他各对照组大鼠(均P < 0.05)。 结论 先兆子痫大鼠中,nephrin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降低,肾脏局部VEGF-VEGFR表达显著增强,可能参与了先兆子痫蛋白尿的生成,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