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1  HIV-1 DNA疫苗的特点自 1 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 ,艾滋病病毒 ( HIV)的感染在全世界迅速广泛流行。到2 0 0 0年底 ,我国在 HIV感染人数已达 60万。由于药物的昂贵和耐药株的产生影响艾滋病的治疗。科学家认为预防 HIV传播的最佳措施是研制和应用安全而有效的预防性疫苗 ,而且认为研制有效的 HIV疫苗是可行的。目前科研人员研究了多种类型疫苗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基因疫苗。HIV-DNA疫苗之所以受到科学家的关注 ,是因为 :基因疫苗与传统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相比 ,有以下优点 :1直接接种 DNA疫苗 ,生产成本低。 2接种基因疫…  相似文献   
63.
我国艾滋病流行病学监测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告艾滋病(AIDS)以来,AIDS已在全球广泛流行。据统计,至2000年底,全球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约为3610万例;死于AIDS者约为300万例。在我国近邻泰国,目前估计已有80万人感染  相似文献   
64.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成功经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各国对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成功经验,包括:控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性传播途径;减少静脉吸毒者中的HIV传播;阻断母婴传播;预防血液和血制品传播及医疗环境中的HIV感染。同时,对一些高危人群,如妓女、男性同性恋/两性恋者、军人、卡车司机及青年人的成功干预效果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汉滩病毒S片段编码区基因免疫小鼠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汉滩病毒S片段编码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用此质粒直接注射到BALB/c小鼠骨骼肌内进行DNA免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汉滩病毒抗体。结果在初次免疫的小鼠血清中检测出有低滴度的汉滩病毒抗体。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显著上升,免疫荧光抗体(IFAT)滴度最高达1640。约87%的免疫动物发生了血清抗体阳转。抗体水平及小鼠血清抗体阳转率与注射的质粒DNA剂量及注射次数有关。结论应用基因免疫技术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针对汉滩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利用尿液标本检测抗HIV-1抗体.方法通过ELISA方法检测50例抗HIV-1抗体阳性感染者及100例抗HIV-1抗体阴性对照组尿液中抗HIV-1抗体.结果显示在50例HIV感染者中有49例尿液抗HIV-1抗体阳性,1例阴性;对照组中尿液中均未检测出抗HIV-1抗体,以血液标本为标准,检测尿液抗HIV-1抗体的灵敏性为98.0%,特异性为100%.尿液标本与血液标本检测的一致性达99.3%.结论本实验提示在采集血液标本不便的情况下,可通过尿液抗HIV-1抗体的检测对高危人群的HIV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筛查.  相似文献   
67.
中国某县0~7岁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目的 了解中国中部经采供血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流行地区0~7岁儿童HIV感染情况。方法 2000年9月选择中国中部有偿献血员较聚集的某县的3个乡,对619名0~7岁儿童采集手指血作HIV抗体及HBV抗原检测。结果 在619名0~7岁儿童中共检出11例HIV感染者,感染率为1.8%(11/619),3个儿童的HIV感染率各为5.9%(10/169)、0.5%(1/206)和0%(0/244),均无输血史,故传播途径可确定为母婴传播;共检出24例HBV感染者,感染率为4.3%(24/619)。结论 中国中部个别地区0~7岁儿童存在较高的HIV感染率,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遏制经母婴途径传播艾滋病。  相似文献   
68.
目的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明确福建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流行毒株亚型与艾滋病(AIDS)流行的关系.方法通过艾滋病监测网络发现全省HIV/AIDS病例,应用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确定HIV-1亚型,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福建省AIDS的流行状况.结果截至2000年底,全省累计发现188例HIV感染者,其中AIDS59例(已死亡53例).经异性性接触感染占65.4%,经血途径感染占9.0%,境外感染占44.1%,其中在东南亚等国家感染约占83.1%,境内感染占39.9%.41例HIV/AIDS病例的HIV-1亚型分析表明福建省存在A、B、C和E4种亚型,E亚型占75.6%(31/41),均为经异性性接触途径感染;B亚型17.1%(7/41),主要经血途径感染.A和C亚型分别为1和2例.E亚型基因离散率为(12.245±3.894)%,B亚型基因离散率为(10.762±2.707)%.表明福建省E亚型流行株的来源复杂,与感染地点、时间有关.结论福建省AIDS流行速度正在加快,病毒感染者主要经异性性接触途径感染,HIV-1流行毒株主要为E亚型.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患者外周血和部分组织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生物学性状和基因序列的特点。方法:将3例患者的PBMC、淋巴结活检组织或脑脊液接种于PHA刺激72h的正常人PBMC进行病毒分离,将分离的毒株接种于MT2细胞,观察分离株的致细胞病毒性。同时提取前病毒DNA,对外膜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同一患者不同组织来源的毒株,其生物学性状和基因序列存在差异;2例来自脑脊液的毒株,其基因序列与国际标准株SF162同源性较高。结论:在同一宿主体内的不同组织、体液内有不同的病毒种群存在;中国部分HIV感染者中存在与国际标准株同源的嗜神经株。  相似文献   
70.
HIV/HCV混合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两者相互影响及治疗原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