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0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231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41.
目的:了解心脑血管疾病(CVD)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与医疗服务利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9—2020年宿迁市人群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专项调查中冠心病与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EQ-5D-3L量表评价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近1年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率衡量卫生服务利用情况。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VD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在调查期内,CVD患者的门诊服务利用率为49.38%;住院服务利用率为30.90%。调查对象总体健康效用值为(0.912±0.133),EQ-VAS得分为(68.93±13.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效用值每增加1个单位,患者接受门诊服务利用的可能性下降74.40%;接受住院服务利用的可能性下降61.40%。EQ-VAS每增加1个单位,患者接受门诊服务利用的可能性下降3.10%;接受住院服务利用的可能性下降2.80%。此外,结果显示,患有高血压的CVD农民患者更有可能利用门诊服务(P<0.05);男性、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无任何医疗保险、不饮酒、同时患有糖尿病,且共患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者更有可能利用住院服务(P<...  相似文献   
442.
目的:基于基因组学研究医院内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分布,毒力情况及同源性分析,深入阐明院内感染的分子机制,为多重耐药菌株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1株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的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经培养鉴定,测定对常用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进行基因分型并行全基因组测序。根据基因测序结果,选择相关耐药基因在临床收集的另外50 株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中进行扩增检测,验证其携带情况,对测序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阐述。结果: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除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外的抗生素全部耐药,测序结果显示该菌染色体基因序列全长5 468 925 bp,含有4个质粒(179 972 bp、141 377 bp、85 181 bp和20 247 bp),共有5 98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85个tRNA基因和25 个rRNA 操纵子。此外,该菌携带有大量参与编码多种抗生素的耐药基因。MLST结果显示,该菌基因型为ST11型,该菌大部分序列与之前在四川和杭州报道的菌株类似,最接近的是一株编号SCKP020029(NCBI Accession number:CP029384)的肺炎克雷伯菌。收集的另外50株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确认均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ted-spectrum beta-bactamases,ESBLs),其中97%为ST11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结果显示分属3个克隆。在这些菌株中,耐药基因检出率分别为KPC-2(98%), SHV -11(98%),TEM -1(76%),CTX -M(76%),Oqxb1(66%),qnrS(70%),Int1(42%),sul1(82%),sul2(96%),iutA(88%), iucABCD(10%)和rmpA2(100%)。结论:实验结果揭示了院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组学具有高度相似性,流行病学具有聚集性和散发性交叉的特点。抗生素耐药结果提示了细菌耐药中选择性抗生素耐药压力的作用效应,同时质粒耐药基因在细菌中的传播提示这些耐药菌在院内的传播以质粒传播为主,有效的院内感染监测、隔离和控制这类质粒的传播是减少这种细菌耐药感染必不可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443.
非随机对照研究中未测量混杂因素的控制极具挑战。阴性对照理论基于“阴性对照的检测结果必须阴性”的思想,在进行人群研究时,额外设置合适的阴性对照,将关联特异度的思想融入人群研究中进行未测量混杂因素的识别和控制。本文从统计学角度解析阴性对照理论控制未测量混杂因素的基本原理,详细介绍基于阴性对照理论的系列衍生方法:死亡率标准化校正法、校正P值法、广义双重差分模型以及双向阴性对照法,并结合代表性案例对其合理应用进行述评。阴性对照是识别、校正和控制未测量混杂因素的重要统计设计思想,是基于现实世界数据开展实效比较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44.
多环芳烃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多环芳烃在大气中的含量也随之升高。已有报道证明多环芳烃是儿童哮喘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但其具体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代谢组学的发展为揭示环境污染物的毒理机制和疾病病因学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手段。文章从代谢角度,特别是一碳代谢和色氨酸代谢两个方面综述多环芳烃通过改变表观遗传模式和激活芳烃受体,介导炎症并诱发儿童哮喘的机制。  相似文献   
445.
目的 探讨中国≥80岁老年人(高龄老人)睡眠时长、体育锻炼及其交互作用对血脂异常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调查对象为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项目四轮调查(2008-2009年、2011-2012年、2014年和2017-2018年)中的高龄老人。收集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体格检查等资料,收集空腹静脉血进行血脂检测。采用竞争风险模型探索睡眠时长及体育锻炼与血脂异常发生风险之间的因果关联。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函数分析睡眠时长与血脂异常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相加及相乘交互作用模型探索睡眠时长和体育锻炼对血脂异常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结果 1 809名研究对象的年龄为(93.1±7.7)岁,女性占65.1%。基线调查睡眠时长为(8.0±2.5)h/d,睡眠时长<7 h/d者占28.1%,>9 h/d者占27.2%。累积随访6 150.6人年(人均随访3.4年),血脂异常新发病例304名,发病密度为4 942.6/10万人年。竞争风险模型结果表明,与睡眠时长为7~ h/d者相比,>9 h/d者血脂异常发生风险增加22%(HR=1.22,95%CI1.07~1.39);与不进行体育锻炼的高龄老人相比,进行体育锻炼的高龄老人血脂异常发生风险降低33%(HR=0.67,95%CI0.57~0.78)。RCS函数分析显示,在高龄老人中睡眠时长与血脂异常发生风险具有正向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交互作用分析显示,体育锻炼与睡眠时长对血脂异常发生风险存在拮抗作用。结论 体育锻炼可能会改善睡眠时长过长对高龄老人血脂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46.
目的:探讨急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中毒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的相关风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23年4月30日多家医院就诊的急性H2S中毒中至重度患者。根据是否合并CNS损伤,分析性别、年龄、实验室检验结果以及30 d的死亡、神经功能预后等,探究急性H2S中毒合并CNS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乳酸(lactate,Lac)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预测急性H2S中毒合并CNS损伤的效能。结果:与非合并CNS损伤组相比,合并CNS组H2S暴露浓度更高,入院时收缩压、中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氧合指数均显著下降,心率显著上升。CNS损伤组入院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心肌损伤明显增多;30 d死亡率达50%,且改良 Rankin 量表>2分的患者数量显著增高。此外,通过分析发现合并CNS损伤组入院时Lac和NSE水平较非损伤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联合Lac和NSE在预测急性H2S中毒合并CNS损伤的效能优于单个指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达0.948。结论:急性H2S中毒合并CNS损伤患者并发ARDS、心肌损害增加,30 d死亡率增加和神经功能预后差;此外,急性H2S中毒联合早期血清Lac以及NSE水平的升高判断急性H2S中毒合并CNS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47.
目的 探讨2015-2018年苏州市孕产妇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2015-2018年在苏州市开展的孕产妇人群流感随访队列资料,描述队列人群的基本情况和流感病毒感染后的临床特征,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产妇实验室确诊流感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招募19 006名孕产妇,其中实验室确诊流感病例479名,A(H3N2)(42.8%)为主要的病毒亚型。在有流感流行期暴露风险的人群中,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或者其丈夫户籍在苏州市、职业为保育员及保姆、除本人外家中常住人口>2人、在苏州市有医疗保险、在苏州有生育险、纳入时为孕晚期、近一个月有过咳嗽、第一次怀孕、已有孩子、怀孕前后户外时间比以前多、怀孕前后戴口罩频率比以前多、怀孕前后聚会频率有改变均与孕产妇流感病毒感染有关,其中第一次怀孕、怀孕前后户外时间比以前多、怀孕前后戴口罩频率比以前多、怀孕前后聚会频率有改变为保护因素;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中常住人口>2人(aOR=1.24,95%CI:1.01~1.52)、孕晚期(aOR=1.56,95%CI:1.26~1.91)是孕产妇感染流感病毒的危险因素。结论 家中常住人口数较多及孕晚期的孕产妇更要注意预防季节性流感。  相似文献   
448.
目的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述,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志愿者行动相关伦理问题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方法 运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志愿者、伦理、研究4个关键词,在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发表于2006年12月至2021年12月(共15年)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志愿者行动的伦理研究”的文献。经搜索发现相关文献并不是很多,共检索到31篇,最终仅入选23篇。结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志愿者面临的伦理问题复杂多样,志愿者个人伦理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解决相关伦理问题的策略尚不够完善。结论 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志愿者行动的伦理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