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8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468篇
预防医学   208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7篇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农药氯氰菊酯(Cyp)和甲基对硫磷(MP)混配对大鼠生殖激素、甲状腺激素和免疫功能的联合作用.方法 健康2月龄Wistar大鼠80只,按3×2析因设计随机分为8组(雌雄各4组).以1/30LD50剂量隔日灌胃1次,即0,Cyp 8.0mg/kg bw,MP 0.23mg/kg bw,Cyp 8.0+MP 0.23mg/kg bw,连续30天,对照组用色拉油.测量大鼠体重增长,脏器湿重;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生殖激素指标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雌二醇(E2)和睾酮(T);甲状腺激素指标(T3、T4和TSH);以及免疫指标IgG和IgA,取血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率、中性粒细胞吞噬率.结果 氯氰菊酯和甲基对硫磷混配对大多数指标为相加作用,但对卵巢和肾脏重量、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血清IgA为拮抗作用;对雌二醇的联合作用则有性别差异对雌鼠为协同作用,两种农药能分别使雌鼠血清雌二醇升高1.44倍或1.21倍;而对雄鼠则为相加作用,氯氰菊酯可使雄鼠E2值增加64.64%.结论 氯氰菊酯和甲基对硫磷混配可对大鼠生殖激素、甲状腺激素和免疫功能产生联合作用,雌二醇是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2.
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神经肽Y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脂饲料对大鼠下丘脑神经肽Y(NPY)及其受体Y1、Y2、Y5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大鼠肥胖易感性差异的机制。方法:36只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高脂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和基础饲料13w。实验结束时,根据体重将高脂组分为饮食诱导肥胖(DIO)和肥胖抵抗(DIO-R)大鼠,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内脏脂肪湿重、脂体比、热能摄入量及能量利用率的差异;RT-PCR法测定下丘脑NPY及其受体Y1、Y2、Y5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IO大鼠体重、内脏脂肪湿重、脂体比、热能摄入量及能量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IO-R大鼠,而DIO-R大鼠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DIO大鼠下丘脑NPY及其受体Y1、Y2、Y5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IO-R大鼠,而DIO-R大鼠与对照组相比,除Y2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外,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脂饲料诱导下,SD大鼠表现为明显的肥胖易感性差异,下丘脑NPY及其受体的高水平表达可能是导致DIO大鼠热能摄入过多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3.
38例女性戒毒人员院内心理综合干预的半年操守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较为有效的综合性的院内心理干预方法,以降低女性戒毒人员的复吸率和延长其操守时间。方法:采取授课、心理训练和疏导等方式,运用认知疗法、脱敏疗法、放松训练、心理疏导等方法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干预出院后38例中13例半年内未复吸、12例已复吸、13例失访,半年复吸率在31 .6 % - 6 5 . 8%之间,且本次干预后的操守时间比干预前一次显著延长(P <0. 0 1)。结论:运用心理综合干预措施对院内女性戒毒者进行干预可降低其半年复吸率和延长操守时间。  相似文献   
84.
复吸预防的综合干预措施对吸毒患者焦虑症状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促进吸毒者戒毒后的身心康复,减缓吸毒者的焦虑症状,提高操守率、延长操守时间.方法:对干预组实施一个月的综合干预,内容包括:讲授与讨论毒品的有关知识、成功防复吸的要素、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心理脱敏和集体讨论等.干预前后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焦虑症状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干预组SAS平均得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20,<0.05).结论:该综合干预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吸毒者的焦虑症状,加速脱毒病人的身心康复,对预防脱毒后复吸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
吸毒患者亲属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索提高吸毒者亲属帮助患者戒毒能力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方法:对戒毒患者亲属进行与戒毒有关的心理-行为干预,包括:举办讲座、开通热线解答亲属的问题、上门与电话指导等,并通过调查亲属对戒毒成功的态度、帮助戒毒的措施、焦虑状况等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干预后,戒毒者亲属帮助其戒毒的措施显著改善(P<0.01),对戒毒患者多采用温和的管理方式(43.33%,P<0.01),亲属焦虑比例下降(P<0.05).结论:对戒毒患者亲属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可增强其帮助戒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重复性搬举作业所致背部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应用表面肌电信号 (SEMG)技术对重复性搬举所致的竖脊肌疲劳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对 13名自愿者 10 0次搬举 8kg负荷至腰部高度的EMG波幅分析和搬举前后 2次静态实验EMG信号快速傅立叶转换 (FFT)后的频谱变化分析对竖脊肌疲劳进行评估。结果  10 0次动态搬举过程中 ,随着时间的延长 ,EMG平均波幅逐渐上升 ,T10右竖脊肌和L3左竖脊肌平均波幅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 <0 .0 1) ;而T10左竖脊肌和L3右竖脊肌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中频截距在T10右竖脊肌、T10左竖脊肌、L3右竖脊肌、L3左竖脊肌均有下降。T10右竖脊肌中频截距下降了2 .0 % ,与搬举前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T10左竖脊肌、L3右竖脊肌和L3左竖脊肌分别下降了10 .9%、2 9.9%、2 7.9% ,与搬举前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P <0 .0 1)。 10 0次搬举后平均功率频率截距在L3左竖脊肌下降了 9% ,与搬举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他部位下降不明显。结论 重复性的搬举可导致竖脊肌疲劳 ,L3部位比T10部位更容易疲劳 ;用中频截距的下降评价肌肉疲劳比用平均功率频率截距下降更敏感。  相似文献   
87.
邱香  郝丽萍 《大众医学》2013,(12):32-33
关于饮酒和2型糖尿病发生之间的关系.国际上已经开展了很多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其中大多数研究显示,饮酒和2型糖尿病之间是u型或J型的关系。也就是说,与不饮酒相比,适度饮酒能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但是,过量饮酒却大大增加了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同时干预对丙烯酰胺(ACR)神经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丙烯酰胺、褪黑素与褪黑素干预组,丙烯酰胺2.3 mmol/L溶液日常饮用;褪黑素腹腔注射2.5 mg/kg1,次/d,连续9周。每周进行步态评分,试验结束后取出大脑、小脑检测抗氧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丙烯酰胺组与褪黑素干预组第3周开始步态分值明显升高,丙烯酰胺组大脑皮层SOD活性降低9.89%,小脑SOD活性、GSH含量分别降低7.49%1、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烯酰胺组比较,褪黑素干预组第4、5周步态分值分别下降22.92%、15.85%,大脑皮层SOD活性升高14.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烯酰胺能导致大鼠步态改变,脑组织SOD活性及GSH含量降低。褪黑素对丙烯酰胺毒性早期有一定缓解作用,后期不明显。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并比较纳米二氧化硅(SiO_2)和微米二氧化硅(SiO_2)颗粒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毒性作用。方法:将40μg/ml的纳米SiO_2和微米SiO_2颗粒物混悬液分别与HUVECs共培养不同时间(6、12、24、48 h),观察两种颗粒物的毒性作用。检测的毒作用指标有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释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染尘6、12、24、48 h,两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LDH均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染尘6、12、24、48 h,纳米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和IL-6释放量均明显增加(P0.05);染尘24、48 h,微米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和IL-6释放量均明显增加(P0.05);纳米组和微米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SOD活性先增加后降低(P0.05)。随染尘时间的延长,两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和IL-6释放量均增加,而SOD活性先增加后降低。纳米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LDH、TNF-α及IL-6释放量均明显高于微米组(P0.05),染尘6、12 h,纳米组SOD活力明显低于微米组(P0.05),染尘24 h,纳米组SOD活力明显高于微米组(P0.05)。结论:两种颗粒物均能引起HUVECs损伤,其中纳米SiO_2颗粒物损伤作用较大,两种粒径颗粒物毒性效应存在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调查孕期三卤甲烷内暴露水平及影响因素,为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暴露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湖北省武汉市某医院2011年7-12月入院分娩的277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4种三卤甲烷(三氯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和三溴甲烷)的浓度,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探讨孕期三卤甲烷内暴露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液中三氯甲烷的检出范围为13.08~480.26 ng/L,中位数为70.17 ng/L,检出率为100%;二氯一溴甲烷的检出范围为未检出~38.24 ng/L,中位数为3.30 ng/L,检出率为86.6%;一氯二溴甲烷的检出范围为未检出~20.92 ng/L,中位数为0.48 ng/L,检出率为27.4%;三溴甲烷的检出范围为未检出~78.76 ng/L,中位数为1.41 ng/L,检出率为43.7%;总三卤甲烷的范围为17.04~491.42 ng/L,中位数为84.86 ng/L;广义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液中三氯甲烷含量和总三卤甲烷含量均与年龄呈正相关(β=0.007,P=0.039;β =0.007,P=0.016),均与饮水煮沸呈负相关(β=-0.170,P=0.003;β=-0.135,P=0.004).结论 年龄和饮水煮沸可能影响孕期三卤甲烷内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