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6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2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索联合免疫策略在预防和治疗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相关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在C57BL/6动物模型中,观察了表达HPV16基因的融合蛋白L2E7疫苗和重组痘苗病毒mE67疫苗的不同联合免疫方式在预防和治疗HPV16相关肿瘤中的作用。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评价它们在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结果 我们发现以HPV16 L2E7融合蛋白+佐剂(CpG)初免,用重组痘苗病毒rVVmE67加强免疫的联合免疫方式在C57BL/6小鼠实验中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HPV16相关肿瘤的攻击。ELISPOT可以检测到高水平的E749-57肽特异性,分泌IFN-γ的效应T细胞。CTL检测同样反应出这种联合免疫方式所诱发的CTL细胞可以有效识别并杀伤含HPV16E6/E7的靶细胞。结论 以HPV16L2E7融合蛋白+CpG初免,用重组痘苗病毒rVVmE67加强的联合免疫策略可以有效防治HPV16相关肿瘤,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B2和PB1亚基作为实验性流感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能性.方法以复制型质粒(pSCA)为载体分别构建表达甲1型和甲3型流感PB2和PB1的复制型DNA疫苗,免疫小鼠后分别用甲1型流感病毒(A/PR/8/34)进行鼻腔攻击,观察针对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的复制型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本实验所构建的复制型DNA疫苗在真核细胞中均可表达外源基因;本实验采用的复制型质粒载体(pSCA)与传统质粒载体(pcDNA3)在诱导小鼠产生抗体方面无差异,并且都诱导了偏向TH1类的免疫反应;表达甲1型和甲3型流感PB1基因的复制型DNA疫苗均可保护小鼠抵御甲1型流感病毒(A/PR/8/34)的攻击.结论表达甲型流感病毒PB1的复制型DNA疫苗能保护小鼠抵御同型和异型流感病毒的攻击,本实验为流感疫苗研究提供新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3.
中国急需加强对西尼罗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尼罗病毒感染是世界性流行的疾病 西尼罗病毒于1937年首先在非洲乌干达的西尼罗地区从发热患者血清分离到,因此得名,并因为该病毒可以引起发热而称西尼罗热。此后发现,库蚊、伊蚊、按蚊等40余种节肢动物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畜引起疾病,输血和器官移植等也可以造成传染。本病除1950年在以色列,1974年在南非流行外很少发生大流行,病情也不重,很少发生死亡。但自1994年在北非、中东、欧洲和北美等地区迅速流行,发热和脑炎病例增多,病死率也增高,近年还报道数例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的西尼罗病毒感染的病例。特别是1999年首次在美国纽约发现后,迅速传遍美国,2003年扩大到除2个州外的所有州,总病例多达8470例,死亡数百人。该病已经向北美的加拿大和南美洲的牙买加等国传播。在澳洲有西尼罗病毒的亚型病毒(Kunjin virus,Kun)引起的疾病流行。西尼罗病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4.
立夫特谷热(rift valley fever,RVF)是流行于非洲次撒哈拉地区的急性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为立夫特谷热病毒(RVFV),由节肢动物传播。RVF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由大(L)、中(M)、小(S)3个节段构成,每个节段包裹在单独的核衣壳中。L节段编码L蛋白即病毒RNA聚合酶;M节段编码包膜糖蛋白G1和G2及两个非结构蛋白;S节段则利用双义链策略编码N和NSs蛋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的E6E7基因在细胞恶性转化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人乳头瘤病毒(HPV)的E6E7基因克隆至腺病毒伴随病毒表达载体中,通过包装的重组病毒感染,将E6E7基因导入并整合到永生293细胞的基因组中。结果: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HPV18 E6E7 AAV病毒并感染了永生293细胞,PCR/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E6E7基因在转化细胞293TL中确有表达,转化细胞293TC和293TL具有明显的转化表型,和亲本293细胞相比,生长速度快,接触抑制消失,集落形成率提高20倍,且集落明显增大,形成时间短。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PV18 E6E7 AAV病毒,HPV18 E6E7基因引起永生化人上皮细胞293的恶性转化。此病毒可用于感染正常上皮细胞,研究其致癌机制。  相似文献   
16.
狂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狂犬病病毒宿主动物的免疫状况对于预防和控制人类狂犬病的流行至关重要.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动物用狂犬病疫苗,尤其是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将就动物用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滇西北地区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系统鉴定,明确与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的差异.方法 对2005、2006年从滇西北地区分离的3株版纳病毒进行形态学、基因组带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从2005、2006年滇西北蚊虫标本中分离到的3株版纳病毒为直径约70 nm、无包膜、有双层衣壳的球形颗粒,基因组带型为6-6分布.3株版纳病毒问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与云南其他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版纳病毒毒株的最大同源性分别为98%和9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滇西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共同形成一个分枝;第12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我国版纳分离株和印度尼西亚毒株间存在共同的氨基酸残基差异.结论 首次从滇西北地区蚊虫中分离到3株版纳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滇两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黄祯祥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病毒学家,我国医学病毒学奠基人之一.他从事有关传染病学和病毒学方面的研究50余载,为人类的防病治病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于1987年3月24日辞世.  相似文献   
19.
EBVTK激酶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NPC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以Epstein-Barr病毒(EBV)TK激酶为抗原,建立简便、快速、敏感和特异的鼻咽癌(NPC)诊断方法。方法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RSET-TK,在原核细胞BL21(DF3)中获得高效表达的TK激酶,以Western blot检测证明其抗原的特异性和应用于NPC检测的可行性。以纯化的TK激酶为抗原初步建立ELISA检测方法,检测NPC患者血清中TK/IgG抗体。结果 在NPC患者血清中含有特异的针对TK激酶的IgG抗体,Western blot TK/IgG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初步建立了ELISA TK/IgG诊断NPC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对恒河猴感染SARS-CoV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鼻腔喷雾法(剂量为60万单位/鼻孔)研究了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对感染SARS-CoV的恒河猴预防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5只)和对照组(5只)相同时间检测的咽拭子等标本中,Real-time PCR检测和病毒分离均未检出病毒。攻毒后病毒导致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和IgG抗体的反应也较对照组弱。血液学指标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动物攻毒后各项指标较试验前比较没有显著性改变;病理结果显示试验组2只恒河猴肺组织形态基本正常,其余3只猴有肺间质性炎,表现肺间隔增厚、单核样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其中1只增厚的肺间隔有局灶相互融合,这3只猴肺部病变与对照组的病变表现相似,且病变累及范围较对照组小;其他各受检脏器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可以有效阻断或减弱SARS-CoV对恒河猴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