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47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63篇
预防医学   79篇
药学   77篇
  2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侯晓霞  王吉云  胡大一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1):934-936,939
目的:评价hs-CRP及其联合血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46名。分别根据基线水平的hs-CRP和TC/HDL-c的三分位数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观察不同危险组患者的长期心血管事件(死亡、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因严重心绞痛而再次入院)发生情况。结果:完成随访241例,其中120例发生心血管事件。随着hs-CRP水平和TC/HDL-c的逐渐升高,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P值均<0.01)。对于TC/HDL-c<4.56的"低危"患者,hs-CRP可进一步分出相对高危险组。结论:hs-CRP可以独立预测ACS患者长期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也可以增强传统血脂对ACS患者的危险分层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不同运动水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水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与临床和冠状动脉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4例AMI根据发病时运动水平分为静息和运动发病两组,103例完成了冠脉造影,164例中5例死亡。结果:静息发病组女性发病年龄大,梗死前心绞痛多;糖尿病静息发病多,这组女性年龄比男性大;运动中发病者冠脉造影单支病变多。结论:不同运动水平发生AMI的冠脉病变不同,静息发病组血管病变严重,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中测定的血流资料和术后近中期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单纯OPCAB手术的患者资料,分析并对比患者术中测定的血流指标、术后早期临床事件及术后随访资料。术后早期临床事件包括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使用、再次手术、新发心房颤动及院内死亡。结果:共463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62.80±8.36)岁,其中女性115例(24.8%),平均吻合桥血管(3.10±0.81)支,共1 435支桥血管,术中血流测定结果显示移植血管平均血流量(mean flow,MF)为(32.34±14.45) mL/min,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为2.87±0.92。23例(5%)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IABP使用者11例,术后30 d死亡患者4例。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组的桥血管MF低于无心肌梗死组,而PI高于无心肌梗死组(P<0.05)。其他术后早期临床事件组间比较,其MF、P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移植血管低MF(Wald=5.684,P=0.017,95%CI:0.894~0.989)、高PI(Wald=9.040,P=0.003,95%CI:1.252~2.903)是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随访最长时间37个月,共7例患者死亡,死亡组与生存组间术中血流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动脉桥正常血流组比较,低MF组(MF<10 mL/min)随访期间死亡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6,P<0.05)。结论:移植血管低MF、高PI会增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动脉桥MF<10 mL/min 会增加患者术后中期死亡率,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术中血流测定技术对OPCAB术后近中期结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94.
462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分析 4 6 2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发生的并发症原因 ,以利减少其发生率。选择 1995年 3月~ 2 0 0 3年 12月因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置入起搏器或自动复律器 (ICD)的患者 4 6 2例。其中男 2 2 4例 ,女 2 38例 ;缓慢性心律失常4 4 8例、快速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 14例 ;4 6 2例起搏器中单腔起搏器 2 4 1例、双腔起搏器 2 0 7例(包括部分双室起搏 )、三腔起搏器及ICD 14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分别是囊袋内积血及血肿 (6 .1% )、电极导线脱位 (1.5 % )、囊袋破溃及感染 (1.1% ) ,积血的发生与年龄偏大和术后使用阿司匹林有关 ,电极导线的脱位主要是固定的、结扎线松开 ,电极导线固定不良所致 ;感染的发生主要在慢性期 ,尤其是更换起搏器的患者 ,考虑囊袋制作偏小、或与原起搏器形状不相称引起皮肤受压缺血 ,激发无菌性炎症 ,破溃后发生细菌性感染是其主要原因。结论 :采取相应措施 ,可以减少此类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5.
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合并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心内科门诊患者合并心理问题的现状及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2005年10月至2006年1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所有347例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单纯躯体疾病所占比例为52.4%,单纯心理疾病占12.7%,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共病占27.7%.其中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31例(8.9%)、焦虑62例(17.9%)、抑郁焦虑混合状态28例(8.1%).单纯心理疾病患者既往多诊断为心血管疾病、功能性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并且大部分患者不认为自身有心理问题.结论 心内科门诊患者中心理问题和躯体疾病共病常见,单纯心理问题容易被误诊为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总结长QT综合征(LQTS)患者运动试验特征,寻找LQTS鉴别诊断的新方法,探讨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LCSD)降低LQTS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的机制.方法观察12例LQTS患者在运动试验过程中模拟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的情况,总结其变化特征,比较LCSD手术前后这些特征的改变情况.结果有7/12(58%)患者在运动末和(或)恢复早期有顿挫T波的形态变化,手术使其中的4例变化消失.运动过程中LQTS患者表现为运动中的QTc有所缩短,但在恢复期显著延长.手术使恢复早期QT间期骤然升降的程度明显减小.代表QT间期对心率适应性反应的参数,QT对RR间期的斜率,运动后与运动前相比,变得明显陡峭,从运动前的0.61±0.06到运动后的0.71±0.07,P<0.0001.手术使运动前的斜率变得显著平缓,(术前0.61±0.06,术后0.55±0.07,P=0.013);同时使运动后的斜率也变得显著平缓(术前0.71±0.07,术后0.66±0.06,P=0.018).结论运动试验可用来帮助鉴别诊断QT间期处于临界值的个体.LCSD手术可使LQTS患者运动前后的QT/RR间期斜率都变平缓,从而降低运动引起的QT间期过度延长,可能是其有效治疗LQT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HERG基因Y475C突变的致病机制。方法利用DNA定点突变技术构建Y475C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法转染人胚胎肾细胞进行表达。转染后48h用膜片钳技术记录KCNH2(亦称HERG)通道电流变化情况,明确Y475C突变导致2型长QT综合征的机制。结果电生理学研究显示与野生型通道电流相比,Y475C突变单独或与等量野生型质粒共转染时电流密度均显著降低,并且通道激活特征,包括V1/2(半激活电压)和K斜率因子也有显著改变。Y475C对通道失活特征无显著影响。结论Y475C突变通过负显性抑制效应以及通道门控特性的改变导致该基因编码的快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显著降低是引起患者QT间期延长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8.
通常把心率≥100bpm,QRS波时限≥120ms的持续性心动过速总称为宽QRS波心动过速。宽QRS波心动过速中约80%是室性心动过速,而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器质性或功能性)等心室内传导障碍或旁路前传的病例也不少见。原作者提供的第1、2份心电图均为类右束支阻滞形的宽QRS波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999.
患者女性、18岁,因“4h内突发晕厥3次”于2007年9月2日急诊入院。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前额有5×2cm:皮肤擦伤,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初步分析入院时心电图(图1A):窦性心律,74bpm,QT/QTe700/752ms,V3-V6导联T波基底增宽,顶部变尖(似LQT1的T波改变),室性早搏。随后,患者情绪激动时,再次发作尖端扭转型室速(Tap),Tdp终止后,描记心电图(图1B):窦性心律,103bpm,QT/QTc470/625ms,II、aVF、V2-V4导联可见明显双峰T波(箭头指示),频发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1000.
2013年11月,美国心脏病学学院(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胆固醇新指南,其中最重大的变化是取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目标值,改为推荐4类需使用他汀药物治疗的人群和大、中2种他汀剂量,做出如此在临床上难以执行的建议基于高质量随机临床试验(RCT)的证据。那么RCT的他汀剂量是如何设计的?基于科学,还是游戏,甚至“陷阱”?以4S为代表的5项有里程碑意义的他汀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