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66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肺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精确的时间和空间调控.宫内感染又称先天性感染,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受到感染而引起胎儿的感染.宫内感染时,胎儿暴露于炎性环境中,导致影响肺发育的细胞因子发生变化.文章就宫内感染与胎儿肺发育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对超低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微转移规律及分布的影响,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大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组织芯片CK20染色方法,研究超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组(21例)与直接手术组(23例)行Miles手术后的大体标本。结果新辅助治疗组21例患者直肠系膜共检获淋巴结138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9枚,微转移12枚:7例为淋巴结癌转移。2例为淋巴结微转移,6例为病理完全缓解。直接手术组23例患者的直肠系膜共检获淋巴结415枚,其中转移淋巴结169枚,微转移59枚:12例为淋巴结癌转移,4例为淋巴结微转移。两组直肠系膜外带与前区的转移淋巴结分别占21.5%(11/51)与29.0%(49/169)、17.6%(9/51)与17.2%(29/169)。坐骨直肠窝转移淋巴结分别占该区总淋巴结的25.0%(3/12)与22.2%(8/36),该区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者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8%(1/21)与13.0%(3/23)。结论新辅助治疗影响超低位直肠癌区域淋巴结的转移与分布.新辅助治疗组肛门括约肌累及较直接手术组显著降低。坐骨直肠窝内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Miles手术作为超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标准术式的价值应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担载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5-FU)的左旋聚乳酸(PLLA)共混羊毛蛋白纳米纤维药膜的缓释功能及其对结肠癌细胞的体外抑制效果。方法将PLLA与羊毛蛋白共混交联,并加入抗肿瘤药物5-FU,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将共混溶液制作成具有缓释效果的纳米纤维薄膜。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形貌。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5-FU/PLLA羊毛蛋白药膜中5-FU的缓释效果。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药膜对结肠癌细胞HCT116的体外杀伤效果。同时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实验组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由SEM可以看出5-FU能够均匀分布在纳米纤维药膜中,HPLC显示5-FU能够缓慢释放并基本符合零级动力学规律。采用不同处理因素后,通过显微镜观察,药膜浸泡时间越长的实验组细胞出现肿胀、凋亡、坏死的情况越明显。MTT检测纳米药膜实验组的细胞存活率为(47.5±2.8)%,而不含药物的纯膜组对细胞基本无影响,其存活率为(93.9±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FU/PLLA羊毛蛋白纳米药膜有明显缓释效果,具有较好的肿瘤细胞抑制作用和潜在的医疗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价术前腔内支架治疗左半结肠和直肠癌肠梗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利用CENTRAL、PubMed、EMBASE、Medline、OvidLww等英文数据库和CMB、CNKI、万方等中文数据库.全面检索术前腔内支架与急诊手术治疗左半结肠和直肠癌肠梗阻的比较研究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和回顾性分析文献.利用RevMan5.1软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1083例患者,其中随机对照研究5篇,回顾性分析9篇。与急诊手术相比,术前腔内支架组围手术期死亡率(RR:O.52;95%CI:0.30-0.93。P〈0.05)和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RR=0.46,95%U:0.31-0.70,P〈0.01),手术切除率提高(RR:1.90,95%U:1.33-2.70,P〈0.01),手术时间(MD=-59.77,95%CI:-87.51-32.04.P〈0.01)和术后排气时间缩短(MD=一10.78,95%CI:-16.67-4.90,P〈0.01):两种方法的永久造瘘率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腔内支架治疗左半结肠和直肠癌肠梗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优于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肿瘤浸润肥大细胞(TIM)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2例行首次根治性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石蜡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TIM的密度,根据TIM的平均密度[(8.4±6.5)/高倍视野],将患者分为TIM少量浸润组(TIM平均密度<8.4/高倍视野)和TIM大量浸润组(TIM平均密度≥8.4/高倍视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TIM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浸润.TIM少量浸润组和TIM大量浸润组患者在结直肠癌的N分期和TNM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25,7.410,P<0.05).随访截至2010年9月,TIM少量浸润组、TIM大量浸润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9%、79.0%和63.1%、59.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肥大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的不良因素(RR=2.119,95%可信区间1.326~3.386;RR =2.084,95%可信区间1.357~3.199,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IM是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RR=1.651,95%可信区间1.009~2.702;RR=1.680,95%可信区间1.047~2.629,P<0.05).结论 TIM与结直肠癌的N分期和TNM分期相关,并且TIM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7.
目的评价多排CT(multidetector CT,MDCT)及其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重建技术检查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外伤后0~3 d进行MDCT薄层扫描,回顾性重建扫描数据后形成图像重建数据,用MPR、VR软件对图像重建数据进行后处理技术重建,分别得到MPR和VR图像。从髋臼骨折类型、骨碎片移位程度和髋关节腔内骨碎片3方面将MDCT原始图像、MPR和VR重建图像显示髋臼骨折的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DCT原始图像、MPR和VR重建图像判断髋臼骨折类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13%、87.50%和100.00%,VR重建图像最高;检测骨碎片移位程度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1.19%、100.00%和96.04%,MPR重建图像最佳;显示髋关节腔内骨碎片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00%、100.00%和72.00%,MPR重建图像最好。结论 MDCT原始图像、MPR和VR重建图像检查髋臼骨折各有优缺点,三者结合能够互为补充,可靠判断髋臼骨折类型、准确检测骨碎片移位程度、全面显示髋关节腔内骨碎片,为髋臼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很有意义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88.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与颈动脉内膜增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HRV)与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按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分T1组(36例,IMT<1.0 mm),T2组(54例,IMT 1.1~1.3 ram),T3组(42例,IMT≥1.3 mm)及30例正常对照者(TO组)作为研究对象.Holter HRV时域、频域指标评估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结果 1)2型糖尿病有或无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各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SDNN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或P<0.01).2)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者HRV指数较无病变者有进一步的下降,而且HRV指数与IMT呈负相关.结论 HRV是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相关因素,可对大血管并发症作出早期的诊断,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9.
石雯  周抒 《新医学》2022,53(9):649-654
目的 建立稳定的宫腔粘连(IUA)病理性再生动物实验模型。方法 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只。实验组通过自制2mm直径刮匙分别对动情期大鼠的左、右侧子宫内膜进行轻度、重度机械损伤并设为轻度机械损伤组、重度机械损伤组;对照组大鼠开腹后不做子宫内膜损伤处理,进行假手术对照。分别于术后0h、24h...  相似文献   
90.
石雯  王茂彩  王敏仪  陈姗  李骁 《新医学》2022,53(12):926-930
目的 探讨重度与非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方法 收集经宫腔镜确诊IUA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UA AFS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重度IUA组(重度组,41例)和轻中度IUA组(非重度组,77例),并分析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与非重度组患者比较,重度组患者的孕次较多、2次以上清宫史者比例较高、宫腔镜电切操作次数较多(P均< 0.05)。2组中人工流产术后、宫腔镜下电切术后、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后宫腔操作史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重度组患者中宫腔操作次数 ≥3次者比例(85%)高于非重度组(P < 0.05);重度组患者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宫腔异常(回声不均、连续性中断、显示不清或粘连)者的比例高于非重度组(P < 0.05)。结论 人工流产术、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可增加IUA发生的风险,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重度IUA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