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6篇
临床医学   298篇
内科学   25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4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描述和分析我国报告的外籍登革热病例的基本情况和时空分布特征,为登革热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05 — 2017年全国确诊报告的外籍登革热病例的基本信息,描述外籍登革热病例的人口学、时间和地理分布,并比较云南省与我国其他省份的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5 — 2017年,我国共报告外籍登革热病例2 106例,占全国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数的3.08%。 登革热发病随年度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报告省份区域不断扩大。 云南省外籍病例最多(1 751例),占全部病例数的83.14%。 其次为广东省(140例),占6.65%。 外籍人群以输入性登革热为主,由缅甸经我国云南省入境。 云南省与我国其他省份登革热病例的人口学特征、流行趋势以及来源国等均有差异。结论近年来,外籍人群对我国,特别是云南省的登革热的流行存在一定影响。 应进一步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增强对登革热的防控,在重点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外籍登革热病例的监测、筛查和医疗救治工作。  相似文献   
62.
目的为中国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监测,筛选合适的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Anti-HBc-IgM)检测试剂。方法选择市场销量较大的三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nti-HBc-IgM检测试剂,平行检测参比系统各3次,比较各试剂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变异系数,以评价试剂的可靠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ROC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部分(Partial)AUC(pAUC)、固定特异度下灵敏度[Sensitivity at a Fix Specificity,Se(FPR=e)],以评价试剂的真实性。结果三种试剂的ICC均接近于1,一致性均好,两两比较中A试剂稳定性最好,变异性最小(Bootstrap法,P〈0.05)。B试剂ROC位于最上方,AUC中位数最大,和A、C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Bootstrap法,P〈0.05);B和C、A试剂的pAUC中位数和Se(FPR=0.05)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符合国家标准的三种试剂,以雅培试剂作为参照相比,综合评价结果,B试剂较好。  相似文献   
63.
弹状病毒科病毒给人类健康、农业、畜牧业和渔业带来重大影响。不同属病毒之间在基因组结构、宿主范围、传播方式等方面性状各异。目前弹状病毒划分为9个属,但仍有不少新发现病毒有待分类。病毒的进化与媒介(宿主)、传播方式、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多杀菌素Natular G30在生活污水与小型净水中对致倦库蚊海口种群的控制效果,为其在蚊虫控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海南省海口市生活污水与小型净水中的致倦库蚊幼虫和水,在外环境以减退率为指标,分别测定Natular G30 10、20、40和80 mg/m2对蚊虫的控制效果.试验中,两次测量试验水体的水质pH值、温度、总固体含量、盐度、溶解氧含量.结果 生活污水的pH值、溶解氧含量分别为(9.62±0.43)、(12.79±3.01)mg/L,小型净水分别为(8.91±0.39)、(7.77±3.46)m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污水中,多杀菌素有效浓度为10和20 mg/m2时,蚊虫控制持效时间为12d,40和80 mg/m2处理的则>30 d;而在小型净水中,所有4个浓度均有超过30 d的持效期.两种水体所有剂量在第1天对1、2龄期幼虫的减退率即接近100%,3、4龄期幼虫在第3~7天出现100%减退,而蛹在第1天的减退率基本为负值.结论 多杀菌素Natular G30对致倦库蚊幼虫的控制效果具有高效、持久的特点;且对1、2龄幼虫的毒性高于对3、4龄幼虫的毒性,对蛹无明显的毒杀作用.因其在小型净水中的效果优于生活污水,使用时应根据水质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65.
目的了解我国猪源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higatoxin-producingEscherichiacoli,STEC)产超广谱8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l β-lactamases,ESBLs)情况及其基因型。方法对22株分离自重庆地区2个规模化养殖场健康猪粪的STEC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ESBLs表型确证及7种类型(blaSHV,blaLEN,blaOKP,blaTEM,blaCTX-M,blaGES及blaKPC)ESBLs基因型PCR检测和测序分析。结果22株携带stx2e的STEC菌株中2株对所有23种测试抗生素敏感,其余菌株除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10株sTEc菌株(占45.45%)产ESBLs酶。PCR检测其中1株为blaCTX-M-1基因型,其余9株为blaCTX-M-9 +blaTEM-1基因型。结论重庆地区猪源STEC中存在较高比例的产ESBLs菌株。在加强人和动物STEC感染检测与监测的同时,应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分析广东省2009-2013 年霍乱病例及环境来源O1/O139 群霍乱弧菌病原学特征。方法 选取2009-2013 年广东省霍乱病例来源、环境(水体和海水产品)来源的O1/O139群霍乱弧菌。采用血清分型、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毒力基因PCR 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方法 , 研究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血清型、抗菌药物敏感性、毒力基因携带以及分子分型方面的异同。结果 2009-2013 年广东省共分离得到各类来源O1/O139 群霍乱弧菌190株(病例16 株, 外环境174 株)。病例来源菌株分为O1 群稻叶型(3 株)、小川型(7 株)和O139 群(6株)3 种菌型;其中10 株ctxA 基因阳性, 2 株小川型菌株携带不完整CTXΦ噬菌体;5 株菌对11 种抗菌药物完全敏感, 3 株对4 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受。外环境来源菌株中53 株稻叶型, 22 株小川型和2 株O139 群菌株携带不完整CTXΦ噬菌体;2 株O139 菌株检出ctxA 基因阳性;25 株对≥4 种抗菌药物耐受, 其中有2 株同时对11 种抗菌药物中的7 种耐受, 以水产品中的稻叶型菌株为主(13株)。PFGE分子分型结果显示, 菌株经NotⅠ酶切后的PFGE型别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稻叶型和O139 群病例菌株的带型聚集在同一个聚类中, 小川型病例菌株带型分散在不同的聚类中, 病例来源菌株与环境来源菌株的带型差别较大。结论 广东省O1/O139 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和遗传特征复杂多样, 菌株多重耐药形势严峻, 需要加强菌株型别变异及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脑心肌炎病毒(EMCV)的3C蛋白酶对真核细胞转录及翻译机制的影响.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3C,将表达载体分别与帽样依赖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pEGFP-N1和萤火虫荧光素酶(Fluc)载体pGL3载体共转染细胞后,检测GFP和Fluc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MCV病毒和pcDNA3.1-3C对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4GI(eIF4GI)及多聚A尾结合蛋白(PABP)的影响.RT-PCR检测pcDNA3.1-3C对GFP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 EMCV-3C可以抑制帽样依赖的GFP和Fluc的表达.EMCV 3C和EMCV病毒感染均导致细胞内PABP发生切割,而对eIF4GI均无明显作用.EMCV-3C也可导致GFP基因mRNA转录水平下降.结论 EMCV的蛋白酶3C通过mRNA转录水平的抑制和PABP的切割而抑制真核细胞帽样结构依赖途径的蛋白翻译,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克隆并分析HIV-1B/C重组型外膜蛋白env基因序列,根据其氨基酸序列进行表型预测,为疫苗的抗原设计奠定基础.方法 采集北京地区HIV-1 B/C重组型的抗凝全血标本,分离血浆和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rev-env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根据核苷酸序列推导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并对重要的Env功能结构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结果 从12例B/C重组型HIV-1感染者中成功克隆到7个rev-env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其中6个有完整的开放读码框(ORF),全部为CRF_07B/C重组型.6个Env蛋白氨基酸N糖基化位点和数目没有显著变化;CD4受体结合位点高度保守;根据V3环氨基酸序列及静电荷数目预测全部使用CCR5辅助受体;GP120/GP41剪切位点高度保守,预测所有GP160前体都能有效剪切;对几个已知中和抗体的中和位点分析推测全部的6个序列都对2G12、2F5中和不敏感;对4E10、PG9及PG16中和敏感.结论 有必要进一步阐明env基因型与相关功能的关系,这将为疫苗和药物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9.
朊病毒病(prion disaese)或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s)是一类侵袭人类及多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脑病,潜伏期长,100%病死率.人类的朊病毒病有克-雅病(Creutzfeldt-Jacob disease,CJD),包括散发型、家族遗传型、医源型、变异型CJD(variant CJD,vCJD),另外还有库鲁病(Kuru)、GSS综合征(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 syndrome)、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其致病因子是朊病毒.朊病毒为微小的蛋白感染颗粒,不包含核酸,与常规病毒不同[1].目前认为朊病毒是由在正常哺乳动物脑组织中存在的PrP蛋白(PrPC)经过构象转变而形成,又称PrPSc.在朊病毒患者中枢神经组织中可以检出异常致病蛋白PrPSc的沉积[1],但不同的朊病毒病具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临床特征、潜伏期、脑组织中prpsc的分布、脑组织损伤的特点、能否诱导淀粉样变化,以及朊病毒的分子特征等,具有明显的"毒株"差异.鉴于朊病毒不同于传统病毒,具有独特的实验室检测技术[2],因此存在独特的生物风险形式.本文从朊病毒病原学特点和常见实验检测技术方面分析朊病毒实验活动中的生物风险形式,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构建表达含有密码子优化的HIV-1 CRF01_AE亚型env基因的DNA疫苗,为多载体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的应用提供候选疫苗.方法 对HIV-1感染者血液样本进行型别分析,分型得到的AE亚型标本采用亚型特异性引物克隆env基因,通过序列比对获得其共有序列,对该序列按照哺乳动物密码子使用的偏嗜性进行优化,将人工合成的优化基因克隆至pVR载体,构建DNA疫苗.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比较优化前后env基因的表达.结果 成功获得32条具有完整的开放性阅读框的env克隆,型别分析确认均为CRF01_AE亚型.成功对其共有序列进行了优化、合成并构建了DNA疫苗pVR-mod.AE env,该疫苗与野生型的env基因(wt.AE env)相比可以高水平表达env基因,且不依赖Rev的存在.结论 对HIV-1中国流行株CRF01_AE env基因的优化改造及重组DNA疫苗的构建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