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6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肺腺癌中微乳头结构临床病理及预后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n DM  Ma Y  Liu XY  Zheng S  Xue LY  Liu XY  Zou SM  Lü N  He ZG  Liu FS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35(3):151-154
目的探讨肺腺癌中微乳头结构对肿瘤侵袭行为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的肺腺癌91例,将病例分成微乳头结构阳性组(41例)和阴性组(50例)。阳性组按照该成分占肿瘤的多少又分成微乳头结构+(占肿瘤的1%~10%),++(占肿瘤的11%~30%),+++(超过肿瘤的30%)。结果总的5年生存率是64.8%。临床分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88.9%、Ⅱ期46.2%、Ⅲ期23.8%。不同临床分期病例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微乳头结构含量多少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5年生存率无关,P值分别是0.065、0.358、0.206。而微乳头结构阳性组和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是:41.5%和84.0%,P=0.000,且淋巴结转移率前者(65.9%)明显高于后者(20.0%),P=0.000。有无微乳头结构与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有关,P值均为0.000,即分期越晚,肿瘤越大,出现此结构的几率越高。而有无微乳头结构与性别、吸烟史无关。同一临床分期中阳性组与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是:Ⅰ期:78.6%、92.6%(P=0.1548);Ⅱ期:30.0%,100%(P=0.0598);Ⅲ期:17.7%,28.6%(P=0.40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腺癌中微乳头结构成分提示肿瘤高侵袭转移行为,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该病理形态的出现应提醒临床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2.
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1].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已得到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临床研究的证实,其中以HPV16型所占比例最高[2,3].  相似文献   
93.
李淑敏  石素胜  刘芳  章文华  赵晓航 《癌症进展》2010,8(3):295-298,294
目的探讨PLK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LK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PLK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8.0%,主要呈胞浆染色。PLK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FIGO分期(P=0.04)和肿瘤细胞的分级(P=0.01)密切相关,与肿瘤复发转移(P=0.07)介于临界状态。PLK1阳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67.2%VS.82.4%,P=0.076),但二者差异介于临界状态。COX分析显示PLK1表达不是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P=0.761)。结论PLK1在子宫内膜组织中呈高表达,可作为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程度的标志物,且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但需进一步严格分层研究。  相似文献   
94.
Guo HF  Gong K  Zou SM  Zhang ZW  Liu XY  Na X  Wu G  Na YQ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4):196-200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VHL基因突变与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DHPLC)、基因测序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3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远离肿瘤的正常肾脏组织中VHL基因突变及HIF 1α的表达。结果  32例患者中 17例 (5 3 1% )癌组织术前有VHL基因突变 ,32例远离肿瘤的正常肾脏组织均无HIF 1α表达 ;17例VHL突变的癌组织中 12例 (70 6 % )有HIF 1α表达 ,15例无VHL突变的癌组织中 4例 (2 6 7% )有HIF 1α表达 ,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VHL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具有高频突变率 ,HIF 1α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VHL基因突变相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A(PKA)RIαmRNA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 ,检测 5 4例肺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远端正常组织中PKARI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PKARIα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6 6 .7% )明显高于相应远端正常组织 (2 0 .4 % ,P <0 .0 1)。 (2 )PKARIαmRNA表达与肺癌TNM分期明显相关 (P <0 .0 1) ,临床分期级别越高 ,PKARIαmRNA表达越高。 (3)淋巴结转移阳性者的PKARIαmRNA表达水平 ,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 (P <0 .0 1)。 (4 )PKARIαmRNA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 >0 .0 5 )。结论 PKARIαmRNA在肺癌组织中过表达 ,提示PKARIαmRNA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n DM  Zou SM  Lü N  Wen P  Liu XY  He ZG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0):615-617
目的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肺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134例肺叶切除标本中,肺原发癌105例,肺转移性腺癌29例。原发癌中,非小细胞癌(NSCLC)76例,其中腺癌42例,鳞状细胞癌30例,大细胞癌4例;小细胞癌(SCLC)28例;复合性癌(小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复合存在)1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TF1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判定 阳性瘤细胞占6%~25%; 阳性瘤细胞占26%~50%; 阳性瘤细胞占51%~75%; 阳性瘤细胞>76%。结果TTF1在小细胞肺癌的表达率最高,为82.1%(23/28),而在鳞状细胞肺癌的表达率为0(0/30),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TTF1在肺腺癌的表达率为73.8%(31/42),其表达与分化程度及亚型分类无关(P均>0.05)。在29例肺转移腺癌中,除1例甲状腺滤泡癌TTF1表达为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组织自身对照中的间质成分及淋巴细胞等TTF1染色全部为阴性。结论根据TTF1在肺不同肿瘤内的差异表达结果,可将其用于小细胞肺癌与鳞状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与肺炎症或淋巴瘤的鉴别;TTF1对肺组织的特异性表达,有助于对肺原发腺癌及转移腺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97.
癌前病变Caspase-3表达下调与胃黏膜癌变的关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Yang L  Wu DY  Xin Y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5):357-360
目的观察Caspase-3蛋白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与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探讨Caspase-3蛋白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及相关分子病理学机制。方法选取184例胃黏膜活检和手术切除组织标本,其中胃癌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简称肠上皮化生)31例,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简称不典型增生)114例;正常对照13 例。采用SABC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通过图像域值分析计算其阳性指数,分析其与细胞增殖(Ki67蛋白阳性指数)和凋亡(TUNEL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 Caspase-3蛋白在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指数(29.8%±3.9%)显著低于轻度(58.3%±4.2%)和中度不典型增生(50.4%± 4.8%)及萎缩性胃炎(68.3%±3.3%)或肠上皮化生(70.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与胃癌(26.9%±3.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显著正相关(r=0.94,P<0.05),Caspase-3蛋白阳性组细胞增殖指数(18.3%±2.2%)显著低于阴性组(48.9%±3.1%;P<0.05)。结论 Caspase-3蛋白在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或)轻中度不典型增生黏膜中表达上调,而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这种变化与细胞凋亡呈显著正相关。Caspase-3失活或表达下调相关的细胞凋亡和增殖紊乱可能在胃黏膜损伤及癌变过程中起某种作用。  相似文献   
98.
Cao J  Pan QJ  Li ZL  Liu SF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7):536-538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ThinPrep)技术在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复阅应用ThinPrep技术制片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学诊断患者的涂片,并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就其中有明确临床或病理诊断的463例患者的资料,评价ThinPrep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临床或病理诊断为肺、支气管癌的389例患者中,细胞学检出癌273例。病理诊断为肺、支气管良性病变的74例患者中,3例细胞学诊断为可疑癌,其中2例手术病理诊断为结核,1例为错构瘤。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为70.2%,特异性为95.9%。同时有细胞学和病理学分类诊断结果的179例患者中,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细胞学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4%、87.0%和95.7%。结论ThinPrep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学诊断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尚不理想,取材因素是导致假阴性诊断的主要原因。分化差的癌为细胞学分类诊断的难点。  相似文献   
99.
醋酸涂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Wu LY  Li N  Zhang WH  Li L  Pan QJ  Qiao YL  Rong SD  Zhao FH  Pretorius RG  Belinson JL 《癌症》2003,22(10):1096-1098
背景与目的:目前,宫颈癌发病率在我国一些经济落后地区仍较高。原因之一是在这些地区难以开展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宫颈癌的普查工作。本研究通过分析应用醋酸涂抹法检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评价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山西省襄垣县年龄为35-45岁的1997名妇女进行宫颈癌普查,首先应用5%醋酸涂抹法,同时对每名妇女均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a,HPV)DNA的检查、液基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在阴道镜下对病变区或每个正常象限的宫颈鳞柱上皮交界处的2、4、8、10点取活检,并行宫颈管刮出物病检,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结果:病理检查证实CINⅡ级43例,CINⅢ级31例,宫颈浸润癌12例。2例妇女仅颈管刮出物阳性,其中l例为CINⅡ级,另l例为CINⅢ级。醋酸涂抹法诊断结果为:正常1445例(72.4%),低度病变525例(26.3%),高度病变2l例(1.0%),宫颈癌6例(0.3%)。醋酸涂抹法诊断为低度病变或其以上病变者中,经病理检查证实为CINⅡ级及其以上病变的检出敏感性为70.9%(6l/86),特异性为74.3%(1420/1911),对小病灶的敏感性为64.9%(37/57),而大的病灶达88.9%(24/27)。阴道镜对高度病变的检出率为8l.4%(70/86),特异性为76.5%(1462/1911)。结论:醋酸涂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CINⅡ级及其以上病变,醋酸涂抹法和阴道镜检查具有相似的特异性。由于醋酸涂抹法简便、费用低廉,对于经济落后地区不失为宫颈癌筛查中一种有效可行的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100.
Huang H  Wang LF  Tian HM  Liu Y  Li M  Qu P  Wang WR  Zhang W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3):152-155
目的 研究食管癌高发区人群的正常食管上皮、癌前病变及癌组织活检标本中,维甲酸受体-β(RAR-β)mRNA、p16、p53和Ki67蛋白的异常表达及其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全组397例标本,其中食管正常黏膜组织25例,轻度不典型增生69例,中度不典型增生10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51例,原位癌78例,鳞状细胞癌68例。应用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RAP-β mRNA的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16、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黏膜、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AR-β mRNA表达检出率分别为96.0%、89.9%、67.9%、68.6%、62.8%和63.2%;p16表达检出率分别为88.0%、71.0%、64.2%、51.0%、53.8%和52.9%;p53异常表达检出率分别为4.0%、39.1%、57.5%、52.9%、67.9%和69.1%;Ki67异常表达检出率为0、40.6%、61.3%、58.8%、59.0%和75.0%。结论 4种肿瘤生物学标志物在食管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组织中的表达,未出现明显差异,而只表现为形态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