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36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对严重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低下和(或)房室阻滞,心脏起搏是有效治疗方法,用以消除心动过缓本身的症状,并防止发生心脏停搏、心动过缓基础上产生的快速心律失常,以及猝死。用心室按需型起搏器可基本达到此目的,过去在临床应用最多。但ⅤⅥ起搏器有重要的缺点:①丧失房室同步性;②可发生室房(VA)传导;③不能对生理需求起反应而改变起搏频率。前两者可能导致血压降低、心输出量减少,出现起搏器综合征,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第3个缺点则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ⅤⅥ起搏器是非生理性的。  相似文献   
52.
介入性放射学在我国开展已有十年历史,十年来取得了重大发展。1986年、1990年分别在潍坊、杭州举办了两届“全国介入性放射学学术会议”,并于1990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组。今天,经过努力,“介入放射学杂志”正式创刊,这是放射学界一件大事。从此,全国介入放射学专业人员有了自己的杂志,对交流经验,促进学术发展,必将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3.
本文分析了120例经血管造影、磁共振成像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主动脉夹层的X线平片征象及其诊断评价。全组X线平片诊断符合率为67.5%。Ⅰ和Ⅲ型为72%和71.3%,Ⅱ型为50%。急性和亚急性病例为69.2%,慢性病例为62.8%,慢性Ⅲ型夹层平片征象须与同样部位的主动脉瘤样扩张鉴别。升主动脉高度扩张。同为Ⅰ、Ⅱ型夹层和马凡氏征主动脉病变的基本征象,后者又常并发升主动脉夹层,X线平片对两者的鉴别很少帮助,确诊应作超声心动图和造影检查。本文提出慢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进程是放射—临床,而急性和亚急性夹层的诊断进程是临床—放射。  相似文献   
54.
5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其血清总胆固醇(TC)≥5.72mmol/L(220mg%)及/或甘油三酯(TG)≥1.65mmol/L(150mg%)。治疗组36例,服诺衡(gemfibrozil)600mg,每天两次,共4周。对照组15例,不用任何血脂调节剂。治疗组服用诺衡4周后,血清TC、TG较服药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同时伴有血清6-酮-前列腺素F_(1a)(6-Keto-PGF_(1a))及血浆纤维蛋白自然溶解活性(FA)明显上升,而血清血栓素B_2(TXB_2)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明显下降。对照组各项指标自始至4周末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5.
372例大动脉炎的随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372例大动脉炎进行了随访研究。约1/3肢体受累动脉搏动可好转或恢复正常。伴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物疗效欠佳,故有手术指征者,应手术治疗。本病预后取决于高血压的水平和脑循环情况,本组以脑血栓并发症多见,死因以脑出血多见,而心衰仅1例,且不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8%及90.9%。  相似文献   
56.
手术闭合先天动脉导管后发生假性动脉瘤是一种致命的严重併发症?⑸脑蛴敫腥竞褪质跫际跤泄亍1疚谋ǜ娴?0例,其中6例做过导管结紥术,4例做过切断缝合术。再次手术治疗的总死亡率为50%(5例)。为修复这种复杂的手术併发症,利用深低温体外循环及停循环方法最为可取也最安全,因为,于降低体温到11~14℃时,停止循环9~22分钟而无损于生命重要器官,并使手术野完全干净无血,外科医生可以较方便地与有把握地用直接缝合、补片或切除移植等方法对破坏的动脉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57.
本文采用市售中低档微机支持的普通图像处理系统,对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图像进行灰阶分析。心尖两腔切面图像用灰阶为零的模块覆盖心肌周围组织后,得到超声显像的全部心室肌面积。定义:>图像灰阶中值的心肌面积为心肌缺血或梗塞区域,结合造影结果对比。以这一区域面积占全部观察心室肌面积的百分比为评价指标,术前后对比评价心肌血运重建术。结果表明以心室肌二维超声图像灰阶中值为界限、>这一中值的区域与心肌缺血或心梗部位基本相符,该区域面积占全部心室肌的百分比作为评价心肌血运重建的指标值得重视。这种低廉有效的技术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8.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自1961年~1995年共对210例主动脉夹层(AD)的影像学诊断,包括X线平片、血管造影含DSA、磁共振和超声成像进行了系统研究观察,取得显著成绩,现将主要工作和观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9.
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心血管病治疗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1-2].这一技术目前在国内的临床应用已越来越广泛,能够开展这一技术的医生和单位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60.
经皮穿刺下腔静脉球囊成形术治疗布一加综合征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37岁.其中膜性狭窄3例,节段性狭窄2例(1例并有膜性狭窄),完全性膜性梗阻1例.经血液动力学、下腔静脉DSA 造影及临床观察,治疗效果良好.下腔静脉—右房连续测压收缩压由0.3~3.5kPa 下降为0.狭窄段管径由0~8mm(平均4.0mm)恢复至12~19.8mm(平均15.1mm).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下肢浮肿消失.本文对经皮穿刺下腔静脉球囊成形术适应症、方法、效果及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