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57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73篇
预防医学   13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5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建立不同民族永生细胞株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建立普米族、独龙族和怒族永生细胞为基础,探讨EB病毒转化细胞、细胞培养、冻存、复苏以及支原体检测等建立永生细胞株的技术要点及质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建立3个民族永生细胞株;培养法和PCR法对细胞株进行支原体污染检测;染色体G显带及核型分析细胞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成功建立了3个民族B淋巴细胞永生细胞株,转化率分别为98%、86%和76%.对已建株保存的3个民族的永生细胞进行复苏培养,复苏成活率为100%.支原体污染检测均为阴性.染色体计数和G带分析显示,细胞株经早期传代培养后,仍然保持二倍体特征,未发现染色体结构畸变.结论本研究中传代培养、细胞冻存、细胞复苏和支原体污染防范等一整套技术过程是满足建库要求的.同时为大规模永生细胞库的建立和进行相应的质量监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另外,本研究还对一些影响转化的因素和可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SV40(Simain Virus 40)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V40(Simain Virus 40)是猿猴的病毒,但与多种人类肿瘤关系密切,因此引起人们的重视.SV40基因组较小,广泛的用于载体构建和细胞转化的研究.对于SV40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人类肿瘤的关系还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就此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通常使用的猴空泡病毒40(Simian vacuolating virus 40,SV40)核酸序列检测法进行优化,寻找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适用面广的SV40核酸序列检测引物.方法 以21个SV40毒株完全基因组为基础数据,用Primer Premier 5.00软件重新设计两对SV40 DNA检测引物,用Oligo 6.71软件和DNAMAN 6.0.40软件对引物参数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通常使用的检测引物进行比较.用不同稀释度SV40核酸序列作模板,比较4对引物检测的敏感性.分别用无菌水、Vero细胞DNA、SV40 DNA作模板检测4对引物的特异性.结果 对于21个SV40病毒株,优化引物对VP1和T的序列是保守的;对于接受号为J02400、NC_001669、AF316139和AF316141的4个病毒株,通常使用的引物对GCVP1和GCT的序列是保守的;用同一稀释度的SV40 DNA作模板,引物对VP1和T的扩增效率明显高于引物对GCVP1和GCT;在特异性检测比较中,引物对VP1和T没有出现非特异性扩增条带,引物对GCVP1和GCT在100 bp处出现非特异性扩增条带.结论 优化的SV40核酸序列检测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检测面广、引物及其PCR产物序列保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塞姆利基森林病毒(Semliki forest virus,SFV)衣壳蛋白5’翻译增强区对基于该病毒复制子的HIV Gag DNA疫苗抗原表达水平和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将SFV衣壳蛋白(capsid,C蛋白)基因的5’端102bp翻译增强区插入到SFT复制子DNA疫苗载体pCMV-Rep的SFV亚基因启动子下游,得到DNA疫苗载体pCMV-RepC。将删除ATG的HIV-1 gag基因插入pCMV-RepC,使gag编码区与翻详增强区融合,得到DNA疫苗质粒pCMV-RepC-gag。同时,构建携带未融合翻译增强序列的DNA疫苗质粒pCMV-Rep-gag。Western blot检测翻译增强序列对Gag表达水平的影响。用上述两种DNA疫苗分别免疫BALB/c雌性小鼠,ELISA检测Gag特片的抗体反应,ELISPOT和细胞内因子染色技术检测细胞免疫应答。结果衣壳蛋白5’翻译增强区增强了Gag表达水平,对体液免疫应答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强了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论SFVC蛋白翻译增强区能显著提高SFV复制子DNA疫苗的抗原表达和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心。  相似文献   
15.
藏汉民族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藏汉民族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为基础,进行Haplogroup构建和系统发生分析,在全序列水平上比较核苷酸的变异,阐释可能的变异机制和蕴含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Applied Biosystems 3730DNA自动测序仪分别对40名藏族和50名汉族的标本进行线粒体DNA序列测定,应用phredPhrap 16.0软件进行全序列拼接,并以rCRS(revised Cambridge Reference Sequence)为标准与测定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根据MTTO-MAP的标准,通过Network方法进行Haplogroup构建和系统发生的分析,并结合其它方法对产生的数据进行深入解读.结果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系统发生上,藏汉民族90个线粒体DNA序列归类到13个Haplogroups,除M9以外,其它各Haplogroup出现频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两个民族的线粒体DNA全序列比对,发现21个分布频率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异位点,其中的5个为新变异位点;另外,对D-Loop区的5个突变位点进行了单倍型构建,90个标本可分为2种Supertype,发现在藏汉民族之间Supertypel和Supertype 2的分布频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藏汉民族在种族起源和系统发生上具有较近的母系遗传关系;在全序列有统计学意义的位点究竟是适应性或者中性选择,抑或是一种病理性突变尚需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用牛轮状病毒NCDV株为抗原,免疫2月龄Balb/c雌鼠,二个半月后取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_2/o融合,共融合二次,融合率达100%。平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两种方法,从192个原始孔中初步筛选出12个阳性孔,其中11个孔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1个孔为血凝抑制阳性。将其中几个孔进行三次有限稀释克隆化,得到3株抗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2G_2、3F_4、4B_5)。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2G_2株  相似文献   
17.
我国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11月开始,北京、吉林两市先后发现手足口病病人,至1984年3~4月达流行高峰。作者对此进行了全面观察研究,除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等另文发表外,本文报道在部分病人中检测疱疹液、咽拭子、粪便和双份血标本的初步结果。 29名北京地区病人作病毒学和/或血清学检查证实,18人(62.01%)为柯萨奇A16病毒(CoxA16)感染。其中2人从疱疹液分离出CoxA16;3人咽拭子或粪便分离到病毒同时双份血清示抗CoxA  相似文献   
18.
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属(reovirus),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婴幼儿急性肠炎的主要病原。由于轮状病毒存在众多的血清型,且其基因可重排产生新的基因型,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保持毒株的纯净十分重要。病毒粒子单克隆的筛选是病毒分子遗传和疫苗毒株研究中一项基本和基础的工作,其中蚀斑实验是非常理想的方法,同时也是轮状病毒滴度测定较为客观和准确的方法。但是,轮状病毒蚀斑形成受毒株、细胞的影响,相关试剂特别是胰酶(pancreatin)的浓度,对实验的稳定性及结果判定影响较大。为此,笔者观察了不同浓度胰酶对轮状病毒蚀斑形成的影响,对胰酶浓度进行优选,以期建立稳定的轮状病毒蚀斑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对骨髓瘤细胞的恶性增殖起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IL-6、IL-1及TNF 对人骨髓瘤细胞系增殖的影响。KM_2、KM,均能分泌IL-6,以维持自身的增殖。培养体系中加入抗IL-6抗体可抑制瘤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可通过加入重组IL-6而逆转.在培养体系中加入重组IL-6和TNF 均可促进KM_2、KM_3的增殖,而IL-1无此作用。培养体系中加入TNF 培养后,上清中IL-6活性增高。我们的结果提示,人骨髓瘤细胞系KM_2、KM_3存在IL-6自分泌增殖机制,而TNF 可加强这种自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不同免疫方案对恒河猴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确定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免疫恒河猴最佳免疫方案。方法 根据3个免疫方案(方案1:0周免疫;方案2:0周初次免疫、4周加强免疫;方案3:0周初次免疫、24周加强免疫),将17只抗-HAV阴性的恒河猴随机分成4组;第1组;免疫方案1;第2组:免疫方案2;第3组:免疫方案3。1~3组各5只,空白对照组2只。用同等剂量(1280EL.U/ml)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于上臂三角肌内分别免疫两组恒河猴,检测恒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