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对胃癌细胞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野生株与cagA基因同源缺失突变株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的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与Hp毒力基因cagA相关的细胞水平的毒性效应。方法将幽门螺杆菌野生株与cagA基因缺失突变株与BGC823细胞共培养,分别在6,12,24和48 h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野生株和突变株Hp攻击BGC823细胞6 h,即可引起细胞的形态学变化,48 h时均可观察到细胞形态呈分散及蜂鸟样改变(细胞拉伸)。MTT法检测显示,野生株对BGC823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而缺失cagA基因的突变株可刺激细胞增殖,且在24,48 h的2个时间点上均高于对照组和野生株组(P〈0.05)。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在攻击BGC823细胞48 h后,野生株和突变株均可引起细胞凋亡,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2个实验组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作用后细胞呈分散和蜂鸟样改变(伸长)并不是cagA基因特有的细胞学效应;cagA基因是Hp抑制细胞增值所必需的元素;cagA基因的有无对Hp致凋亡效应的影响不大,在Hp致细胞凋亡的效应中作用可能有限。  相似文献   
2.
医学科研设计中的对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引起科研工作者对贯彻医学科研设计中对照原则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医学科研的质量。方法:由医学科研设计中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入手,提出了对照的内涵与要求、对照的形式、对照的综合运用及常见的问题。结果:医学科研中由于对照设置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可靠性。结论:对照原则是医学科研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原则,在科研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研究了炭疽减毒活疫苗免疫小鼠的最佳安全、有效剂量,为进一步在小鼠体内进行多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炭疽疫苗分为4个剂量组,经皮下接种小鼠,每周采集尾血。采用ELISA间接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PAIgG抗体和抗芽孢IgG抗体;以体重、免疫反应、血液学指标以及病理学等指标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疫苗接种后,小鼠能够对各剂量产生免疫反应,1/5和1/10剂量组能诱导较高、较快血清抗体滴度的增加,免疫12周后,血清抗体效价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1/20和1/40剂量组抗体滴度相对较低,各个剂量组间抗体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10人用剂量组是安全和有效的最佳剂量,可作为炭疽疫苗与其他疫苗联合接种或炭疽疫苗改进的小鼠实验用量。  相似文献   
4.
ELISA和Realtime-PCR筛检献血员HBV感染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ELISA与Realtime-PCR检测献血员HBV感染的差异,探索准确高效的献血员筛选方法,为提高临床血源质量服务。方法采集502例献血员血样,分离血清,分别采用ELISA与Realtime-PCR方法进行HBsAg和HBV DNA双盲检测,对两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献血员2个月后随访并抽血复检。结果502例献血员中,两法初检HBV感染的一致率为97.61%(490/502)(S=5.333 3,P=0.020 9)。2个月后对检测结果不一致的12例献血员复检,有7例2种方法检查均阳性。结论2种方法的初检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均可用于HBV感染检测。Realtime-PCR的检测效果优于ELISA。  相似文献   
5.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是一种主要表达在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和部分T细胞表面的受体,能够识别并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分子结合来调节NK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发挥免疫调节的功能。近些年来一些研究发现KIR与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密切的关联。本文就KIR及其配体人类白细胞抗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影响肺结核治疗转归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有关因素,为结核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93—2001年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期间涟源市卫生防疫站4 747份肺结核病历资料,对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疾病治疗之初有咯血症状(χ2=10.20,P=0.01)及临床症状超过3种、合并其他结核、就诊延误、既往用药、空洞、非全程督导管理方式、治疗2个月末痰菌阳性、初治涂阳病人不含链霉素治疗方案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转归有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之初痰菌阳性及乏力症状为促进患者治愈的有利因素;治疗初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如发热、肺部空洞的存在非全程督导为影响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不利因素。结论加强宣传教育以减少患者的就诊延误现象,提高对结核病患者的全程督导率,提高患者正确服药依从性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0号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全国14个省会城市的11861名社区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O号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4周的随访和血压测量,观察患者服用降压0号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患者服用降压0号4周后,血压达标率达到68.4%;(2)有5.9%的患者服用降压0号后有不适症状发生。不适症状的常见类型有头晕、头痛、胃部不适、乏力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0号4周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服药后未出现严重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膳食、吸烟等3种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的干预仍集中在个体水平,效果通常有限。从社会关系、支持环境、宏观政策等多水平进行干预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这种综合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面临着种种困难,相关证据的数量和效力不足是其中一个原因。本文主要对目前研究较多的与3种行为有关的环境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环境)进行介绍,综述它们对行为造成的影响以及研究现状,对今后类似研究的开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北京市55岁以上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和脑卒中后残疾状况和变化趋势。方法分别于1992年(3 257人)和2000年(2 838人)采用同样方法在北京市区和近郊区平原和远郊山区,各随机抽取1个区/县,在所抽取的区/县采取分层、分段及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5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1992年调查结果显示55岁以上、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群脑卒中粗患病率分别是7.2%、7.9%和8.0%,到2000年分别提高到12.2%、12.7%和13.7%。1992年调查显示城市脑卒中患病率高于农村(8.0%vs4.8%),2000年城乡差异消失。1992年和2000年脑卒中患者残疾率分别是30.8%和31.2%,残疾率随年龄而增加,80岁组残疾率高达57.3%。以北京市同期人口数推算脑卒中患病人数:1992年约97 000人,2000年约228 000人。推算脑卒中残疾人数:1992年约29 915人,2000年约71 261人。结论从1992年到2000年北京市55岁以上居民脑卒中患病率和患病人数大幅度增长,尽管在此期间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处于稳定水平,但是由于脑卒中患者人数急剧增加使残疾人数激增。  相似文献   
10.
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戊型肝炎是一种经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可经水、食物等途径传播引起散发或暴发流行,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导致死亡率较高,已成为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本文对戊型肝炎的流行特征、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