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陕西省出生缺陷患病水平及其主要危险因素,分析母亲围孕期患病及其心理状态与出生缺陷患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陕西省30个区(县)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怀孕且明确结局的育龄妇女及婴幼儿。采用多阶段复杂抽样logistic回归分析孕期患病及心理状态和出生缺陷的关系。结果 陕西省出生缺陷患病率为195.04/万。在29 121例调查对象中,围孕期患病者占51.1%,围孕期发生心理状态改变者占6.8%。控制混杂后,围孕期患感冒(OR=1.33,95% CI:1.10~1.61)、发热(OR=1.54,95% CI:1.09~2.16)、肝内胆汁淤积症(OR=32.77,95% CI:4.08~263.04)等疾病及存在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焦虑等精神状态(OR=1.60,95% CI:1.19~2.15)及家庭关系不和(OR=2.07,95% CI:1.12~3.79)等心理因素与出生缺陷的发生有关。对各时期(孕前及孕早中晚期)患病分析发现:孕早期患感冒(OR=1.59,95% CI:1.28~1.98)、孕早期发热(OR=1.43,95% CI:1.48~4.00)、孕中期情绪不良(OR=1.52,95% CI:1.05~2.19)、孕晚期情绪不良(OR=1.63,95% CI:1.05~2.19)、孕晚期关系不和(OR=2.89,95% CI:1.16~7.20)与出生缺陷相关。对患病频率分析发现:4个时期只有1个时期患感冒(OR=1.24,95% CI:1.02~1.52)、有2个时期患感冒(OR=2.06,95% CI:1.30~3.26)、1个时期有发热(OR=1.49,95% CI:1.04~2.13)、1个时期存在情绪不良(OR=1.71,95% CI:1.19~2.45)、1个时期关系不和(OR=2.67,95% CI:1.32~5.39)与出生缺陷相关。结论 陕西省出生缺陷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围孕期感冒、发热、情绪问题及关系不和可能增加出生缺陷的罹患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陕西汉中乡村医生(村医),队伍的构成现状及其高血压防治能力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在陕西省汉中市选择农村人群高血压综合防治项目地区汉台区为研究地区;在汉台区选择所辖9个农业乡镇所属的全部182个村;以村中所有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村卫生室的村医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7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村医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村医的一般情况和村医的高血压防治能力。共发放调查问卷201份,回收201份,剔除非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村医所填问卷5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7.5%。结果 196例村医中,47例(24.0%)年龄≥60岁,47例(24.0%)系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9例(9.7%)和14例(7.1%)为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79例(40.3%)村医能给所有首次就诊的中老年人测量血压。184例(93.9%)村医能做到每次都给来就诊的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70例(35.7%)村医掌握了血压测量标准方法的全部要点。49例(25.0%)村医完全掌握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79例(91.3%)村医知晓高血压的治疗目标。4例(2.0%)村医能对血压进行正确分级。3例(1.5%)村医全部答对关于5个危险分层的题目。131例(66.8%)村医掌握了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全部4大治疗原则。村医治疗高血压患者时,使用频率最高的5种降压药分别为吲达帕胺(150例,76.5%)、复方利舍平氨苯喋啶(124例,63.3%)、依那普利(120例,61.2%)、利舍平(113例,57.7%)、硝苯地平(102例,52.0%)。164例(83.7%)村医能在日常门诊中对前来就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村医高血压防治能力得分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和不同任职资格的村医间高血压防治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程度的村医间高血压防治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汉中市汉台区农村村医队伍的年龄偏大、学历和任职资格偏低,村医高血压防治能力较差,年龄和文化程度是村医高血压防治能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中国现阶段是否应将婴幼儿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纳入免疫规划进行经济学评价,并探讨其成本效果。方法 通过构建决策树Markov模型,模拟2012年中国出生的新生儿分别在不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及接种Rotarix疫苗或Rotateq疫苗3种方案下的成本和健康结局,基于各方案间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与中国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较确定最优方案。结果 与不接种方案相比,Rotarix疫苗和Rotateq疫苗接种方案可分别减少发生238万和253万例轮状病毒腹泻,避免12.6万和13.3万个伤残调整寿命年的损失,ICER分别为3 760元和7 578元,均小于我国2012年人均GDP(38 420元);Rotateq疫苗相对于Rotarix疫苗,ICER为81 068元,介于1与3倍人均GDP之间。结论 在中国婴幼儿中开展轮状病毒疫苗普遍接种具有高的成本效果,应考虑将其纳入计划免疫;考虑到疫苗免疫费用、大规模组织实施的难度等因素,在现阶段更适宜推广接种Rotarix疫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妇呼吸道感染与活产单胎新生儿出生孕周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30个区(县)。面对面问卷调查2010-2013年符合纳入指标的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应用倾向值匹配法,对孕早期呼吸道感染组和无呼吸道感染组进行1∶1匹配。以母亲孕早期呼吸道感染和子女出生孕周分别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逐步校正混杂因素共建立3个线性回归模型,其中模型1仅分析匹配前呼吸道感染变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校正母亲及新生儿个体差异因素,模型3仅分析匹配后呼吸道感染变量。结果 共纳入28 848人,孕早期呼吸道感染3 676人(12.74%)。匹配后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别为2 762人。模型1显示母亲孕早期出现呼吸道感染,新生儿出生孕周减少0.111周(P<0.001),模型2减少0.058周(P=0.025),模型3减少0.076周(P=0.036)。结论 孕妇出现呼吸道感染与子代出生孕周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陕西省活产单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BW)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0-2013年陕西省怀孕且怀孕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及其子女的相关信息。结果 共调查28 164名育龄妇女及其子女,活产单胎新生儿LBW发生率为3.4%。其中2010-2013年LBW发生率分别为4.1%、4.4%、3.1%和2.6%,陕南、陕北和关中地区LBW发生率分别为3.8%、3.4%和3.2%,城乡LBW发生率分别为2.5%和3.6%,早产和足月产中LBW发生率分别为32.0%和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婴(OR=1.57,95%CI:1.36~1.81)、早产(OR=18.28,95%CI:15.23~21.96)、母亲文化程度低(OR=1.27,95%CI:1.06~1.52)、产检次数< 4次(与产检4~7次比较,OR=1.36,95%CI:1.14~1.63)、产检次数≥8次(与产检4~7次比较,OR=1.84,95%CI:1.48~2.29)、妊娠高血压综合征(OR=3.07,95%CI:2.12~4.43)、经产妇(OR=1.21,95%CI:1.03~1.41)、围孕期未服用叶酸(OR=1.30,95%CI:1.12~1.52)是发生LBW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0-2013年陕西省活产单胎新生儿LBW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下降趋势,但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女婴、早产、母亲文化程度低、产检次数不规范、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经产妇、围孕期未服用叶酸等有可能增加LBW罹患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SUI女性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1 h心理状况,护理前后ICI-Q-LF、I-QOL评分及医生、护士、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d的焦虑、抑郁水平无明显差异,术前1h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与术前1d比较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ICI-Q-LF、I-QOL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尿失禁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生、护士、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全程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多元线性模型探讨孕期不同空气污染暴露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2010-2013年西安市曾经怀孕的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最终共纳入4 631例产妇。污染数据和气象资料由常规监测数据整理获得。根据母亲孕周和分娩日期计算孕妇各孕期污染物个体暴露水平。分别以不同孕期空气污染暴露(单污染物、双污染物、三污染物)和子女出生体重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逐步校正混杂因素共建立3个多元线性模型,其中模型一仅分析空气污染暴露变量,模型二在模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校正母亲及新生儿个体差异因素,模型三在模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校正气象因素。结果 不同性别、孕周、母亲生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户籍、家庭经济情况分组的婴儿,其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考虑污染物的协同作用后,模型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接触NO2的平均浓度每增加10 μg/m3,出生体重会减少13.3 g(模型二减少10.9 g),接触PM10每增加10 μg/m3,出生体重减少6.6 g(模型二减少5.9 g);孕晚期接触NO2每增加10 μg/m3,出生体重减少13.7 g(模型二减少9.8 g)。结论 控制气象因素后,孕中期NO2、PM10的暴露水平以及孕晚期NO2的暴露对婴儿出生体重具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生月份的分布规律。方法利用圆形分布法对陕西部分地区2010-2012年调查的早产儿出生时间进行聚集性分析。结果调查陕西省2010-2012年生育的育龄妇女21646例,共出生早产儿670例。早产儿的出生有时间聚集性(P<0.05),早产在11月中旬高发。结论预产期在秋冬季的孕妇应警惕早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孕期空气污染物暴露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生的关系,为先心病的一级预防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收集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孕期空气污染物暴露与先心病有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文章,对连续性增长和高浓度对比低浓度的污染物与先心病亚型的关系效应值分别进行合并。使用Stata 12.0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英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CO暴露增加法洛四联症的发生风险(高浓度对比低浓度OR=1.22,95%CI:1.03~1.44));NO2暴露增加主动脉缩窄的发生风险(浓度每升高10 mm3/m3 OR=1.01,95%CI:1.01~1.20);O3暴露增加房间隔缺损的发生风险(浓度每升高10 mm3/m3 OR=1.14,95%CI:1.03~1.26);PM10暴露增加房间隔缺损的发生风险(浓度每升高10 μg/m3 OR=1.10,95%CI:1.03~1.19)。此外,还发现CO暴露和房间隔缺损的发生,PM10暴露和室间隔缺损的发生存在负相关。结论 孕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物CO、O3、NO2、PM10可能会增加先心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西安市成年肥胖人群的膳食多样化与肥胖代谢表型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于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中西安城市队列人群的基线调查,选择具有血样且反映代谢表型指标完整的肥胖人群(BMI≥28 kg/m2)1 069例。根据代谢综合征联合国际多学会联合声明的标准定义肥胖代谢表型。参考膳食多样化得分的评价规则,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构建膳食多样化指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膳食多样化与肥胖代谢表型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的膳食多样化存在性别差异,不同肥胖代谢表型者的膳食多样化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代谢正常肥胖者相比,代谢异常者膳食多样化得分较低[(4.20±1.88)vs.(4.51±1.97),P=0.010],其畜禽肉、鱼虾、蛋、奶及奶制品的摄入较低。控制混杂因素后,与膳食多样化得分最低的肥胖者相比,得分最高者患代谢异常的风险降低38%(OR=0.62, 95%CI:0.40~0.96),膳食多样化得分每增加一个单位,肥胖者的代谢异常风险降低10%(OR=0.90, 95%CI:0.82~0.99),这种关联在女性和强体力活动的肥胖人群中更明显。结论 膳食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