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外显子26(exon26)的基因型与术后他克莫司(FK506)用量的关系。方法回顾106例肾移植术后常规使用FK506患者的临床资料。肾移植患者MDR1 exon26基因分型的方法为:提取患者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MDR1基因,检测限制性内切酶片段的多态性(RFLP)。根据MDR1 exon26基因分型将患者分为CC、CT和TT 3组。检测各组患者肾移植后第3、6和12个月的FK506血药浓度,比较各组患者FK506血药浓度/FK506用量(μg·L-1/mg·kg-1·d-1)的比值及术后1个月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受者经MDR1 exon26基因分型示:CC型32例(30.2%),TT型30例(28.3%),CT型44例(41.5%)。CC型患者FK506血药浓度/FK506用量的比值明显低于CT型和TT型(P<0.01),而CT型患者又低于TT型(P<0.05)。CC型患者的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CT和TT型(P<0.05),CT与TT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R1 exon26 CC型的患者与CT或TT型比较,需服用更高剂量的FK506才能取得与CT或TT型相似的血药浓度。因此,了解患者的MDR1 exon26基因型有利于指导患者肾移植术后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收集北京华信医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2月1日收治的30例女性急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女性急性盆腔炎疾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检验和检查结果的假阴性率高,导致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53%,误诊率为47%。3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14例患者单纯经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加中药治疗,16例患者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补充手术治疗,痊愈率为100%。 结论盆腔炎诊断应综合分析和判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标本兼治,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和小儿死亡指数(PIM)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中适用性。方法应用PCIS及PIM对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符合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定义的ARDS患儿进行评分,选取4个时段,即入PICU1h、在PICU病情最重时、入选ARDS1h、ARDS病情最重时的评分结果。PIM直接通过因特网(http://www.sfar.org/scores2/pim22.html)进行计算,根据存活或死亡的临床结果进行分组,比较PCIS及PIM评分结果。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软件。两组间人口学资料、住院时间及评分的比较使用曼-惠特尼U检验,组间病死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分别建立两种评分法相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该曲线下的面积(AUC)是评估评分法分辨能力的重要参数,该值≥0.75被认为有临床意义。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ARDS病情最重时PCIS(P=0.006)及PIM(P=0.013)评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入选ARDS1h的PIM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各时段PCIS与PIM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75。结论PCIS和PIM虽然对评估ARDS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有一定帮助,也可初步判断预后好坏,但对预测死亡风险的价值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风险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总结分析年龄≥75岁(75~91岁)的高龄冠心病患者98例,<75岁399例,分别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前、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75岁组患者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种类较<75岁组多〔(4.5±1.75)vs.(2.2±0.68),P<0.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所占比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4%vs.20.6%,P>0.05);经桡动脉入路所占比例≥75岁组为56.1%,<75岁组为6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岁组PCI时间长于<75岁组〔(59.1±10.4)m vs.(53.1±11.8)m,P<0.05〕;PCI成功率(96.9%vs.99.7%,P=0.026);术后在院期间病死率、PCI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在院期间心绞痛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vs.2%,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中行PCI术,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明显获益;并且PCI术并发症与手术风险与低年龄组无明显差异,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Wang W  Zhang XD  Ma LL  Lü YP  Hu XP  Zhang P  Wang Y  Guan D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6):3277-328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外显子21(exon21)和26(exon26)的基因多态性对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片段多态性(RFLP)的方法对86例肾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MDR1基因分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的FK506血药浓度。比较不同基因型之间FK506血药浓度与每公斤体重的剂量比值的差异。结果在86例患者中,exon21中GG型为26个(30.2%),GT型为35个(40.7%),1Tr型为25个(29.1%);exon26中CC型为26个(30.2%),CT型为37个(43.0%),1Tr型为23个(26.8%)。MDR1 exon26 C3435T与MDR1 exon21 G2677T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连锁不平衡。GG型患者的比值明显低于CT型和TT型患者,而GT型患者又低于TT型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样CC型患者的比值明显低于CT型和TT型患者,而CT型患者又低于TT型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肾移植患者中MDR1基因多态性与FK506血药浓度具有相关性。GG型和CC型患者拟取得相似的血药浓度要比GT或TT型和CT或TT型患者服用更高剂量的FK506。了解患者的MDR1基因型,有利于肾移植术后FK506个体化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一则病案介绍徐荣谦教授运用柴芩温胆汤治疗小儿夜惊经验。徐荣谦教授认为小儿夜惊由于小儿惊恐伤神、胆气不宁、小儿胆气怯弱、胆气虚寒所致者,临证中用柴芩温胆汤加减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7月获取的112例有明确组织学病理诊断的NSCLC组织标本、42例良性病变肺组织标本和40例癌旁的正常肺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L1和EGFR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NSCLC组织中,PD-L1和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9%(94/112)和55.4%(62/112);在良性病变肺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4/42)和4.7%(2/42);在正常肺组织标本中,PD-L1和EGFR均无表达。NSCLC组织PD-L1和EGFR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病变肺组织及正常肺组织标本(P<0.05)。PD-L1表达与NSCLC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术后生存期有密切的相关性(χ~2=10.053、5.544,8=1.86,P<0.05),但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EGFR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术后生存期有密切的相关性(β=1.92,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PD-L1的表达与EGFR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21,P<0.05)。结论 NSCLC中PD-L1和EGFR的表达与NSCLC的病理变化和预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疗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不仅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重要调控因子,而且能通过抗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抑制凋亡、调节自噬、抗炎、参与缺血预处理或缺血后处理等心肌保护效应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AMPK对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D-D)及三者联合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在北京华信医院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接受治疗的268例HAP患者,按照疗效的区别进行分组,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有效组216例,无效组52例。分别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治疗开始前、治疗3 d后、治疗7 d后的D-D、外周血NLR与肺部超声评分(LUS)的变化进行比较;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上述指标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对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ROC曲线下面积(AUC)对以上3个指标及三者联合的疗效预测效能进行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上述指标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LUS、NLR、D-D高危组与低危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有效组治疗3 d及7 d后的LUS、NLR、D-D均低于无效组(P<0.05);经Pear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