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状态及健康宣教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肠镜检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选取消化性溃疡胃肠镜检查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75)及对照组(n=75),对照组术前行健康宣教,观察组术前评估患者心理应激状态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应激反应、治疗依从性、检查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对检查满意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较对照组下降(P <0. 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禁食水执行率、麻醉配合率、体位摆放依从率、一次性检查成功率、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Boston肠道准备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心理应激状态及健康宣教可减轻消化性溃疡患者胃肠镜检查前心理应激反应及不良情绪,提高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及治疗依从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胃肠镜检查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7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对症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分别进行生活质量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6%,对照组为68.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所以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综合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胆炎合剂联合乌司他丁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接受诊疗的76例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乌司他丁治疗)和观察组(38例,采用乌司他丁+胰胆炎合剂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腹胀缓解、腹痛缓解、血淀粉酶恢复、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胰胆炎合剂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缩短AP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患者生化指标,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介素(IL)-17A和IL-18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黏膜内表达情况,分析这两种白介素在慢性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 0 1 8年10月至2 0 1 9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肠镜检查的32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取乙状结肠黏膜活检,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IL-17A和IL-18 mRNA表达情况,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IL-17A和IL-18蛋白水平,比较这两种炎症因子mRNA和蛋白在两组结肠黏膜的表达差异。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结肠黏膜组织形态学均无异常改变,试验组患者结肠黏膜内未发现慢性炎症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增加。试验组结肠黏膜组织中IL-17A mRNA、IL-17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8 mRNA和蛋白表达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A在慢性功能性便秘结肠黏膜组织中表达升高,IL-17A可能参与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或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行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及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某院行PICC导管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98例,统计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比较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PICC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从17.35%降低至4.08%,护理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9.203,P0.05)。结论:PICC置管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方式,可减少长期化疗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但也有一定并发症,通过针对性处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血清HBV前基因组RNA(HBV pregenomic RNA,HBV pgRNA)、HBV外膜大蛋白(HBV large surface protein,HBV-LP)水平与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2例行肝组织活检的慢...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血清IL-1β和IL-18的变化,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试验组分为活动期UC患者(42例),缓解期UC患者(20例)和正常对照组(10例)。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清IL-1β和IL-18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UC患者和对照组(P<0.01),缓解期UC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IL-1β和IL-18含量明显升高;活动期UC重型组血清IL-1β和IL-18含量高于中型组和轻型组,与病情轻重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活动期UC患者血清IL-1β和 IL-18含量显著升高,可作为病情活动性、严重性及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ERCP操作失败后行PTCD补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3例ERCP操作失败后行PTCD治疗的老年MOJ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46例首选PTCD治疗的老年MOJ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变化情况,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 研究组ERCP操作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肿瘤致胆管严重狭窄,导丝无法通过,占67.9%;失败后行PTCD补救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4.3%,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χ 2 =0.135,P=0.714);并发症发生率为30.0%,虽略高于对照组(24.4%),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χ 2 =0.368,P=0.544)。由于肿瘤侵犯较重,研究组胆道支架置入成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8% vs 69.6%, χ 2 =11.208,P=0.001),但术后2周,研究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减黄效果相当,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老年MOJ患者 ERCP操作失败后行PTCD补救治疗,其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与首选PTCD治疗无差异,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莉 《河南医学研究》2009,18(3):286-288
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ux,DGR)是指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反流到胃内,又称为胆汁反流、碱性反流.一定程度的DGR有助于缓冲胃内酸度,但是如果反流量过多过长,则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胆酸和溶血卵磷脂)可破坏胃乃至食管黏膜屏障,表现为上腹痛、反酸、烧心、恶心、胆汁性呕吐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