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餐馆减盐干预对餐馆减盐环境(包括减盐态度和少盐服务)和少盐订单的影响。方法 作为一项以餐厅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试验,我们从6个省的12个区/县招募了192家餐厅,其中干预组、对照组各96家餐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调查中期和终期分别有143和146家餐馆参与评估。对干预组餐馆开展为期1年的综合减盐干预,对照组餐馆不实施任何干预。统一使用餐馆调查问卷分别在基线、中期和终期对所有餐馆管理者(每个餐馆调查1位管理者)进行面对面调查,收集餐馆的减盐环境与少盐订单信息。分别采用二分类和有序分类的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餐馆在减盐态度、少盐服务和少盐订单上的差异。结果 在减盐态度方面,干预中期,干预组餐馆经营者认同未来会加大研发和推广低盐菜品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4.089倍(95%CI:1.532~10.912,P=0.005)。对照组和干预组餐馆经营者认同未来会加大减盐相关知识宣传的比例到终期分别增长了0.5和2.7个百分点,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少盐服务方面,干预组餐馆的服务员经常主动询问是否少盐的比例从基线的34.0%上升至终期的49.4%,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快速检测微量血清中维生素A、维生素D(25-OH-VD2 、25-OH-VD3 )、维生素E(α-、β-和γ-生育酚)的方法。方法 血清中脂溶性维生素经甲醇-乙腈(50:50, v/v)沉淀蛋白、正己烷萃取,以Phenomenex Kinetex F5色谱柱为分离柱,2.5 mmol/L甲酸铵-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电离(ESI+ )、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 血清中6种脂溶性维生素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 >0.995;6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检测限为0.20~1.25 ng/ml,定量限为0.39~3.88 ng/ml;加标回收率为86.6%~107.7%,日内精密度<9.6%,日间精密度<9.3%。NIST标准参照品SRM 968f验证方法准确度,结果偏差均在5%以内。结论 本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用血量少,适于婴幼儿等采血困难者微量血样中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的同时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建立大豆磷脂组分分析方法,对大豆磷脂分子进行全面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获得大豆磷脂分子组成及含量数据。方法 以我国东北地区栽培的10个大豆品种为样品,利用亲水相互作用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系统,通过亲水相互作用色谱柱(2.1 mm×150 mm, 2.7μm)实现不同类型磷脂的分离,并通过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准确表征磷脂分子的头部基团类型、脂肪酰基结构和取代基位置,进行磷脂分子的定性,再采用精确质量数提取和内标法对鉴定出的磷脂分子进行定量。结果 在10个大豆品种中共定性出101种磷脂分子,包括20种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 PC)、15种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E)、17种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PI)、12种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 PG)、9种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 PA)、6种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5种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描述我国0~5岁儿童食物过敏流行情况,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275个监测点开展营养健康监测。最终纳入70 107名0~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食物过敏等相关信息。对数据经过复杂加权后计算食物过敏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物过敏患病率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0~5岁儿童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为4.81%,其中,0~5月龄、6~23月龄婴幼儿以及2~5岁学龄前儿童的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分别为0.81%、4.68%和5.26%。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6月龄至5岁、城市、西南地区、头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母亲的儿童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较高。常见的过敏食物为虾类、禽蛋类、蟹贝类、水果、奶类和鱼类,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分别为1.55%、1.25%、0.99%、0.97%、0.87%和0.86%。过敏儿童中对单一食物过敏的比例为69.85%。结论 我国0~5岁儿童的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常见的过敏食物为虾类、蟹贝类、鱼类、禽蛋类、奶类和水果等,大部分食物过敏儿童属于单一食物过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地区的学生家长分担餐费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营养改善计划”合理实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科学数据。  方法  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中国22个省726个国家试点县,分别按照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其他供餐3种供餐方式,抽取8 109所小学和初中作为调查对象纳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县、学校基本情况和家长分担餐费状况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长分担餐费的相关因素。  结果  2019年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县,家长分担餐费的学校占全部监测学校的30.2%。在中、西部地区,家长分担餐费的学校比例分别为51.5%,20.3%;在家长分担餐费的学校中,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中、西部学校的学生家长分担餐费的金额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1.78,89.54,P值均<0.01),中部小学生家长分担餐费≥2元的比例为38.7%,西部为4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部地区,学段为初中或九年一贯制,供餐模式为食堂供餐或其他供餐,学校规模为大型,营养膳食补助用于午餐,中、高家庭收入水平,中、低监测县投入水平,监测县有其他营养公益项目,监测县工作经费不足的学校家长分担餐费的比例更高(OR值分别为3.22,1.51,1.36,1.74,3.74,1.38,11.58,2.40,3.15,1.50,2.12,3.36,1.34,P值均<0.05)。  结论  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校学生家长分担餐费比例较低,可能受经济水平、供餐模式、学校规模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不同BMI和腰围水平与成年人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依据《成人体重判定》(WS/T 428-2013)重新划分肥胖定义,包括非肥胖、单纯一般性肥胖、单纯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应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及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不同BMI和腰围水平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7 030名18~65岁居民,其中一般性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男性16.29%(502/3 082)和42.28%(1 303/3 082);女性14.41%(569/3 948)和37.87%(1 495/3 948);其中复合型肥胖率男、女性分别为14.70%和12.97%。糖尿病患病率为11.28%,其中男、女性复合型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8.98%和22.07%,高于单纯中心性肥胖人群(16.24%,15.26%)和非肥胖人群(9.65%,5.18%)。男性单纯中心性肥胖、复合型肥胖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分别是非肥胖人群的1.61(95%CI:1.24~2.08)和2.11(95%CI:1.56~2.86)倍;女性单纯一般性肥胖、单纯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分别是非肥胖人群的2.70(95%CI:1.16~6.28)、2.62(95%CI:2.01~3.40)和4.47(95%CI:3.35~5.98)倍。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BMI水平与糖尿病患病风险间呈近乎线性正关联;腰围水平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呈显著正关联,其中女性呈非线性升高(非线性P=0.024)。男性BMI≥22.5 kg/m2、女性BMI≥23.0 kg/m2;男性腰围≥85.0 cm、女性腰围≥80.0 cm时,糖尿病患病风险显著上升。结论 复合型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BMI处于正常高值、腰围水平处于中心性肥胖前期时,糖尿病患病风险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我国4省份中老年人FPG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联性。方法 利用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2018-2019年基线调查数据,选择有完整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疾病史、认知功能和心理评估及血生化检测数据、有基本日常生活能力且未患阿尔茨海默病的3 272名≥55岁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FPG和MCI的关联性。结果 研究人群FPG中位水平为5.5 mmol/L,MCI患病率为24.8%。FPG五等分组的MCI患病率分别为19.4%、22.2%、29.2%、26.6%和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上升趋势(P=0.002)。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的Q3Q4Q5组中老年人MCI患病风险分别是Q1组的1.641(95%CI:1.226~2.131)、1.373(95%CI:1.036~1.825)和1.402(95%CI:1.054~1.871)倍。结论 较高的FPG可能是中老年人MCI的危险因素,提示中老年人即使未患糖尿病,仍应注意监测和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前期(中度高血糖)是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阶段,即血糖升高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情况。糖尿病前期通常已经存在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受损,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干预极具临床意义,可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矿物质镁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因子参与许多代谢反应,与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稳态有关,目前有研究表明补充镁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炎症等指标,改善糖代谢水平。也有研究表明增加镁的摄入不能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代谢。本文拟对目前镁与糖尿病前期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在营养学研究中,尤其是人群的营养监测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能够准确可靠地评估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对机体的健康效应。通过传统的膳食调查或借助生物标志物评估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可提供的信息不同,对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都是不可或缺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对生物标志物的定义为:通过生物样品(如血和尿)的检测分析评估机体正常的生物学过程、病理变化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