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从鼻咽癌病人和耳鼻喉科病人(注)鼻咽部分离了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厌氧杆菌。此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代谢产物,具有诱导人类淋巴母细胞Raji细胞和P_3HR-l细胞中的EB病毒的早期抗原(EA)和壳抗原(VCA)的作用。本文讨论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鼻咽癌与EB病毒、环境致癌物和促癌物,及遗传因素等有关。王衡文(1965)、湖南医学院(1977)及湛江医学院(1978)用化学致癌剂诱发大、小鼠鼻咽癌,均相继获得成功。区宝祥等(1982)用硫酸镍协同二亚硝基哌嗪,曾促发大鼠鼻咽癌。上述研究已在证实环境病因方面取得成果,但由EB病毒诱发的鼻咽癌迄今尚未见有报道。Ito等(1981),曾毅等(1983),曾将环境因素与病毒病因研究相结合,用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瑞香科(Thymelaeaceae)植物提取物,诱发离体培养的Raji细胞产生EB病毒早期抗原,并促成EB病毒引起淋巴细胞转化。但此类植物在整体研究中对鼻咽癌的的发生有否作用还未见报道、为此,我们研究了广西苍梧及梧州鼻咽癌高发区常见的中草药,瑞香科的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 (L)C.A.Mey],与亚硝胺类致癌剂共同应用,对动物鼻咽癌发生  相似文献   
3.
人巨细胞病毒的性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细胞肥大包涵体病、先天性缺损、流产、单核细胞增多症、间质性肺炎、肝炎、宫颈炎、尿道炎与无症状尿道内感染等,并且可能与前列腺癌、宫颈癌和膀胱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近期还报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能有关。人巨细胞病毒尽管可以通过输血、器官移植以及其他非性接触的方式传播,但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实,它是一种经常性的性传播因子。Lang 与 Kummer 报道,有些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男性患者即使无症状,但其精液中也常持续存在人巨细胞病毒。这一事  相似文献   
4.
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急性感染后往往在宿主体内呈终身潜伏感染状态。用两步法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潜伏感染状态下细胞内的病毒基因组,要求所有HSV-I基因组的内切酶片段克隆在同一种质粒载体内。本文报导将HSV-I KOS株EcoRI酶切片段的不同克隆,以pEcoA和pEcoB为例,重新克隆(单一的)pBR322质粒内,最后在pER322中得到一套能覆盖全部基因组的克隆。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主要有二种不同流行病特点,临床表现,动物宿主和抗原性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一种是由黑线姬鼠分离到的病毒,以A9株为代表,称野鼠型EHF病毒;一种是由褐家鼠分离到,以R_(22)株为代表,称家鼠型EHF病毒。用动物免疫血清和人恢复期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无法将其区别,用中和实验法鉴别达二种病毒,相当费力费时。我们用杂交瘤技  相似文献   
6.
前文报告了1977年以来国内外流感流行、病毒变异概况和1982年10月~1983年9月流感的流行情况及病毒抗原性状分析的结果。现将1983年10月~1984年9月(以下简称本年度)流感在国内外流行概况、病毒型别分析及病毒抗原性状分析的结果,归纳报告如下。一、本年度流感在全世界的流行概况本年度流感在全世界范围内,总体看来处于继续  相似文献   
7.
1983年3~9月,衡阳地区发生了一起新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疫情波及全区7个县的部分地区,以散发为主。总发病26,370例,死亡6例。发病率512.8/10万,病死率0.023%。以青壮年为主,占总发病例数的28.7%。潜伏期1~7天,平均3天。主要症状是腹泻、肠鸣,纳差。腹胀。乏力。病程一般3~5天。预后良好,未发现慢性患者及后遗症。7.97%的病人有复发。临床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抗菌素治疗无效。调查结果表明,传染源是人,经消化道传播。预防重点:病人隔离;水源管理;病人排泄物的消毒处理,喝开水,不喝生水。  相似文献   
8.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细胞肥大包涵体病、先天性缺损、流产、单核细胞增多症、间质性肺炎、肝炎、宫颈炎、尿道炎与无症状尿道内感染等,并且可能与前列腺癌、宫颈癌和膀胱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近期还  相似文献   
9.
目前进行流行性出血热(EHF)宿主动物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多采用双层间接免疫荧光法,但此法需制备相应的动物IgG的抗血清为中间抗体。EHF流行病学调查涉及的动物种类较多,分别制备各种动物IgG的抗血清困难较大。本文研究了与流行性出血热有关的多种动物血清IgG之间的交叉抗原关系,以便选用尽可能少的IgG抗血清检查宿主动物中的抗EHF病毒抗体,以利推广应用。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一些体内肿瘤和体外瘤细胞分泌的抗巨噬细胞移动因子。小鼠腹腔移植S_(180)、Ehrlich或P_(388)腹水瘤细胞后,巨噬细胞迅速减少,并在PR_8病毒腹腔注射后巨噬细胞迅速移至腹腔。体外BTAB、HeLa、Hep-2细胞的组织培养液能抑制巨噬细胞的移动,而正常组织培养液则不能,提示抗巨噬细胞移动因子可能由肿瘤细胞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