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药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基于CT软窗的影像组学对肺腺癌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搜集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05例肺腺癌患者的影像及病例资料,根据半年化疗后的疗效,按RECIST标准将患者分为缓解组(35例)和未缓解组(70例),其中未缓解组分为稳定组(35例)及进展组(35例)。提取所有患者的化疗前CT软窗图像,使用ITK-SNAP软件对病灶手动分割,通过影像组学方法使用AK软件分析CT软窗图像分割获得的病灶,提取病灶的纹理特征,采用Lasso降维和RTree建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建立肺腺癌预测模型决策曲线计算缓解组与未缓解组间比较的模型评估化疗疗效的诊断效能。 结果 基于缓解组与未缓解组的图像,提取出12个有意义的纹理特征,其中共生矩阵5个,游程矩阵7个,建立相应的影像组学模型,其训练组相应的AUC、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0.68和0.80,验证组的AUC、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4、0.70和0.81,2组的AUC值均在0.70~0.90之间,同样达到良好的诊断价值。影像组预测模型决策曲线在0.18~0.76较大的阈值范围内,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 结论 基于治疗前CT软窗的影像组学可在化疗前对肺腺癌的疗效作出较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CT 对甲状腺良恶性钙化结节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 2016 年12 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204 例甲状腺钙化结节的CT 及临床资料, 根据钙化形态将其分为细颗粒和粗颗粒钙化;根据钙化在结节中的位置,分为中央和边缘;统计细颗粒钙 化、中央及两者联合在良恶性结节中的分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良恶性结节的钙化类型、钙化位置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恶性结节是否细钙化+ 中央位置、粗钙化+ 边缘位置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以细颗粒钙化和中央位置为标准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81.3%(95%CI :67.0, 95.5),特异性为89.3%(95%CI :80.9,97.6);以粗颗粒钙化和边缘位置为标准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敏感性 为80.4%(95%CI :69.6,91.1),特异性为90.6%(95%CI :79.9,101.3)。结论 甲状腺结节中出现细颗粒状钙 化及位于中央为CT 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重要征象,甲状腺结节中出现粗颗粒状钙化及位于边缘为CT 诊 断甲状腺良性结节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采用局部弥散一致性(LDH)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脑白质改变。方法选取50例接受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根据是否伴有SHPT分为SHPT组(25例)与非SHPT组(25例),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并进行MR平扫及DTI数据采集,对全脑白质纤维LDH值进行基于体素的组间比较。结果相比非SHPT组,SHPT组出现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对称分布的LDH减低区及右侧小脑半球局灶性LDH减低区(P均<0.01),LDH值升高区域集中在脑干及小脑(P均<0.01)。SHPT组MoCA总评分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呈负相关(r=-0.525),与受教育水平呈正相关(r=0.413)、与左侧皮质脊髓束的LDH值呈正相关(r=0.500,P均<0.05);iPTH水平与差异脑区的LDH值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LDH值可提供ESRD伴SHPT患者脑白质LDH信息:脑白质LDH改变与认知及临床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王龙胜 《安徽医学》2022,43(4):495-496
1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77岁,四肢乏力、麻木1年,右下肢疼痛半年,休息后稍缓解,未予重视,近来症状加重伴随右下肢行走障碍,病程中患者无意识障碍,无逆行性遗忘,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胸闷心慌等不适,饮食睡眠正常,二便难解,便时伴疼痛,体质量无明显减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6.
王龙胜 《安徽医学》2022,43(1):124-125
1 病史摘要 患者,女,61 岁,因"血尿半月余"入住本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肉眼血尿,偶有血凝块,血尿后出现右侧肾区疼痛.体检:体温36 .5℃、脉搏8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4/53 mmHg ( 1 mmHg≈0 .133 kpa ).  相似文献   
37.
38.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6岁,因右髋部疼痛不适4年,加重伴右下肢跛行8个月,于2005年2月15日入院.2001年春无明显诱因开始右髋部疼痛,呈隐痛状,每于行走姿势不当时发作,可忍受,故未予重视.次年10月因X线片及CT扫描示有"股骨头囊性变"就诊,门诊诊断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予健骨生等中成药服用,自觉症状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39.
泡状鼻甲与鼻中隔偏曲及鼻窦炎关系的CT影像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鸿冰  陶冶  宫希军  杨见明 《安徽医药》2011,15(12):1554-1556
目的探讨泡状鼻甲与鼻中隔偏曲、泡状鼻甲与鼻窦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462例患者的鼻窦冠状位CT片,泡状鼻甲根据其出现情况分为单侧或双侧优势型泡状鼻甲组、无或双侧对称型泡状鼻甲组;鼻中隔偏曲根据凸面方向分为无偏曲、右偏曲和左偏曲。结果总计有单侧或双侧优势型泡状鼻甲患者159例(34.4%),无或双侧对称型泡状鼻甲患者303例(65.6%)。单侧或双侧优势型泡状鼻甲组中,70.4%的患者鼻中隔向对侧弯曲,73.0%的患者存在鼻窦炎;无或双侧对称型泡状鼻甲组中,55.1%的患者存在鼻中隔偏曲,69.6%的患者存在鼻窦炎;两组患者鼻中隔偏曲的出现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鼻窦炎的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当存在单侧或双侧优势型泡状鼻甲时,不合并鼻中隔弯曲患者鼻窦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单侧和双侧优势型泡状鼻甲与鼻中隔向对侧偏曲密切相关,当其不合并鼻中隔与鼻窦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肺炎(IPA)的HRCT影像表现及治疗前后的影像动态变化规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痰培养或活组织病理学确诊的56例侵袭性肺曲霉菌患者临床资料,并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初诊HRCT表现及抗真菌治疗前后CT表现动态变化特征。 结果 本组42例(75.0%)表现为斑片影;33例(58.9%)表现为肺内结节,其中69.7%(23/33)表现为结节伴"晕圈征";15例(26.8%)出现"空气新月征",其中60.0%(9/15)出现在随访第3周左右;抗真菌治疗后第1~4周临床症状好转组与未好转组影像变化的P值分别为0.162、0.289、0.010、0.006。4组临床症状好转组中,有29例(29/38,76.3%)影像进展出现在抗真菌治疗后的第2周,其中有15例(15/29,51.7%)部分病灶内在抗真菌治疗后出现点状气体影,且后期会形成典型的空气半月征或病变范围进而缩小、消失。 结论 侵袭性肺曲霉菌肺炎典型HRCT影像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斑片结节影、曲菌球及"空气新月征",出现结节伴"晕圈征"和"空气新月征"时,则高度提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且"晕圈征"提示为IPA早期;"空气新月征"多出现在患病第3周左右,提示为IPA中晚期;建议抗真菌治疗后第3周及第4周复查CT,抗真菌治疗后的第2周左右,临床症状好转组会出现肺部病灶体积或数量暂时性增加及点状气体影,此时应结合临床客观评价抗真菌治疗效果,不能仅通过影像学评价抗真菌治疗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