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眼科学   1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8例129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加以活血利水法治疗,肾虚证者采用补益肝肾、活血利水法,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脾虚湿泛证者采用健脾活血利水(湿)法,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肝经郁热证者采用疏肝清热、活血利水法,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并与采用常规中医辨证论治105例124眼进行对照。结果:经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临床治愈39眼,显效47眼,好转40眼,无效3眼,有效率97.7%;对照组临床治愈28眼,显效39眼,好转50眼,无效7眼,有效率94.4%。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视力均明显提高,每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加以活血利水法治疗,能提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恢复患者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12.
复方中药散血明目片对兔视网膜静脉阻塞ET-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血通脉利水明目之复方中药散血明目片对兔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模型ET-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有色家兔36只,每组9只,分为A组:健康空白组,B组:模型组,C组:血栓通组,D组:散血明目片组。采用波长532nm的Nd:YAG激光光凝法建立RVO模型,连续灌胃,实验后7,14,21d分别处死家兔取材,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ET-1表达活性,计算机系统图像分析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组7,14,21d与A,B,C3组比较:ET-1表达活性明显低于B组(P<0.05),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21d时D组ET-1表达活性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通脉利水明目之复方中药散血明目片能够明显降低兔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模型ET-1表达,抗血栓形成,改善RVO后视网膜局部微循环,减轻缺血缺氧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彭清华教授根据眼科水血同治的理论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眼科疾病的临床经验,用养阴增液活血利水的生蒲黄汤合猪苓散加减及活血通脉、利水明目的散血明目片治疗玻璃体积血;以活血利水法为主、分期结合分型用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用益气养阴活血利水的自拟方治疗单纯性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用活血通脉利水明目药物联合激光治疗重度非增生性及增生性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用疏肝理气、活血利水法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用益气活血利水之青光安颗粒治疗青光眼手术后患者;用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复明片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用活血利水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及眼外伤;用养阴活血、利水明目法治疗黄斑变性及玻璃膜疣;养阴清热、活血利水法治疗Coats氏病及眼内异物手术后患者等,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吴恺  刘二华  谭钢  邵毅 《眼科新进展》2012,32(6):501-504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人翼状胬肉组织,探讨雷公藤多甙对人翼状胬肉上皮鳞状化生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含100μg·L-1雷公藤多甙(实验组)或不含雷公藤多甙(对照组)培养基浸没条件下体外培养人翼状胬肉组织7d和14d,观察形态学变化,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组织化学、Westernblot方法测定胬肉组织上皮Pax6、K14和Ki67的表达变化,以检测翼状胬肉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状态。结果对照组培养7d后,翼状胬肉上皮层数增加,上皮变得不完整,但实验组未见明显变化。培养7d和14d时,两组上皮细胞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78、2.393,均为P<0.05)。与培养前正常翼状胬肉组织相比,培养14d对照组Pax6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核中的表达显著降低,K14未见明显改变,Ki67表达增加;而实验组Pax6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核中的表达未见明显下降,Ki67、K14表达明显减少。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14d后,Pax6、Ki67、K14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28、4.486、0.464,均为P<0.05)。结论体外翼状胬肉上皮鳞状化生的模型可通过培养基浸没法培养完成;雷公藤多甙可部分抑制翼状胬肉上皮的鳞状化生,这将为上皮鳞状化生性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密蒙花总黄酮对去势导致干眼症雄鼠血清LH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密蒙花总黄酮对去势雄鼠干眼症大鼠模型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稳定性及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月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假手术组(B组)、手术对照组(C组)、雄激素治疗组(D组)、密蒙花总黄酮治疗组(E组);C、D、E组采用去势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各组在造模后1周开始用药。各组实验动物分别于用药1、3、5个月后随机取10只,行Schirmer I试验、测量泪膜破裂时间,于第5个月,抽血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结果 D、E组Schirmer I试验测量值明显高于C组(P<0.05)、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l)。结论雄激素水平下降可导致干眼病,采用双侧睾丸及附睾切除的方法可成功建立雄激素水平下降所致的大鼠干眼病动物模型;密蒙花总黄酮具有拟雄激素效应,能够产生同丙酸睾酮治疗干眼病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W"型切口联合冷冻干燥羊膜在残余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0例(40眼)残余性青光眼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20眼),实验组行颞侧"W"形切口联合冷冻干燥羊膜手术,对照组行颞侧常规复合小梁切除手术,随访6~12月。对比观察两组间视力、角膜术源性散光、眼压、滤过泡、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功能性滤过泡的累积存活率、手术成功率、术后视力改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形成的术源性散光,滤过泡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颞侧"W"形切口联合冷冻干燥羊膜治疗残余性青光眼,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活血利水法治疗眼科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彭清华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眼科水血同治的理论[1-3]以来,临床上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静脉阻塞、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等眼科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精准定性、定量评估眼前节及后节的影像学技术,不仅对多种眼病的准确诊断至关重要,同时也可为治疗方案、手术方式以及随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作为一种分辨率高、非接触无创的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已成为玻璃体视网膜相关疾病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工具.近几年提出的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wept-source OCT,SS-OCT)技术,具备扫描速度提高及穿透深度加深的优点,同时运用不同成像系统可获得眼部不同层次结构精准的成像.新型的SS-OCT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眼前节结构,如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瓣、前房参数等检查,也加深了对玻璃体视网膜相关疾病如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眼底新生血管的转归和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等疾病病理形态改变的认识.同时,运用玻璃体增强成像(enhanced vitreous visualization,EVV)、分层扫描(En face SS-OCT)和SS-OCT血管造影等成像系统,可为眼底相关疾病,如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前膜、视网膜脱离、糖尿病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手术适应证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协助术后随访.此外,该技术还为多种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眼肿瘤的病理形态学观察提供精准的微结构成像图.本文主要对SS-OCT的技术原理及临床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分析健康受试者角膜及角膜上皮各区域的厚度.方法 利用OCTA分析100例(男女各50例)年龄20~30岁的健康受试者,使用AngioVue OCTA系统的视网膜成像模式,并采用SSADA算法进行成像,测量角膜中央9 mm直径范围各区域角膜及角膜上皮厚度,比较不同性别各区域角膜及角膜上皮厚度的差异性.结果 男女两组受检者角膜中央总厚度分别为(559.92±33.26) μm、(540.06±31.63)μm,角膜上皮总厚度分别为(57.78±4.88) μm、(56.88±4.57) μm,男性角膜中央总厚度及角膜上皮厚度均大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6、2.10,均为P<0.05).男性各环角膜总厚度均在S5、S7、SN9处最厚,与女性相比,只有在S5、S7处差异显著(t=2.93、2.83,均为P<0.05),女性各环在S5、SN7、SN9处最厚,与男性相比只在S5处差异显著;男性受检者角膜在IT处最薄,与相同区域的女性受检者相比只有在IT5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女性受检者角膜在T5、IT7、T9处最薄,与同区域的男性受检者相比只在T5、T9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63、2.20,均为P<0.05);在ST处男女角膜厚度差异显著(t=3.11、2.79、2.33,均为P<0.05);男性受检者角膜上皮在IT5、I7、I9处最厚,在S5、S7、S9处最薄,与同区域的女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女性受检者角膜上皮在IT5、T7、N9处最厚,在SN5、S7、S9处最薄;除M2、SN5外,角膜上皮在男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中央上皮占角膜总厚度的百分率最大,并且由内向外逐渐减小.结论 OCTA能够用于测量角膜及角膜上皮各区域的厚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密蒙花提取物滴眼剂对去势所致干眼症雄鼠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稳定性、泪腺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Wiste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1,A2,A3)、模型组(B1,B2,B3)、密蒙花提取物滴眼剂治疗组(C1,C2,C3),共9组,1:饲养1mo,2:饲养2mo,3:饲养3mo,每组5只。B,C组行去势术建立动物模型,C组以密蒙花提取物滴眼剂连续滴眼治疗,对全部实验大鼠行SchirmerⅠ试验、测量泪膜破裂时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大鼠泪腺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ax和Bcl-2进行检测。结果:C组SchirmerⅠ试验测量值明显高于B组(P<0.01),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1)。泪腺导管及腺泡上皮细胞中Bax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均明显低于B组,而Bcl-2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密蒙花提取物滴眼剂可显著抑制雄激素水平降低后大鼠干眼症的发生,抑制泪腺细胞凋亡,维持泪腺基础分泌量和泪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