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1篇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环境布局对极/超早产儿临床结局及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生后24 h内入院的304例极/超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根据NICU不同环境布局将患儿分为两组,即集中式布局组(157例)和分散式布局组(147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结局和校正胎龄34~51+6周时婴儿运动表现测试评分结果。结果 分散式布局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44.9%vs 62.4%)和颅内出血(17.7%vs 28.0%)的发生率低于集中式布局组(均P<0.05);分散式布局组治愈率高于集中式布局组(68.7%vs 56.7%,P<0.05)。在校正胎龄34~51+6周时,分散式布局组婴儿运动表现测试评分高于集中式布局组(P<0.05)。结论 NICU分散式环境布局较集中式布局在极/超早产儿临床结局及早期神经发育方面显示出积极的影响。[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3,25(8):812-817]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s)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住院时间>48 h的220例VLBWI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院感组88例发生医院感染125例次,医院感染率40.0%,与住院时间相关的医院感染率19.5%.医院感染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66.4%),消化道感染(15.2%)和败血症(12.0%).97株G-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88.3% ~97.9%,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30%.院感组、非院感组抗生素使用强度分别为3.76,2.32;人均抗生素消耗量(1.67±1.21) g/DDD值规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0.62±0.50) g/DD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院感组住院时间(44.38±25.98)d较非院感组(19.05±15.29)d长(P<0.01).Logistic回归表明:住院时间>28 d、机械通气时间>72 h和脂肪乳使用>14 d是VLBWIs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LBWIs医院感染率高,使住院时间延长,抗生素使用强度和消耗量增加.缩短机械通气、脂肪乳使用和住院时间,可能使VLBWIs医院感染减少.  相似文献   
33.
结合儿科学教学实例,详细论述了如何在儿科学实验教学中使用PBL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巯乙磺酸钠对大肠杆菌生物膜(biofilm,BF)早期黏附及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影响.方法 采用了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高浓度(2 mg/ml)、低浓度(0.5 mg/ml)巯乙磺酸钠在不同时间点对大肠杆菌黏附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标记多...  相似文献   
3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流行,但因目前新生儿病例报道较少,证据资料欠完善,对新生儿SARS-CoV-2感染的途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甚至诊断标准等认识尚不清楚和统一,故围产界应积极对围产儿SARS-CoV-2感染进行系统全面研究,因为这些临床资料、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将对于此次乃至今后冠状病毒感染在这些最脆弱特殊人群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循证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重症学组联合组织专家组研制本建议,供围产学界同行拟定该方面具体项目计划参考。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细胞焦亡是否参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病,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新生1d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5):正常对照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组(NEC组).正常对照组与母鼠同笼,不予处理;NEC组采用缺氧、冷刺激及人工喂养的方式建立模型.新生鼠于第1、2、3天固定时间点测量体质量,第4天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回盲部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评分;qPCR检测NLRP3、IL-1β、IL-18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1表达及激活情况;ELISA检测肠组织匀浆IL-1β、IL-18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EC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肠上皮损伤明显;NLRP3及IL-1β、IL-18基因表达增高(分别为0.33 ±0.06 vs 1.11 ±0.12,0.40 ±0.15 vs 1.25 ±0.13,1.04 ±0.16 vs 2.35 ±0.17,P <0.05);激活的Caspase-1仅在NEC组中表达,且下游炎症因子IL-1β及IL-18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00.4 ±76.5 vs 74.4 ±17.5,214.4±28.1 vs 23.9±19.3,P<0.01).结论 细胞焦亡参与了NEC的发病,其具体机制可能与焦亡发生后IL-1 β、IL-18的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产前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胎鼠肺和肝组织维生素A(Vitarain A,VA)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Dex组和生理盐水(NoHnal saline,Ns)对照组,妊娠第16、17、18d连续3d分别给予药物干预后,第19d剖宫取出胎鼠,测定肺和肝组织VA水平,观察Dex对组织VA水平的影响.结果:(1)胎鼠肺和肝单位组织VA水平Dex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肺单位组织VA水平升高明显(P<0.01).(2)胎鼠肝组织VA总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组织VA总水平Dex组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用Dex可以提高胎鼠肺和肝单位组织VA水平,同时提高胎鼠肺组织VA总水平,但对胎鼠肝组织VA总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8.
目的:采用经济,简易的方法制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可量化动物模型.方法:新生鼠仔44只称重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于出生后7d置于75%±1%氧箱内饲养5d然后回到正常空气饲养5d,对照组于正常环境饲养.ADP酶法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的改变,组织切片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各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持续高浓度氧使鼠仔视网膜血管收缩变窄甚至闭塞,视网膜中央部大片无灌溉区,相对缺氧使视网膜大血管明显扩张、迂曲,大量结构异常的新生血管形成.实验组平均每个切面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为(32.800 0±0.767 8)个,对照组平均为(2.750 0±0.716 4)个,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VEGF染色较实验组减弱.结论:该模型可重复性强、稳定性高、可定量研究.是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血管发生机制及相关治疗的合适模型.  相似文献   
39.
曹沐琳  余加林 《重庆医学》2008,37(15):1744-1746
低出生体重儿(low bith weight,LBW)是指出生体体重小于2500g者,包括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均属于高然人群,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VLBW,出生体重小于1500g,)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0.
王文磊  李芳 《重庆医学》2016,(31):4352-4353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在儿童横纹肌溶解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3例横纹肌溶解症患儿入院后立即予以血液净化治疗.检测患儿血液净化治疗前后血肌红蛋白(Mb)、肌酸磷酸激酶(CP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MB)、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临床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血液净化治疗后患儿Mb、CPK、CPK-MB、LDH、ALT、AST、BUN、Cr均有明显好转,临床表现明显改善.结论 血液净化对治疗儿童横纹肌溶解症有着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